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


——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提起5365次列车,这趟在2017年初停运后便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纯粹绿皮似乎真无几分独到之处。可倘若得知这列短小绿皮的目的地,不少人会立即肃然起敬。5365次列车的终点,正是数十年前广为人传唱的一首红歌词中火车跑向的地方。这趟名号几经改换的列车几十年来一直带着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沿着湘黔铁路最为颇负盛名的一条支线,携带着岁月的积淀,驶向那一代伟人的故里——韶山。

尽管这列绿皮慢车已经和我们诀别一年有余,但无论何时,无论何人用文字和照片回忆起这段朝圣之旅,都为时未晚。重新端详这趟酝酿了深厚历史的列车,透过纸背一同重温慢车悠悠前行的与世无争,不少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也变了一番模样。

本文作者:@默看人生花开花落本文字数2650字,预计阅读时间六分钟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车票


5365次列车停靠休憩的几个大站,足以让她享有“朝圣列车”的荣誉而经久不衰:长沙和韶山作为她的起跑线和终点线,都与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株洲因炎帝陵而驰名海外;湘潭在民国时期孕育奇才的能力更是不容小觑——开国元勋毛、彭等人相继自此走出。5365次绿皮慢车的诞生还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开行的“韶1/2次列车”。历史悠久的绿皮列车和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堪称相得益彰。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停靠在湘潭站的5365

这趟列车在抵达株洲稍作整备前,一直畅游于京广铁路。而南达株洲转而掉头驶向西北后,列车方才正式开启湘黔铁路上的旅程。向西离开湘潭站未经多时,两侧车窗外的景物就已从高楼大厦更迭为沃野千里。在这段旅途中,G320国道一直穿行于铁路左右,川流不息的车辆尽管不过几秒就已经被我们甩在脑后,但也能使我们感到不那么孤独。

考虑到韶山支线铁路一直没有经过电气化改造,5365次绿皮慢车也就名正言顺地用上了内燃机车牵引。偶尔拉开窗栓,打开车窗,将好奇的脑袋伸到外面和风来一个亲密接触,还能听到机车鼓足干劲动力满满时柴油机的喘气声,以及看到一朵朵黑蘑菇一般的浓烟自车顶喷薄而出。原生态的绿皮列车,在当今这个无限追求速度的年代给人们提供了一次享受慢生活的机会。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韶1

在湘潭站和韶山站之间,还镶嵌着不少不为人们所知的小站,这些早已为电子时刻表所遗忘的车站,在将近十年前便只能在5365次列车车厢的前后壁上粘贴的列车时刻表上觅得它们的踪迹。在今天,它们或沦为湘黔铁路上一个小小的待避站,或惨遭拆除废站、荒草丛生的命运。从前,这趟绿皮火车是探访这些沿途小站的最好方式,可是随着全国铁路大提速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车站最终也只能成为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幻影。

或许,循着这列已和我们告别已久列车的足迹,我们还能重新觅得一些尘封在时光斑驳下的记忆。

姜畲站和云湖桥站,是向西开进依次经过的两座车站。它们坐落在与他们同名的镇子上,在那个交通不及今日这般发达的年代,每逢赶集之日,车上车下总是黑压压的背着篓挑着担,身着粗布衣的农民。5365次列车作为一列被当今不少人嗤之以鼻的绿皮列车,在那个时候正迎来一个无可比拟的黄金时代。或许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无法想象,一趟绿皮列车竟会经常面对“一票难求”的状况。而每逢节假日或者赶集日,这种情况将特为尤甚。拥挤的车厢内和低矮的站台上的吆喝声浑然一体,夹带着几丝沾有露水的果蔬清香。这个时候,绿皮火车可以开窗的优势便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时兴起的旅客不必艰难地下车,便可以将头灵巧地探出车窗,唤来挑着扁担的农夫,指点自己中意的果蔬,任那农夫将这些果蔬从窗口捧进来,乐呵呵地和同行伙伴炫耀一下。而老农呢,做成了一桩生意,自是浑身轻快、舒坦,哼着不知名的小调继续在熙攘的人群中攒动。直到内燃机车歇饱了,发出一声嘶吼,农夫们才重新挑起扁担,汇成一股潮水,涌向不远处的镇上,而那里的集市,同样热闹非凡……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循着轮轨哐当哐当的清脆声音,列车缓缓驶进湘潭县边缘的一座车站——向韶站,即将与湘黔铁路分道扬镳。这座车站因韶山而得名:列车在这里将跨越湘黔正线,慢慢地爬过侧线,然后向东北角倏地一拐,正式踏上属于这条湘黔铁路韶山支线的朝圣之旅。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向韶站

离开向韶站不过一里路,便会经过一座平交道口。列车通过时,道口前的车辆和行人仿佛随时间凝固了,没有谁会不耐烦地按起喇叭,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等待列车驶过。与此同时,车窗外的风光也一改之前广袤的平原,列车不再像湘黔正线那样回避小山包。在韶山支线上,火车恣意地绕过一座座山丘,峰回路转,不时能看到路边农舍的前坪上有小孩抱着狗,伸出稚嫩的手指数车厢,“一,二,三……”火车不需一瞬便将把他留在身后,留在一片咯咯咯的笑声中。

早晨的阳光洒到湖面上,列车驶过而卷起的风掀起粼粼波光。车厢的影子投映在地面上,和列车一起向着韶山疾驰。跨过坐拥半个世纪历史的红太阳大桥,蜿蜒盘旋在千家万户的田垄边缘,短短几十公里的里程,已经写尽江南的田间风光。“哐当哐当”的声音时而快时而慢,就在这任性的节奏间,列车已渐近伟人故里。

在鼎盛时期,韶山站曾有5365/6,T8321/2两对长韶绿皮车停靠。作为一个支线尽头站,列车在这里停妥后,机车需要摘挂下它所牵引的客车,借助一条中间线完成换向,等待着返程的信号。这幕场景也曾吸引了无数爱好者的眼球。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时过境迁,2014年出头,原本座无虚席的列车渐渐出现了空位,慢游的绿皮列车终不敌便捷的私家车抑或小巴,客流江河日下。到2016年7月,我最后一次乘坐这趟列车时,一节定员118人的列车竟只有不过十人就座。2017年1月5日,韶山站毫无征兆地遭遇暂时性的停办客运,5365次绿皮列车也随之停运。在这之前的元旦,韶山站和属于它的绿皮列车经历了一次颇为壮大的回光返照。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赶来送别这趟列车,无数照片刷刷刷地跳上了网页头条。可列车一停,再多的报道也成了明日黄花,除了沿线与它有着藕断丝连感情的民众,很少再会有人记得它。曾经人声鼎沸的站台现在空留得秋风扫落叶的沙沙声,这里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散步的地方,偶尔一个月来一台调车机证明这条线路并没有完全荒废……我随着一些居民走进韶山站站场,抚摸那些披上锈迹的轨道,想象着十年前第一次坐5365次列车来到韶山站的情形。车站值守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三年后,韶山站兴许会迎来新生。我只祈愿这里记载着历史的站房与线路能免除脱胎换骨之痛,留住属于几代人的记忆,属于一方人的乡愁。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韶山是我的故乡。每每坐在这趟绿皮火车上,凝视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景抑或人,内心深处总会不自主地宁静和虔诚起来。我们离终点站还有多远?我不得而知。但坐在慢行的火车上享受窗外的我们,已经随内燃机车升腾起的烟雾,走在心灵的朝圣路上。

第三章 5365次绿皮慢车——支线铁路的朝圣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