「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前言:去年報告《香港股市變遷錄》中,我們詳細覆盤了港股從早期的“香港會”、“四會”到上世紀80年代聯交所成立,再到本世紀互聯互通時代的百年發展史。港股能夠歷經百年風雲而不衰,除了自身的國際化程度與離岸市場地位之外,還依託於大陸的對外開放與資金往來。5年再回首,自兩岸互聯互通機制建立以來,我們已經見證了A股國際化和成熟化;而就在國際資金持續北上的同時,大量的北水南下也悄然成為港股市場的中堅力量。自上世紀聯交所成立以來,香港市場的交易結構長期由國際資金所主導,而當前港股正迎來“內資化”這一歷史大變局,其帶來的深刻影響亦須高度重視。

5年來,伴隨A股國際化,港股也在悄然“內資化”

自2014年底兩岸互聯互通建立以來,A股國際化進程快速推進,帶來的影響可謂極為深遠。

過去的5年,是國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全面提速的5年,也是A股真正走向國際化的5年。期間,我們先後見證了滬股通、深股通、MSCI、富時羅素納入及擴容等里程碑式事件,也目睹了北上資金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的全過程。2016-19年,北上年累計淨流入分別達到606億、1997億、2942億、3517億,至2019年底,外資持股市值佔比(流通市值)已超過4%,日均成交佔比接近10%。更重要的是,外資的流入給A股的定價體系和投資行為模式帶來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A股成熟化、價值化的帷幕大概率由此拉開。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而在A股國際化腳步加快的同時,港股也在悄然“內資化”。在外資北上引人矚目的同時,內地資金也在大量南下。過去5年來,港股通南下資金累計淨流入達到1.2萬億,持股比例同樣達到3.5-4%左右,無論在流入規模還是在市值佔比,均已接近外資流入A股的水平。而在成交佔比方面,隨著過去半年南下資金的攀升,港股通在港股的成交金額佔比在2020年3月接近20%(18.3%),已經明顯超過同期北上成交佔比。從交易者結構角度看,南下資金毫無疑問已經躋身港股主流參與者之列,與國際資金和香港本土資金並駕齊驅。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港股發展進入互聯互通新階段:從公司成分的“大陸化”到投資者結構的“內資化”。從港股發展進程來看,80年代聯交所的成立和90年代香港迴歸可以視為是港股歷史上兩個重要節點,前者對應港股的成熟化與國際化,後者則開啟了港股上市公司“大陸化”的進程。1997年香港迴歸後,H股和紅籌股的數量、佔比都飛速提升,中資股佔港股市值比例從1993年的不足10%躍升至2007-2008年的60%。換句話說,早在10年前,港股上市公司結構的“大陸化”就已經完成;而隨著南下資金的加速入場,港股投資者結構的“內資化”進程也已開啟。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港股通初探:門檻、範圍與交易機制

港股通入場門檻與南下投資範圍。目前,參與港股通投資僅限於國內機構與個人,其中對於機構投資者基本全面放開,個人投資者仍保留50萬投資門檻限制(與科創板一致)。而與陸股通類似,港股通在投資標的範圍方面也存在較為嚴格限制,其中公司股票流動性是入選港股通標的池最核心的標準。就目前而言,港股通標的包括恆生綜大型指數成分股、恆生綜中型指數成分股、恆生綜小型指數成分股(須滿足平均市值50億以上)以及A+H股上市公司在聯交所上市的H股在內的總計約620只股票。

港股通標的主要集中於金融、地產與信息技術,3個行業市值規模合計佔比超過50%。雖然標的數量僅相當於港股上市公司總量的20%,但市值規模佔比卻超過70%,也即港股通標的覆蓋了港股絕大多數的龍頭公司。從港股通標的的行業分佈情況看,金融、地產和信息技術類公司佔據了半壁江山,3個行業市值規模佔比均達到15%以上,合計佔比超過50%。而從港股通持股來看,金融、地產與信息技術倉位同樣列居前三。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與A股相比,港股通南下交易機制有何不同?儘管南北互通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投資者實時交易需求,但與國內投資者熟悉的交易制度相比,港股通南下仍然存在諸多細節差異:1、南下交易只能使用兩種訂單類型,一是在競價時段應當採用“競價限價盤”委託,而是在持續交易時段應當採用“增強限價盤”委託;2、兩地的交收機制有所不同,港股實行T+0 迴轉交易、T+2 交收制度,也就是說南下買入當天即能賣出,但資金需要2日後完成交收,在資金交收前投資人仍享有分紅、送股等權益。3、交易單位不同,A股交易股票應為100股或其整數倍,而港股交易無統一規定,由上市公司自行設立。4、報價單位不同,A股最小報價單位為0.01元人民幣,而港股的最小報價單位與股價呈正相關關係,股價越高,最小報價單位越大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2019 年下半年以來,南下資金加速搶奪港股定價權

過去半年,隨著兩地市場價差擴大,內資南下的步伐進一步加快。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港股通在3個季度內累計淨流入超過4000億港元,淨流入規模增長近50%。內資南下之所以顯著提速,很大程度上源自於港股配置價值的提升。從19年Q2開始,港股市場持續遭受政治事件衝擊,恆生指數在二季度初期升破30000點後大幅下挫,AH股溢價隨之走高。觀察股息率走勢,可以看到恆生指數股息率在過去1年呈階梯式上行,今年新冠疫情以來一度升至4%以上。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尤其在新冠疫情擴散以來,南下資金加速搶奪港股定價權。年初新冠疫情擴散以來,全球避險情緒顯著抬升,尤其在3月份,中國大陸以外金融市場均表現出準危機模式,港股相較A股跌幅進一步加深。數據統計顯示,自1月21日新冠疫情爆發至3月底,恆生指數相較滬指跌幅走闊10個百分點。從中介持股來看,港股在3月遭受了國際中介的大幅拋售,而港股通資金卻在期間加速南下。其中,3月12日、3月13日和3月19日單日淨流入均超過120億,整個3月南下累計湧入1397億。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隨著內資南下步伐提速,港股正面臨歷史大變局。2016-19年,內資南下累計淨流入分別為2460億、3400億、827億和2493億,而截至今年4月9日,港股通南下通道就已經累計流入超過2300億,僅一個季度就已經達到過去4年的均值。從截至最新的數據來看,南下資金在金融、醫療、材料行業的持股佔比已經超過5%,對相應板塊和個股的影響力大幅增強;而從成交佔比的角度看,南下資金已經遠遠超過同期的北上資金。毫不誇張的說,內資南下已經成為港股市場中堅力量。從上個世紀聯交所成立以來,港股市場長期由國際資金所主導,而當前港股的投資者結構正面臨“內資化”這一歷史大變局,其帶來的深刻影響亦須高度重視。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風險提示

1、疫情形勢反覆;2、海外波動加劇;3、政策環境超預期變化。

具體分析詳見2020年4月21日發布的港股:歷史大變局

報告

分析師:張啟堯 分析師執業編號:S0680518100001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析師:張峻曉 分析師執業編號:S0680518110001 郵箱:zhang[email protected]

特別聲明:《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國盛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非國盛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閱、接受或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聲明:本訂閱號是國盛證券策略組團隊設立的。本訂閱號不是國盛策略組團隊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本訂閱號所載的信息僅面向專業投資機構,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本訂閱號所載的信息均摘編自國盛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或者系對已發佈報告的後續解讀,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讀者參考時還須及時跟蹤後續最新的研究進展。

本資料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報告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因此個人投資者還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本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或傳播。

「國盛策略」港股:歷史大變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