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一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理財一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蒲公英

理財一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它量化地表現了自我在理財方面的修煉成果。如果你能保持一個輕鬆理智的心態,很好地運用所學所識,克服自己的貪慾和恐懼並且能夠取得一定收益,那說明你的修煉到位了。如果你整天被波動的收益所牽絆,憂心忡忡,那說明你對理財這件事的認識沒有到位。

理財一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理財獲得的收益既驗證了自己的理財實力及控制貪慾和恐懼的能力又鍛鍊了自己的心態。

理財心態很重要。不要給予理財太多理想性包袱,比如說賺錢利率必須要達到多少,今天必須要賺到錢,我絕對不能虧錢等,更有甚者想通過理財實現財務自由,這絕對是不可能的!理財沒有必要弄得目的性那麼強烈,反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態,做出不正確的決定。

在股市,不論是熊市還是牛市,股票淨值時刻都在波動,如果不能正確地看待市值的波動,那將是一件非常痛苦和焦慮的事情。我們需要把時間線拉長來看,投資不是一兩天、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事情,它可能是3至5年,甚至10年的事情。

根據股市的“二八規則”,80%的錢都是在20%的時間裡賺到的,股市裡的“快樂時光”不到20%。這意味著80%時間都是很無趣的,甚至是煎熬和折磨。沒有人能做到挨刀的時候躲開,吃肉的時候在場。所以說,賺錢、虧錢在股市中都很正常。


理財一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淨值波動圖

圖中從A點到B點,每位投資者都希望淨值是一條傾斜向上的直線,但實際上它是一條“變化多端”的曲線。從A點到B點,最終結果是一樣的,但中間有很多坑。有些甚至是“巨坑”,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坑”裡度過的。所以,在長期投資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把理財看作是檢驗理財能力的過程,就像上學考試一樣,分數用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同理,理財收益就可以看作是驗證自己理財實力的一個指標。

以單純的心態去看,理財就是一個“檢驗、改進、提升”的封閉式循環。剔除運氣的影響,盈利的多少,大致可以體現出你對理財的掌握程度。

如果理財賺錢了,不要心高氣傲,分析一下賺錢的原因,是運氣還是實力?總結是為後續更好的理財鋪路;如果理財虧損了,保持正常的心態,反省自己哪一步錯了,及時糾錯為了不讓自己在錯誤的軌道上越走越遠。

不要選定自己不瞭解的理財方式,包括購買基金、股票、銀行理財產品等。有人連這家公司是賣什麼的、財務表現如何都不知道,僅根據近期的公司業績而買進股票,這虧錢的風險是非常大的。萌萌再次強調,靠運氣的投機不是投資!

在金錢面前,你能不能克服自己的貪慾和恐懼?能或不能?口說無憑!回想一下,在買賣那一刻你是因為什麼遲遲未作出決定呢?想要賣出時漲得更高或者買進時跌得更低?

沒有設置一個買賣點是導致自己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如果你在遲疑的時候偏離了目標買賣點而做出與之前不同的選擇,這說明你還需要練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貪慾。在面對虧損時,你是否能克服恐懼,保持冷靜?恐懼源於不確定性,也就是說,你不知道會虧損到什麼時候。克服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分析導致虧損的原因以及是否還有迴旋的餘地。就像考試的分數很低,如果一一分析出錯題的原因,做到心知肚明,那麼就不會慌張了。

“在股市中賺到錢的是少數人”,這句話很重要,它提醒著投資者兩個要點:一個是合理設置目標收益,果斷作出決定;另一個是獨立思考,避免從眾。有人說“投資是一場孤獨的修行”,的確是這樣的,要不然為什麼賺錢的是少數呢。

理財最後看的才是收益。把握了理財心態,克服了內心的貪慾和恐懼,稍加運用一些理財技巧,賺錢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如果只把理財當做一件要賺錢的事情,那麼這絕對不會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如果把理財當做一件自我修煉、自我提升的一件事情,那麼你會收穫更多。

理財就是理生活,所以理財應當是一個快樂、輕鬆的過程。心態緊張,那麼理財就會是一個非常沉重的過程,會感受到壓力在加劇;反之,把理財看淡一些,輕鬆應對,可能會收穫更多,這其中當然包括賺取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