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办酒席能不能取消打包这种现象?

站如松


在农村办酒席,取消打包没有什么大的意义,饭菜吃不了,打包带走也未尝不可。

前些年在农村办酒席,吃不了的没有人打包,因为那时普遍不富裕,剩下的肉菜也不会太多,主家会分门别类的归集好,主要亲戚回家的时候,给装上一点,带给不能到场的老人孩子吃点。剩下的帮忙的人员,晚上或者第二天再一起吃,这样可以为主家节约一点,农家人来钱不容易,所以那时的人形成一种习惯,替东家着想,没有人去打包。

如今生活条件已普遍提高,即便是农村办酒席,也是十分丰盛,菜多的根本吃不了,客人如果想打包,主家也是非常乐意,并提前准备好塑料袋方便打包,因为剩菜多得吃不了,倒掉也是浪费。自家人及帮忙的人晚上吃,还要做新菜,不再吃剩菜。

饭菜吃不了打包,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好的,这样可以减少浪费,节省资源,实在是没有必要取消。


殿忠谈三农


农村办酒席投的是个热闹,通常情况下,主人会办得很丰盛,预留有打包的菜。再说,都一个村的,大多沾亲带故,往上数个三五代,都是一个门头的,要取消这种现象,很难。要抑制这种现象,倒还是有。

一是把该来的人都请来,放在明面上,招待在明处。

二是缩小范围,不要讲排埸,圈子搞的太大,造成现埸乱象,无法控制,给打包者可乘之机。如果范围小,亲门的,亲戚,真心朋友,大家都是有面子的,除特殊原因外,都不会盘算人,造成本来足够吃,结果因为打包,一来菜抢光了,桌上盘子空空,来人扫兴,主人尴尬。

三是请一个有威望的人帮你当支客,他有办法帮你制止恶意打包客。

四是如果你足够富有,不仿放任他们一回,以此满足他们一个小小的愿望。自己获得更多。


秋水华章


农村酒席打包,在我们这里叫“拈嗄包”。

“拈”就是用筷子夹取,“嗄”就是肉,“拈嗄包”就是去吃红白喜事酒席的时候,同桌的人将没有吃完的菜(主要是指肉等荤菜)按本桌人数均分带回家。

这情况在我家乡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种习俗。比如在应邀去吃酒席的路上,遇到熟悉的人打招呼:“走,去拈嗄包去咧“。家里有老人,拈一些“嗄包”回来给他(她)吃,他(她)就感到温暖,觉得你记着他(她),觉得你有孝心。家里小孩子吃到你拈来的“嗄包“,就比捡到块宝还要开心,它象征着实现了孩子们的寄托。事实上谁家也不缺这点菜。

早些年我还在上班,单位常接待省里和县份上来的人,很多时候都吃剩不少,那时我还没结婚,打包来一个人也吃不完,留着扔掉也可惜。每到这时候,在客人走了以后就招呼在城里打工的乡亲来吃,现每每说到这些,乡亲们还念念不忘,因为谁也不缺这点吃的,主要是个情份。

所以农村酒席打包这事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愿不愿,因为它包含了物质和习俗双重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