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柑也需要採收時間表,別因為提早上市壞了沃柑的好名聲

前段時間,百色政府又發佈了今年芒果開採時間表,這是自2015年以來,百色市政府發佈的第5個百色芒果開採時間時間表了。從發表的效果看,以確保百色芒果品質為前提的時間表,確實讓“百色芒果”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了。由此聯想到現在的沃柑,經歷了10年的沉寂後在2014年“爆紅”,但爆紅後的沃柑卻很快陷入了價格戰。品質的問題導致沃柑客單價出現高、中、低三檔,消費者對沃柑的風評好壞參半。這讓種植沃柑的果農們心感不甘。

沃柑也需要採收時間表,別因為提早上市壞了沃柑的好名聲

究其原因,是沃柑的果品質量無法保證才導致消費者對沃柑評價不一的。出現品質差異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果苗選擇嫁接砧木的不同導致品質出現差異:

沃柑也需要採收時間表,別因為提早上市壞了沃柑的好名聲

目前沃柑果苗大多采用香橙、紅橘、枳、枳橙做砧木,其中香橙嫁接具有長勢快產量高的特點,枳殼嫁接具有沃柑口味好,抗旱能力強的特點,而採用其他如沃爾卡默、粗檸檬等強勢砧木則會導致果實酸度過低使風味變淡。

2、種植地域的不同導致品質出現差異:

沃柑也需要採收時間表,別因為提早上市壞了沃柑的好名聲

為什麼沃柑從引進到爆紅用了十年時間?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沃柑對氣候有著較為“挑剔”的要求:沃柑對光照、氣溫有較大依賴性,沃柑最適宜種植在年平均氣溫在19℃以上,最低溫度不能低於-2℃的地區。

實踐證明,在有效積溫較高的地方,沃柑的可溶性固體物含量高達22-26%。而在有效積溫較低的地方,沃柑果實不僅偏小、果肉的酸度增加,而且可溶性固體物含量也只有14-16%。

因此,在最初的10年裡,無論是最先種植的重慶地區,還是後來推廣到的雲南的賓川、四川的安嶽等地區,皆因為年平均氣溫不高導致果實偏小,品質稍遜色等原因並未被市場所接受,直至沃柑被引進到廣西,特別是桂南地區後,沃柑才開始為人們所瞭解和喜愛。

目前國內沃柑的種植主產區在廣西,而武鳴出產的沃柑無論在直徑、外觀、口感等方面均有上佳表現,成為廣西沃柑種植最為集中的地區。其次是重慶、雲南、海南、福建等地均有種植。

3、上市時間的早或晚導致品質出現差異:

沃柑也需要採收時間表,別因為提早上市壞了沃柑的好名聲

每個水果都有自身的生理生長規律,沃柑也不例外。沃柑屬晚熟品種,一般在2-3月時品質較好。因此,沃柑的採摘標準應該按沃柑最佳上市時間來確定,過早採摘會造成品質低下,降低市場競爭力。

然而現實是,近兩年,部分果農和採購商為了爭奪市場,搶佔先機,不顧沃柑的正常生理物候期,提早上市,使得沃柑因為著色差,糖度低,口感差等,導致市場反應差,嚴重影響沃柑的形象。且對後期適時上市的高品質沃柑銷售及價格造成不利影響。

這,無異於飲鳩止渴,自掘墳墓。

好在已經有人看到了沃柑潛在的危機,並提出了建議,這就是2018年12月由武鳴區沃柑產業聯合會率先發出關於2018/2019採收季沃柑不宜過早上市的倡議書,並且得到了廣大果農的支持。

沃柑也需要採收時間表,別因為提早上市壞了沃柑的好名聲

縱觀三個影響沃柑品質的因素,個人認為,人為控制沃柑採摘時間能夠讓沃柑種植的道路走的更遠。

不單單是民間發起的採收時間倡議書,而是借鑑百色市政府。由政府介入,官方發出沃柑採收時間表。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提高沃柑的商品性,樹立良好的“沃柑”品牌形象,避免低價惡性競爭,維護沃柑產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更可以打造沃柑的“地域”品牌,如“武鳴沃柑”甚至“廣西沃柑”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