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這三種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有句話說得好,媽媽的情緒和態度,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你是什麼樣,你養育出來的孩子,也八九不離十。

有遠見、有格局的媽媽,一定不會目光短淺地寵溺孩子或者嚴厲地打罵孩子,她們不會憑藉“本能”來教育孩子,而是能把教育看作一門曠日持久的藝術,看作是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修行。

有下面這三種媽媽,是孩子們一生的福氣!

01 勇於給孩子做榜樣的媽媽

曾經看過畢淑敏老師寫的一個故事,感動至深,一直記到現在。

她有個朋友A,從小就怕蟲子,特別特別地怕,小學的時候班上調皮的男同學把蚯蚓放到A的鉛筆盒裡,A上課的時候一打開,嚇得當場暈倒。

長大之後,她也不敢看任何關於蟲子的電視節目和圖片,更別提看到蟲子了。

家有這三種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有一次,她到畢淑敏老師家裡做客,兩個人一起坐著擇菜,菜葉裡突然蹦出一條小蟲,畢淑敏老師嚇得下意識把菜葉扔老遠,A卻表現很淡定:一個小蟲子,何必如此慌張。

畢淑敏老師很奇怪:你不是最怕蟲子的嗎?現在怎麼變了?

A就給她講了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有一天,她抱著自己兩歲的女兒到公園散步,女兒突然對她說,媽媽頭髮上有......有.....抓下一條東西來。A一看,魂飛天外。

女兒手裡的是一條蠕動的毛毛蟲,她差點忍住了沒有連孩子帶蟲子一起扔下地去,整個大腦嗡嗡作響,手心冒冷汗。

A說,當時心裡有個聲音在反覆提醒她,不能叫,不能吼,不能把我對蟲子的恐懼傳到女兒身上。

如果女兒看到我驚慌尖叫的樣子,她也會有樣學樣,這種無形中的恐懼,就會傳遞到下一代。

於是,她把蟲子捏在手心,對孩子說,你看,這就是一條小蟲子,沒什麼可怕的對不對?

看著蟲子身體上細小的鱗片和針尖大的眼珠,A頭皮發麻,覺得頭暈目眩,但是孩子絲毫沒有察覺,最後還把蟲子放在地上,揮揮手和它說bye......

家有這三種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看這個故事的時候,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切的母愛。

一個好媽媽,是一定會時時刻刻來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創立好的榜樣和生活氛圍的。

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墨子說,染布和做人是一個道理,“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孩子將來是“蒼”還是“黃”,全靠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做出了什麼樣的示範。

孩子們最強的能力,就是“模仿”,父母潛移默化教會他們的一切,他們都會照單全收,自我消化,因此,有遠見的媽媽,都懂得時時刻刻,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02 不打不罵的媽媽

有很多媽媽抱怨,說孩子越大越難管,犯了錯誤不管怎麼打罵,過後又還是老樣子,完全不聽。

其實,她們都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打罵其實根本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它只能換來孩子一時的順從,卻永遠無法換來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同。

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們不會去想“這件事是錯誤的,我不能做”,而是會想“不能讓我媽媽發現,否則又會捱打。”

因此,蛋蛋媽希望大家要做好情緒管理,請相信,哪怕孩子再氣人,都有比打罵更好的解決辦法。

家有這三種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我之前逛超市的時候看到一位帶孩子的媽媽,好像是孩子想吃什麼,媽媽不給買,孩子就使出大殺器,往地上一躺,開始大哭大嚎。

這位媽媽面對兒子凌厲的攻勢,居然無動於衷,自顧自地選著架子上的東西,選完了,看孩子還在地上哭,就問他:累不累?哭完了咱們走吧?

孩子一看媽媽理他了,立馬又往地上一躺,開始哭。

這位媽媽也不著急,就站在旁邊抄著雙手,靜靜看孩子“表演”,我覺得她還很有意思的,就上去和她聊天。

她說:“這些孩子到了三四歲,就覺得哭最管用,又覺得大人在外面要面子,我覺得這樣不行,只要你一次妥協了,他就能吃定你。

我就是想讓他知道,哭鬧沒用,你有想法,你要學會和大人好好表達,要不以後到了學校,進了社會,你還是這樣,那怎麼行?和老師同學也這樣大哭大鬧嗎?”

說到這裡,孩子可能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哭鬧是沒有用的,不再哭了,媽媽把他拉起來,幫他拍乾淨身上的灰塵,拉著他走了,自始至終,這個媽媽都沒有發脾氣、大吼。

家有這三種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看著這母子倆的背影,感慨她居然有這麼好的包容度和耐心,感覺要是換成是我,都不一定能這麼做,可能早就把孩子往背上一扛趕緊離開,回家再一頓痛罵了。

其實,我們做了媽媽的,都知道,孩子真氣起人來,真的能把人急瘋。

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聖人,肯定無法做到壓抑自己的情緒,都有想發飆的時候。

但是蛋蛋媽想告訴大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只要有了“發脾氣不對”的意識,就能慢慢剋制自己,成為更好的家長。

你之前三天就要對孩子發一次火,通過自我認知和調節,慢慢改到一個月發一次,這就是可喜的進步。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爭取孩子的理解,誠實地告訴他們,媽媽也有需要改、需要成長、需要進步的地方。

喚起孩子的認同,能讓他們和你更加有心理的貼近感,感情也會更加融洽,這樣的孩子會更加樂於和父母來溝通,進入青春期之後,也不會容易和家長髮生矛盾和衝突。

03 懂得放手,讓孩子自立的媽媽

上高中的時候,我們家小區裡面出了一個市高考狀元,那段時間小區真的是人來人往,門庭若市,電視臺、報紙的記者都來採訪他的學習方法和成功秘籍。

我媽和狀元的媽媽經常在菜市場碰見,關係也挺好的,回家之後媽媽經常給我們講狀元家裡的故事。

其實這個孩子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成績都比較一般的,但是孩子從小很懂事,也很自立。

家有這三種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這家人條件不差,但是大人根本不會去嬌慣孩子,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讓他幫忙做家務,進廚房打雞蛋。學著讓他去獨立思考,用自己的力量去處理事情。

學習不僅僅是拼的是智力和天賦,拼的更是學習思維、日常習慣和自律能力。這些僅僅靠學校環境是不行的,更需要家庭長年累月的薰陶。

從小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就是在無形中肯定他自我的力量。就像一個故事裡面說的,蠶必須要自己咬破繭子才能擁有飛行的能力,如果人為地幫忙剪開,那它就註定只能當一隻在地上爬行的昆蟲。

因此,希望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考慮眼前,要把目光放得再長遠些,鼓勵他們邁出探索自我的關鍵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