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記筆記好還是思維導圖好?

譚敏


這個方面,表面沒有太大區別

筆記有許多形式

大部分有條理的筆記 都有思維導圖的雛形——邏輯結構

但是實質上區別很大,關鍵是過程當中的經歷 和 是否是吸收為自己的系統

整理導圖是值得的,至少梳理筆記是必要的:


筆記往往都是速記的,往往字跡 和 等方面會影響記憶效果,需要一定量的後續複習補充梳理,而知識結構是老師做出來的,沒有多少是自己的。

如果在複習中筆記,或者在加工製作完善成導圖的過程中,自己親自動腦動手、豐富的,那就是一個非常深刻印象的過程。開頭做好了,長期受益


這個過程可以幫助你在課上、或單純的課本中,枯燥的抽象語句中,得到更形象生動或者牽連更多腦神經區域,比如你畫個極為特別的畫代表某某,畫出他的特點來,不真實要緊,覺得搞笑或彆扭反而更好,關鍵是你動手動腦了,而且印象獨特!可 以點帶面,把你對該部分的記憶帶飛!

左右腦 多 區域 甚至你如果豐富了活動體驗,比如歷史劇!就不只是動手畫畫那麼簡單了,那還可能會是多感官記憶,大大提高記憶效果,極大縮短日後複習的時長

因此,只要你自己親自做,投入去做,動腦用心去做,一定效果非常好


為了更好地梳理出系統性,可以按照不同的脈絡製作導圖

從而讓你從人物、朝代、等等各種不同方面都與眾不同的系統性!把學到聽到和蒐集到的內容消化吸收為自己的知識與理解。

堅持,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不僅僅是記憶深刻,並且你的講解會顯得更專業,嚴謹、甚至是獨到,因為你有可能在梳理過程中產生諸多思路,讓你真正成為的歷史達人!



該注意的是:

思維導圖傳的這麼多,但是為什麼卻沒幾個人記得住?

那是因為 我們很多人都是任務式的、或者照搬筆記式的,加工過程非常簡短無趣

甚至有極大多數人都不是自己加工製作的!這個是最現實的問題

你知道我們成年人當中,手機裡有多少個思維導圖嗎?或者微信裡“收藏”了多少?

你可以問問大部分人都不是自己做,而且存了收藏了也很少會反覆去看去動腦發揮更多效果。


因此,成功還需要親自、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