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歐洲五大聯賽和中超一樣都是在虧損嗎?他們的盈利模式有什麼區別?

紅魔時光


對於歐洲五大聯賽來說,虧損是存在的,不然怎麼會有俱樂部破產這麼一會是。但是,這部分破產的俱樂部基本都是處於所在國家聯賽排名靠後的球隊。這裡就和中超不一樣了,中超是不管排名靠前還是靠後幾乎都是虧損的。(當然根據2019年上海上港財務報表顯示,其在2019年是盈利的。但是數據是否真實就不太清楚了)。

現在說說,歐洲俱樂部是怎樣盈利的。這裡首先要說一說,歐洲的俱樂部有很多是會員制的俱樂部(如:皇馬)這類俱樂部首先不屬於任何個人或集團公司,它屬於全部會員。由會員代表選出俱樂部管理層進行運營。還有一部分和中超一樣,屬於個人和大財團的(如:曼城就屬於城市足球集團)。

那它們是靠什麼盈利的呢?接下來拿皇馬2019年來舉例:

皇馬在2019總共收入7.509億歐元,排在全球足球俱樂部收入榜第二,稅後淨利潤3840萬歐元。其收入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組成的:

1、商業收入(贊助,廣告,商品銷售)

2、比賽日門票收入

3、轉播收入

4、歐冠分成

5、球員轉會收入(佔比很小)

其中單單是比賽日門票收入就達到了1.434億歐元,轉播收入也有1.5億。

而對比中超俱樂部收入,在門票收入這一塊,中超俱樂部就望塵莫及。而中超俱樂部周邊產品銷售這方面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中超俱樂部收益最大的地方來自於聯賽的分成,這部分佔了全年總收入近60%。再加上中超球隊天價外援和身價畸高的國內球員,中超整體運營成本在不斷增加,但是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全靠母公司輸血。

而除了像皇馬這種本身就財大氣粗的豪門外,還有許多小的俱樂部,這部分俱樂部除去上面講的收入外,還有一項重要收入就是說球員的轉會費。在歐洲有很多小俱樂部重視年輕球員的培養,每年都能靠賣球員而獲得一大筆收入,從而來維持俱樂部運營。

總結,從這不難看出,歐洲俱樂部是全商業化運營,有能力自給自足。而中超俱樂部可以說是假商業化,更多的是靠著母公司不斷輸血。


二號手作


五大聯賽的運行模式和中超有很大不同。

目前五大聯賽俱樂部實行的都是現代公司管理制度,但是各聯賽俱樂部在經營模式上仍有差別。英超近年來從資本運營、影響力方面已超越其他聯賽,無可爭議成為了世界第一聯賽,其根本原因在於開放性的經營管理體制。英超俱樂部大多采用透明度較高的上市模式,目前20 支球隊已有一半由外資控股,海外巨資的不斷引入使得英超更加富有,俱樂部可以不惜代價在全球購買最頂尖的球員以提高球隊的競爭力。西甲俱樂部由於歷史原因,大多數球隊採用的是會員制,像皇馬和巴塞羅那等大俱樂部的股份都歸球迷會員所有,而俱樂部主席只是任期內的球隊管理者,其行使權力受得一定的制約,這樣的制度也從根本上杜絕了球隊被富豪收購的可能。而意甲俱樂部的後臺老闆大多為意大利人,實行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保守的經濟體制決定了俱樂部命運掌握在後臺老闆手中,容易導致俱樂部運作的個人意志化,也更容易受到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

英超設立了職業聯盟,由 20 個俱樂部組成,不設任何委員會,只有各俱樂部代表組成的代表大會,常設機構由秘書長或首席執行官領導。各俱樂部業主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把經營權委託給一些專家,讓他們代表自己的利益來對聯盟進行經營管理,其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俱樂部的有形和無形產權(球隊冠名權、隊服廣告權、球員肖像權、門票經營權、主場廣告權等);二是聯賽品牌價值形成的無形產權(聯賽冠名權、電視轉播權等),聯盟所得的收益由各傢俱樂部分享。

意甲也實行職業足球聯盟管理,它是由 42 家甲級和乙級俱樂部組成的機構,是代表俱樂部利益獨立自主的行業協會,其市場經營由一些既懂足球又懂經營之道的企業家和專家操作,全部收入按比例分配給各個成員。電視轉播收入是俱樂部最大的資金來源,也是聯賽開發的主要項目之一。

中超俱樂部背後都有其它產業背景,由於市場開發力度不夠,引援又耗費大量資金,大部分球隊是入不敷出的,往往需要母公司輸血才能維持日常運轉。

在目前疫情影響之下,無論是五大聯賽還是中超各俱樂部,都處於有出無入的狀態,財政負擔非常重。如果聯賽遲遲不能重啟,各傢俱樂部都會損失慘重,即便球員降薪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樂侃體育君


讓市場來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