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由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打破了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豆瓣評分9.6分,是華語影壇上至今無法超越的傳奇

張國榮在裡面飾演戲痴程蝶衣,用自己的一生淋漓盡致地詮釋“不瘋魔不成活”的藝術追求境界,其風華絕代,驚豔時光、溫柔歲月的扮相,成為17年以來至今都是一個無與倫比、無法超越的經典熒幕形象,世人都說“天堂多個張國榮,世上再無程蝶衣”。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霸王別姬經典橋段

程蝶衣不管戲裡戲外,一生都活成了虞姬。而程蝶衣這個角色,也似乎成為了張國榮的標籤。最終,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張國榮也活成了程蝶衣。

他用一生刻畫出這麼一個入戲太深,始終沒走出來的形象,鑄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絕唱。

戲裡的程蝶衣從被迫斷指寓意著“閹割”,正是他性別錯位的開始;被段小樓用菸斗搗爛嘴巴象徵著“失貞”,自此“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成為他入戲的開端,也意味著他真正徹底拋棄本真的自我,把自己內化成女嬌娥;被張公公猥褻象徵著“受孕”;撿回並收養“小四”寓意“分娩”,一生都陷入了女嬌娥的角色中無法自拔。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自從真的內化為“女嬌娥”

他生而為戲,只為戲活,不管臺下坐得是何人,無關身份地位、民族國界,只管每一場的傾情演繹,只為“自個兒成全自個兒”,成全心中對於京劇的痴迷追求。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正是他這種“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痴精神才成就了獨一無二,爐火純青的虞姬。讓同是戲迷的袁四爺感嘆“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甚至錯覺以為虞姬真的轉世復活。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袁四爺視程蝶衣為紅顏知己

成功的道路上,從來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要想成角兒,尤其是名角,唯有為戲瘋魔,走火入魔地精益求精,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成就風華絕代的京劇大師。沒有戲,他真的活不了,因為,戲就是他畢生的精神追求,離開了戲,他就是一具空殼。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程蝶衣的精神支柱除了戲,還有師哥段小樓

但是,生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他的精神一次次受到摧殘,他的信念一點點遭遇毀滅。直到在大火中,他看到師哥段小樓將那把象徵他們“定情信物”的寶劍扔到大火中,親自摧毀了他們之間最後的情分,並當眾揭發他,將他揭發得體無完膚,他心中最後那一點執著與信念也隨即崩塌。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程蝶衣信念徹底崩塌

從此,他如“行屍走肉”一般,沒有靈魂地活著。即使後來文革平反,新中國欣欣向榮發展,他卻早已心灰意冷,“雖生猶死”,他的靈魂早已隨著段小樓的“背叛”而泯滅,曾經的精神支柱已然崩塌。

後來,在人生的最後一場演出中,在師哥段小樓面前,他“假戲真做”,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用那把曾經象徵著情深義重的寶劍自刎,成為了“真虞姬”。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人生如戲,活成了“真虞姬”

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在論及悲劇社會性衝突時說道:“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程蝶衣,他親手毀滅的不僅是自己的生命,也是有價值“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痴精神,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而真正毀滅這些的,又是那個悲劇的時代。

在時代的洪流中,每個人都生如螻蟻,甚至是“苟且偷生”。可是,程蝶衣他不願苟且偷生,他寧願選擇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因此,這一代京劇大師的隕落,於他自己而言,是一種瞭然無憾的成全;於時代而言,卻是一種莫大的損失與悲哀。世上再無“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痴程蝶衣,也就再無“轉世”的“虞姬”。

十多年前看這部劇,我只讀懂了“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話的內涵,即沒有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就不可能取得登峰造極的成就

現在再次重溫,我又讀懂了“不瘋魔就無法活”這句話的外延,

即藝術就是生命,如果不能為自己鍾愛一生的事業獻身,那麼寧願不苟且偷生

我現在不會覺得程蝶衣的自刎多麼可憐、可悲、可嘆,而是多了一份理解與包容。一個人若真的能成全自己,那又有什麼遺憾呢?

這讓我想起同樣選擇成全自己的浪漫天才詩人海子,他用臥軌的方式去了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理想天國。


他們兩個人是同類人,他們的選擇殊途同歸,一生活都在自己的理想中,最後又都選擇成全理想,離開了理想無法活。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同樣為理想獻身的浪漫詩人海子

我不認可用結束生命這樣的方式去成全,但我卻為他們這種為藝術和自己理想獻身的精神而感動,對他們肅然起敬。

反觀現在很多流量明星一夜爆紅之後,不是想方設法如何去提高、錘鍊自己的演技,力求再塑更為經典、不斷超越自己的熒幕形象,而是通過各種炒作、緋聞、頻上熱搜的方式保持熱度,完全沒有一點前輩們的“匠人”精神。

他們大部分人可能考慮更多的是商業價值和經濟效益,早已違背了一名藝人的初心是帶給觀眾無法替代的經典形象。能做到讓觀眾感覺這個角色“非你不可”,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藝人少之又少,反而是商業利益讓他們趨之若鶩。

所以,我認為程蝶衣是一個生錯時代,被時代摧殘的一代京劇大師,若生在我們現在這樣的和平年代,那該多麼受人推崇和尊敬!


我們這樣的時代,正缺乏程蝶衣這樣“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忘我的藝術匠人,也映射出我們一種時代精神的缺失。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原來真的是“不瘋魔就無法活”

永遠的張國榮

程蝶衣,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而他的飾演者張國榮哥哥,儘管斯人已逝,經典卻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