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子理学十分重视儿童教育?

为何朱子理学十分重视儿童教育?

导语; 常言道教育乃立国志邦,教育乃兴国之本。《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些我们也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年少时父母总要求我们要尊师重道,懂礼貌,知礼节、好好读书……不仅是父母,周围的长辈们也这样要求着我们,似乎这已达成了一个社会共识。我也一直在思考儿童教育是否真的有周围的人说得那么重要,终不得解。直到某天我看见朱熹的这首《劝学诗/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才知道,不仅是在当代社会,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将儿童教育看得很重要了。之前对朱熹的认知却一直停留在他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中,这样一个宣扬“太极”、“天理”,将人的欲望压抑在三纲五常之中的人,又怎会对儿童教育如此重视?其实不然。朱子理学十分重视儿童教育。

为何朱子理学十分重视儿童教育?

《劝学诗/偶成》

一:《小学》成为儿童重要文本之一

有科学家曾说“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性的动物”这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对这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

出生在南宋的朱熹,从小便目睹了国家的腐败和黑暗,奸臣当道,社会风气浑浊不堪,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种黑压压的氛围中。面对国家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民生的凋敝,朱熹痛心不已,他认为宋朝衰败的根源是教育,而小学教育又是教育的关键。他曾在《小学》中指出“蒙养弗端,长益浮靡,郷无善俗,世乏良材。”朱熹认为,童蒙教育做好了,这个社会才不会衰乱。为此,他根据古代的教学经验,将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15岁为小学教育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

为何朱子理学十分重视儿童教育?

朱熹

朱熹特别重视蒙初阶段的基础教育,要求先入为主,及早施教。他在《朱子语类》中这样写道:“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他认为孩童时代的教育一个人一生的基础,只有根好了,才会枝繁叶茂。不仅如此,他将儒家思想和礼数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并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他强调要“学其事”。由于年纪尚小,懂得的东西也不多,所以不能教给小孩子们太深奥的道理,故“学其事”,从小学习礼仪,做一个尊师、敬长、爱亲的人,长大了再深究其中的奥秘,增强自己的修养。

《朱子语类》“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

他与刘清之合著的《小学》更是将儒家理念糅杂其中。书中介绍了一些浅显的待人处事的道理,以及一些扫洒、进退、应对之类的礼节。此书 一面世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推崇,又被朝廷更是将其指定为朝鲜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由于《小学》中无不体现着以理来教化孩子,其历史意义非凡 ,就是在时代如此迅猛发展的今天也同样适用。

为何朱子理学十分重视儿童教育?

家训

二:传统训子训俗风气的影响

“品德是一个人的最高学历”我们常说要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德的教育贯穿着人的一生。同时我们也能从一个人的品德高低来窥视整个国家的精神 文明风尚。我们的祖先早已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对待儿童的品德教育极为重视,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司马光《家苑》:“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陷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也对儿童教育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就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其懂礼貌,知礼节,处事大方、得体。而不是一味的溺爱他,如若我们对他的坏习视而不见,那么等他长大以后便再难纠正。

宋代文化具有兼容创新的特点,在中国历史上也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家训数量远超前代,在当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家训文化,如陆游的《放翁家训》、范仲淹的《义庄规矩》以及叶梦得的《石林家训》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身处南宋的朱熹,自幼便学习儒家经典,深受孔孟儒学的影响,并在传统文化和宋代独特的家训文化的影响下,深刻的意识到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对从小就将孩子教育好,避免酿成大错。

朱熹《小学· 嘉言》“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亦凶狠”

三:家塾、私塾、义学等地方小学校的兴起。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为了培养“士阶层”,私学应运而生,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这便是早期学校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替,到了唐代,学校制度已空前完善。其规模水平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

为何朱子理学十分重视儿童教育?

古代私塾

宋代继承唐代的文化事业,并在各地兴办书院,促进了地方的向学之风。在朱熹看来,青少年由于年幼,身心发展不健全,最容易先入为主。一旦接受了社会上“异端邪说”的思想,就会于儒家思想相抵触,所以教育要从幼抓起。他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并在白鹿洞书院里讲学,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社会伦理道德。在潭洲任知州时,还倡导州学,县学,并亲自主持修复岳麓书院。

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其对儿童教育的治学理念思想,更是具有超前性,即便是在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也同样适用。

为何朱子理学十分重视儿童教育?

四:结语

由此可见,社会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以及孔孟儒学的思潮,对朱熹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儿童教育,渴望将儿童教育为一个“致良知”品格优秀的人,以此来改变混浊的社会环境。他修复书院,著书十余册,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为灿烂而繁荣的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彭林 2019.9.14

【2】朱熹的教育思想 张慧 2012. 5.31

【3】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教育儿童教育思想研究 李妹 2013 .12 .4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