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丝绸之路“通少断多”的说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历史上丝绸之路“通少断多”的说法是错误的?

导语:在世界版图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古道,它东起长安,一路向西,途中翻越了高山,跨过了大河,经过了沙漠和海洋,最后来到了罗马,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这首【七绝·重走丝绸之路】是古人对丝绸之路绝美风光的描写。无数的商人通过这条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他们将西方特有的物品带到东方,又将东方的丝绸带到西方,传至世界。丝绸之路无疑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交流和文化的传播。可是在历史上,却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声音,他们认为,丝绸之路 “通少断多”,即丝绸之路畅通的时候少,阻断的时候多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溯源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罗马作家老普林尼《自然史》

曾这样写道“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后来这一材质被人们推断为是来自东方的丝绸

为什么历史上丝绸之路“通少断多”的说法是错误的?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

而丝绸的产地在中国,又怎么会跑到千里之外的罗马去了呢?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是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 一说法的人。他在《中国书》里,将中国与中亚以及印度间,进行丝绸贸易的这条路称之为“丝绸之路”。这一说法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丝绸之路 ”正式得名。

为什么历史上丝绸之路“通少断多”的说法是错误的?

丝绸之路

二、发展

在中国的历史上,关于丝绸之路的建设和维护从未断绝过。

西汉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谁曾想到这一走就是十年,也正是这十年的时间,让张骞对西域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知,这也为他归朝建设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厚的基础。归朝后的张骞再度出使西域,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平等交往,佛教也是在这时候传入中国,从此在中生根发芽。东汉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在西域经营了几十年,加强了西域与内陆的联系。魏晋时期,航海与造船技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也初现雏形。由中国的东部,向东北部的日本出发而成的东北丝绸之路,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在《魏书》本纪中,还记载了波斯国为中国带来了玻璃制品。浩浩汤汤,往来不绝的商队,沙漠里悠扬的驼铃声,还有漂泊在海上的歌声,都是丝绸之路曾那样繁荣的真实写照。

隋唐时期,更是将丝绸之路发展到顶峰。《隋书·西域传》序记载: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至罽宾(今塔什干附近),得玛瑙杯,印度王含城得佛经,史国得歌舞教练,狮子皮、火鼠毛。官、民的交往又活跃起来。 东西方互通有无,无论是艺术还是医术,无论是学术还是武学,都在隋唐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隋唐文化的大繁荣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我国丝绸之路的发展上来看,丝绸之路“通少断多”这一说法显然是立不住脚的,正是因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我国的文化才得以繁荣,丝绸之路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丰富了我国的文化资源,使我国成为一个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的文化大国。不仅是文化上,在政治和经济上也对我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商旅间的贸易,为我国带来了西方特有的物产,各种奇珍异宝和珍贵的药材。

三、粟特商人的兴起

历史上靠着丝绸之路发家致富的商人很多,如阿拉伯商人、波斯穆斯林商人、印度的商人、以及粟特商人。前面 所提及的阿拉伯商人、波斯穆斯林商人、印度商人,平时都有所耳闻,因此也并不陌生。但是粟特商人这个词却很少听到。

为什么历史上丝绸之路“通少断多”的说法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专业名词,“粟特”并不存在于词典之中。但是,你若要查查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领导者:安禄山,史思明,恐怕跳出来的第一个词条 便是“安禄山,史思明”粟特人。包括现在很多姓曹、安、何,康的人,说不定也是粟特人的后裔。

粟特人最初是沿着丝绸之路做小规模生意的,粟特人做生意四处游历,因此他们生意做在哪里,家就安在哪里。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粟特商人的商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阿姆河和锡尔河为中心,北到匈奴、突厥,南到印度,西至波斯罗马,东及中国的,巨型网状贸易版图。他们自阿姆河向西,为中国带来奢侈品和黄金美食和人口。初唐诗人王绩《过酒家五首》“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此日常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依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常道(上“世”下“贝”),惭愧酒家胡。”这里的酒就指“葡萄酒”,正是粟特人从远方带来的。

为什么历史上丝绸之路“通少断多”的说法是错误的?

粟特人的兴起,给中国带来了美食美酒,黄金和人口,许多僧人也跟随者出游的商队进行文化的传播。由此可见,丝绸并没有“通少断多”,反之,给中带来了大量珍贵的瑰宝,为中国的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国也凭借着丝绸之路,为世界献出了宝贵的厚礼,中国的文化、饮食、政治、经济,也通过丝绸之路影响了世界上更多的人。

四、结语

从长远来看,丝绸之路并没有“通少断多”,中国历史上对丝绸之路的维护与建设,以及粟特人将丝绸之路的影响扩大化都证明着,丝绸之路在历朝历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不可小觑。因此历史上丝绸之路“通少断多”的说法是错误的。即使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仍强调着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施,也印证了丝绸之路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粟特商人史 魏义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1

【2】 丝绸之路从未断绝 单之蔷 2015.4.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