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


——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提起5365次列車,這趟在2017年初停運後便漸漸淡出大眾視野的純粹綠皮似乎真無幾分獨到之處。可倘若得知這列短小綠皮的目的地,不少人會立即肅然起敬。5365次列車的終點,正是數十年前廣為人傳唱的一首紅歌詞中火車跑向的地方。這趟名號幾經改換的列車幾十年來一直帶著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沿著湘黔鐵路最為頗負盛名的一條支線,攜帶著歲月的積澱,駛向那一代偉人的故里——韶山。

儘管這列綠皮慢車已經和我們訣別一年有餘,但無論何時,無論何人用文字和照片回憶起這段朝聖之旅,都為時未晚。重新端詳這趟醞釀了深厚歷史的列車,透過紙背一同重溫慢車悠悠前行的與世無爭,不少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也變了一番模樣。

本文作者:@默看人生花開花落本文字數2650字,預計閱讀時間六分鐘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車票


5365次列車停靠休憩的幾個大站,足以讓她享有“朝聖列車”的榮譽而經久不衰:長沙和韶山作為她的起跑線和終點線,都與毛澤東結下了不解之緣;株洲因炎帝陵而馳名海外;湘潭在民國時期孕育奇才的能力更是不容小覷——開國元勳毛、彭等人相繼自此走出。5365次綠皮慢車的誕生還可追溯到上個世紀開行的“韶1/2次列車”。歷史悠久的綠皮列車和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堪稱相得益彰。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停靠在湘潭站的5365

這趟列車在抵達株洲稍作整備前,一直暢遊於京廣鐵路。而南達株洲轉而掉頭駛向西北後,列車方才正式開啟湘黔鐵路上的旅程。向西離開湘潭站未經多時,兩側車窗外的景物就已從高樓大廈更迭為沃野千里。在這段旅途中,G320國道一直穿行於鐵路左右,川流不息的車輛儘管不過幾秒就已經被我們甩在腦後,但也能使我們感到不那麼孤獨。

考慮到韶山支線鐵路一直沒有經過電氣化改造,5365次綠皮慢車也就名正言順地用上了內燃機車牽引。偶爾拉開窗栓,打開車窗,將好奇的腦袋伸到外面和風來一個親密接觸,還能聽到機車鼓足幹勁動力滿滿時柴油機的喘氣聲,以及看到一朵朵黑蘑菇一般的濃煙自車頂噴薄而出。原生態的綠皮列車,在當今這個無限追求速度的年代給人們提供了一次享受慢生活的機會。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韶1

在湘潭站和韶山站之間,還鑲嵌著不少不為人們所知的小站,這些早已為電子時刻表所遺忘的車站,在將近十年前便只能在5365次列車車廂的前後壁上粘貼的列車時刻表上覓得它們的蹤跡。在今天,它們或淪為湘黔鐵路上一個小小的待避站,或慘遭拆除廢站、荒草叢生的命運。從前,這趟綠皮火車是探訪這些沿途小站的最好方式,可是隨著全國鐵路大提速如火如荼地展開,這些車站最終也只能成為車窗外一閃而過的幻影。

