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泰雲通道上老天橋的過往和記憶

半島記者 張文豔

天橋最近成為青島的“熱詞”,因為存在了34年的中山路天橋即將拆除,一如當年的泰安路到雲南路老天橋一樣,這座天橋留給老青島人深深的記憶,它坐落在當年老街裡的中心地帶,是繁華的象徵。本期,我們從中山路沿天津路往西南而行,來到泰安路轉盤處,目的地是泰雲通道,一座曾經為連接西鎮和街裡的天橋,它的名字幾度變遷,從定安橋到國民橋、泰雲橋,再到躍進橋,它給老居民帶來了便捷,也留下了“等火車”的童年記憶……

青島泰雲通道上老天橋的過往和記憶

回溯老天橋的過往,還得提及一個人物——高恩洪。

他最近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文章中,無論是還原青島市圖書館的歷史,還是再現國立青大圖書館的歷史,都與他有關。

高恩洪在青島官職不小,膠澳商埠督辦,但時間不長,應該說僅僅半年多。然而就在這短暫的任期裡,他留下的印記,使得青島一提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許多建築歷史,都離不開他,哪怕並不宏偉的天橋。

高恩洪(1875年~1943年)字定庵,亦作定安,蓬萊人。有著顯赫的經歷:上海電氣測量學堂畢業,後留學英國津普大學。1922年,任北京政府交通總長,後改任教育總長。

他與青島的緣分開啟於1924年4月,在蓬萊同鄉直係軍閥吳佩孚的支持下,出任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督辦,只呆了半年多的時間,當年11月因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落敗去職。

早在1924年初,高恩洪就任膠澳商埠督辦的消息即傳播開來,青島總商會張鳴鑾、朱子興、宋雨亭聯名“上書”:“高恩洪總長簡授膠澳督辦已經國務院通過,青島商民極表歡迎,急盼高督辦早日履新以慰眾生”。3月24日,高恩洪回函給張鳴鑾,表示“念膠澳為特別商埠,內政外交事繁責重”,“何敢愛惜毛羽不為犧牲”。(青島市檔案館檔案)

於是,1924年4月1日,高恩洪正式任職督辦。

此時的青島,在1922年12月收回主權,百業待興,經歷了25年的德佔、日佔,又過了一年的恢復期,成立了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京政府,在當時可謂風頭正勁。高恩洪能得到這個“美差”,顯然與他的背景有關。有吳佩孚做靠山,高恩洪在青島的督辦生涯光芒四射。

“高恩洪上任後即減免了郊區農民的地稅,對中外企業納稅標準進行規範統一;著手清理官產、籌辦地方銀行、健全完善社會救濟機構;興建了城市公共與基礎設施,建立公立通俗圖書館(青島市圖書館前身)、女子中學等。最為人稱道的是創辦了私立青島大學”,短期內完成如此多的工作,不得不說高恩洪在當時確實屬於“能臣”。

不僅如此,高恩洪還很強硬,面對當時仍有特權的日本人,他態度堅決,《膠澳志》記載:“駐青日領事館索取沒收槍彈,督辦高恩洪拒絕之。日人屢犯私販軍械之禁,我國查獲日犯,均交日領事館自為處分,其贓物則由本埠官廳予以沒收,日領事館要求索還我方以違禁物品沒收充公,乃槍彈進口章程所規定,亦各國所公認,我國官廳自有處分之權,即予駁覆。”

所以,當私立青島大學創辦遇到校舍阻礙時,他作風強悍,在吳佩孚的支持下,把俾斯麥兵營裡的軍隊趕出,成立了私立青島大學,並帶頭捐款,籌措教育基金,讓青島譜寫了國人大學的序章,併為以後國立青大的創辦打下了基礎。

1924年11月初,隨著北京直系政權倒臺,高恩洪在青島終結了他的督辦生涯。從此退出政界,在煙臺經營“煙濰路自動車公司”,任總經理。1926年,遷居上海繼續興辦實業。高恩洪的晚年是在北平度過的,遠離政治,廣徵博覽道家之書,修心養性。1943年病逝於北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