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名家劉普雷:散打應吸收一切有用的東西


意拳名家劉普雷:散打應吸收一切有用的東西

散打王爭霸賽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這位解說員:他口才好,不使用過多晦澀的專業術語,能用簡答的話幫助你看懂比賽,他就是意拳名家、散打王解說員劉普雷先生。

意拳名家劉普雷:散打應吸收一切有用的東西

劉普雷

劉普雷出生于軍旅世家,道光時期便有長輩位列武探花。他習武46年,所學非常全面,先學習長拳、六合拳、龍虎羅漢拳、意拳等,還曾練習過散打,所以他對民間武術和散打等問題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力量不是擊倒對手的唯一要素

2000年,為了讓中國武術散打走向市場,散打王爭霸賽與觀眾見面,其精彩程度、對抗程度遠遠高於以往比賽。選手們在賽前曾做過擊打測試,以此記錄每位運動員的打擊力量。

當時有許多傳統武術人士認為內家拳的整體力要大於散打運動的局部力,如果將傳統武術練習者的整體力進行量化,是否可以同散打選手比較呢?

對於這一問題,劉普雷認為是可以比較的。他認為散打是一種綜合性藝術,並非單憑力量就可以取勝。劉普雷曾研究過散打王的比賽,他發現最佳的發力距離在20釐米左右,大家在屏幕前感到非常有力的進攻並不是最有威力的。

意拳名家劉普雷:散打應吸收一切有用的東西

散打王爭霸賽中,鄭裕蒿激戰寶力高

比如在散打王比賽中,李明擊倒陳春暉、安虎打倒滕軍,力距並不長。實際上俗稱就是打“寸”了,打人的人感覺並不一定重,捱打的倒下了,而且還傷得不輕,那麼說力量大小隻有捱打的說了算。

真正的出拳並不一定最快,但對手躲不開。這裡有許多因素,比如用假動作把對手給騙了。真正的高手都具有打倒人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並非只是絕對的力量,力量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散打應吸收一切有用的東西

劉普雷曾研究美國拳王泰森對陣霍利菲爾德的比賽。他認為霍利菲爾德取勝是道理可循的。首先是遠距離。

霍利菲爾德首先利用自己的刺拳逼泰森拉開距離,泰森臂短不適應,打亂了他的陣腳。一旦泰森衝過來,霍利菲爾德就用前臂封住泰森,然後做一個定點發力。

泰森的信心明顯動搖後,當泰森再次衝過來時。霍利菲爾德就貼身纏住他,頭頂泰森下巴,前腳插過泰森的中心線,向前頂,在武術中這叫“摟根”。泰森站不住就打不出重拳,於是絕頂聰明的泰森就越打越急,方寸大亂。

意拳名家劉普雷:散打應吸收一切有用的東西

泰森VS霍利菲爾德

在這個例子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定點發力,一個是糾纏技術,中華武術技術。在拳擊中,人家不管這種技術叫什麼,管用就行,這並不是別人什麼都不研究。

劉普雷表示:對於散打來說也是這樣,只要有用的就應該吸收進來。

只要規則適合,任何技術都可以用

作為散打王爭霸賽的解說,劉普雷總是細心觀察賽場上選手們的表現。他發現有的選手有著上佳的發力表演。

他舉了一個例子:有個叫鄭子龍的選手,在糾纏中並不抽手,前臂就是一個發力,把對手直接打到圍繩上去了。劉普雷也注意到一些運動員如史雲崗、鄭裕蒿,他們的纏抱也很有特點。

意拳名家劉普雷:散打應吸收一切有用的東西

鄭裕蒿(紅方)

所以,他認為只要有一個完善的賽制,各支隊伍就會根據比賽和對手,充分發揮完善自己的技術。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責任編輯:錦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