或許,循著這列已和我們告別已久列車的足跡,我們還能重新覓得一些塵封在時光斑駁下的記憶。

姜畲站和雲湖橋站,是向西開進依次經過的兩座車站。它們坐落在與他們同名的鎮子上,在那個交通不及今日這般發達的年代,每逢趕集之日,車上車下總是黑壓壓的揹著簍挑著擔,身著粗布衣的農民。5365次列車作為一列被當今不少人嗤之以鼻的綠皮列車,在那個時候正迎來一個無可比擬的黃金時代。或許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無法想象,一趟綠皮列車竟會經常面對“一票難求”的狀況。而每逢節假日或者趕集日,這種情況將特為尤甚。擁擠的車廂內和低矮的站臺上的吆喝聲渾然一體,夾帶著幾絲沾有露水的果蔬清香。這個時候,綠皮火車可以開窗的優勢便展現的淋漓盡致:一時興起的旅客不必艱難地下車,便可以將頭靈巧地探出車窗,喚來挑著扁擔的農夫,指點自己中意的果蔬,任那農夫將這些果蔬從窗口捧進來,樂呵呵地和同行夥伴炫耀一下。而老農呢,做成了一樁生意,自是渾身輕快、舒坦,哼著不知名的小調繼續在熙攘的人群中攢動。直到內燃機車歇飽了,發出一聲嘶吼,農夫們才重新挑起扁擔,匯成一股潮水,湧向不遠處的鎮上,而那裡的集市,同樣熱鬧非凡……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循著輪軌哐當哐當的清脆聲音,列車緩緩駛進湘潭縣邊緣的一座車站——向韶站,即將與湘黔鐵路分道揚鑣。這座車站因韶山而得名:列車在這裡將跨越湘黔正線,慢慢地爬過側線,然後向東北角倏地一拐,正式踏上屬於這條湘黔鐵路韶山支線的朝聖之旅。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向韶站

離開向韶站不過一里路,便會經過一座平交道口。列車通過時,道口前的車輛和行人彷彿隨時間凝固了,沒有誰會不耐煩地按起喇叭,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等待列車駛過。與此同時,車窗外的風光也一改之前廣袤的平原,列車不再像湘黔正線那樣迴避小山包。在韶山支線上,火車恣意地繞過一座座山丘,峰迴路轉,不時能看到路邊農舍的前坪上有小孩抱著狗,伸出稚嫩的手指數車廂,“一,二,三……”火車不需一瞬便將把他留在身後,留在一片咯咯咯的笑聲中。

早晨的陽光灑到湖面上,列車駛過而捲起的風掀起粼粼波光。車廂的影子投映在地面上,和列車一起向著韶山疾馳。跨過坐擁半個世紀歷史的紅太陽大橋,蜿蜒盤旋在千家萬戶的田壟邊緣,短短几十公里的里程,已經寫盡江南的田間風光。“哐當哐當”的聲音時而快時而慢,就在這任性的節奏間,列車已漸近偉人故里。

在鼎盛時期,韶山站曾有5365/6,T8321/2兩對長韶綠皮車停靠。作為一個支線盡頭站,列車在這裡停妥後,機車需要摘掛下它所牽引的客車,藉助一條中間線完成換向,等待著返程的信號。這幕場景也曾吸引了無數愛好者的眼球。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時過境遷,2014年出頭,原本座無虛席的列車漸漸出現了空位,慢遊的綠皮列車終不敵便捷的私家車抑或小巴,客流江河日下。到2016年7月,我最後一次乘坐這趟列車時,一節定員118人的列車竟只有不過十人就座。2017年1月5日,韶山站毫無徵兆地遭遇暫時性的停辦客運,5365次綠皮列車也隨之停運。在這之前的元旦,韶山站和屬於它的綠皮列車經歷了一次頗為壯大的迴光返照。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趕來送別這趟列車,無數照片刷刷刷地跳上了網頁頭條。可列車一停,再多的報道也成了明日黃花,除了沿線與它有著藕斷絲連感情的民眾,很少再會有人記得它。曾經人聲鼎沸的站臺現在空留得秋風掃落葉的沙沙聲,這裡已經成為了周邊居民散步的地方,偶爾一個月來一臺調車機證明這條線路並沒有完全荒廢……我隨著一些居民走進韶山站站場,撫摸那些披上鏽跡的軌道,想象著十年前第一次坐5365次列車來到韶山站的情形。車站值守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三年後,韶山站興許會迎來新生。我只祈願這裡記載著歷史的站房與線路能免除脫胎換骨之痛,留住屬於幾代人的記憶,屬於一方人的鄉愁。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韶山是我的故鄉。每每坐在這趟綠皮火車上,凝視著窗外一閃而過的景抑或人,內心深處總會不自主地寧靜和虔誠起來。我們離終點站還有多遠?我不得而知。但坐在慢行的火車上享受窗外的我們,已經隨內燃機車升騰起的煙霧,走在心靈的朝聖路上。

第三章 5365次綠皮慢車——支線鐵路的朝聖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