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低不等於沒有魚病,要注意魚塘分解平衡的問題​

這段時間疾病寫得少了,心想寫了這麼幾年的魚病文章,想來我們的養殖戶都應該知道了,再加上現在溫度降低,應沒有什麼問題了,可最近卻還是每天都接到養殖戶打來的電話,所以今天就想把近段時間遇到比較多的底質問題再寫一寫。

溫度低不等於沒有魚病,要注意魚塘分解平衡的問題​

一、溫度低不等於沒有魚病

雖然溫度降低,魚病大量減少,但並不等於沒有魚病。有的人總想節約養殖成本,或是想偷懶,就為自己找些藉口:認為現在溫度降低了,我們建議的免疫流程也不用了,免疫多糖也不餵了;看到溫度低,沒有魚病調水改底也不做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越冬前,還更應該注意改底質,並注意調節好水質。像北方在冬天裡的“昏睡病”,其實就是水質引起的中毒。再如最近有些養殖戶的魚吃料不好,嚴重的還感染了腸炎。

一兩週前,一個水庫的老闆反饋有兩三條叉尾鮰在死,由於只是水庫有幾條,和老闆交流後,我建議老闆先觀察下,如果死魚量有增加,趕緊用藥。不知是老闆不想用藥,還是真的由於不識字的緣故,把應該用的腸炎藥就是沒有用下去,一拖就是一週 。

溫度低不等於沒有魚病,要注意魚塘分解平衡的問題​

當魚越死越多,再投藥時,才發現,魚的吃食量已大大減少。一方面溫度降低,魚正常的吃食降低,另一方面,魚腸道有腸炎,加重後影響吃食。顯然,治療腸炎的最佳窗口期已經錯過了,後繼再來治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這樣的例子,今年已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這從反面說明,魚康的免疫多糖確實有效的,當用上時,即使在疾病高發期都能抗住不發病,反倒是到了臨近冬天了,疾病減少了,由於停了一兩個月沒有用,反而發病了。對於底質,當溫度降低時,魚會往深水區集中,許多鍋底形的水庫,當把料臺安放在水域最深的位置時,還要注意料臺周圍的底質,看後期有沒有酸化,有沒有氣泡往上冒,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不是減少改底,反而應是增加改底藥物的使用。

溫度低不等於沒有魚病,要注意魚塘分解平衡的問題​

二、魚吃料減少的問題

隨著溫度的降低,魚腸道內的消化酶的活性降低,魚的吃食量肯定會減少,這是正常現象。可如果魚塘裡有大量的魚,就是沒有魚到料臺吃料,要知道,減少不等不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出了問題。

這種問題,其實是由於底部有機質過多,底部酸化引起的,判斷的方法:

1、可以採底層水檢測;

2、看水面上有沒有小的氣泡;

魚冒的氣泡,會遊動,而且細密,或是大泡帶小泡,但絕不會一直在一個地方連續的往水面冒出一大串氣泡,因為再大的魚,其體內也不可能連續的冒出一大團氣泡。這種連續的一團一團的氣泡,也就是底部有機物等分解產生的氣體。

溫度低不等於沒有魚病,要注意魚塘分解平衡的問題​

如果是底部長期缺氧,在厭氧硫化菌的作用下,還會生成硫化氫,這個是有劇毒的氣體,不嚴重時,僅是引起魚不吃食。當在下風口,由遠入近稍稍聞到腥臭中夾帶一點臭雞蛋味道時,那這種情況,發生由硫化氫中毒引起死魚的可能性極大。但如果硫化氫濃度已比較高,即將要發生中毒死魚時,這種情況由於硫化氫的濃度過高,反而不易察覺,這個與硫化氫對鼻子的刺激有關,低濃度可聞到,高濃度卻聞不到。對於以上情況,只需要用到強氧化劑氧化就可以了,如片片氧,或是超強底改等。

三、關於分解平衡的問題

從年初我們就一直開始強調用微生物分解,如用芽孢原粉、酵素與魚康乾酪乳桿菌分解的重要性。現在溫度降低了,那什麼情況下能用?什麼情況下不能用?最好用什麼?很多人都還不是很清楚。

其實,水溫只要有15度以上,就不影響微生物菌種的使用效果。當水溫低於15度,也並非不能使用,只是使用的效果會打折扣。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在幾年前就做過試驗,還是在一個水庫上做的,冬天裡花白鰱也一樣生長。所以水溫低於15度的情況,我們更建議用化藥性的氧化性底改類的藥,這樣的效果會更顯著。但化藥類產品,雖然效果快,但也不能像微生物製劑那樣,可以長期使用。這裡就不得不說到微生物平衡的問題。一個水體,過多的使用化藥的強氧化製劑,必然給微生物的繁殖帶來影響,還有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魚腸道內的菌群失調,病源菌擴散,引發疾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