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文化人去幹苦逼的農業,是傻了嗎?

新型農業職業經理人葉濃青

心底的那片荔枝育種園。最近,忙著出差,時間的鐘表竟然悄悄的溜走了一個多月,渾然不覺。

一個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文化人去幹苦逼的農業,是傻了嗎?

今天,驀然想起,要到荔枝育種園走走。趁著傍晚夕陽的餘暉,我推開了育種園子那鏽跡斑斑的老舊鐵門,迎面是熟悉的水泥路,從低矮的小山坡腳一直延伸到頂。

一個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文化人去幹苦逼的農業,是傻了嗎?

道路的二旁,長著今年初才嫁接成活的荔枝雜交後代小苗,這些小苗正發著新綠,或濃綠,或青綠,或黃綠,在夕陽映照下,泛著油光,特別的有神。

一個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文化人去幹苦逼的農業,是傻了嗎?

一月不見,它們又長高了一圈,長大了一圈。我走出水泥路,踏進泥土地,忍不住的往荔枝小苗靠了過去。俯下身子,手撫摸著柔軟的葉片,撥開那些擠在一

一個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文化人去幹苦逼的農業,是傻了嗎?

起的枝頭,啊,看清楚了,這株已經嫁接成活,是雜交後代;那株,嫁接不成活,或是沒有嫁接,是砧木。對著這些生機勃勃的荔枝雜交後代,看著看著,心裡滿是欣慰,滿是陶醉。

一個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文化人去幹苦逼的農業,是傻了嗎?

我想,這片荔枝育種園已經悄然埋在心底,成了牽掛,成了興奮,成了動力,成了慰籍。

一個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文化人去幹苦逼的農業,是傻了嗎?

葉濃青曾經是一位資深媒體人,心裡卻放不下家鄉滿山遍野的荔技林,看見荔農每年都沒多少收成,心裡著急,深入古竹荔農家裡瞭解情況,拜訪荔技專家,引起改良技術,新的品種,建立了專業的示範基地,成立了古竹荔技產業協會,己取得很不錯的成績。

一個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文化人去幹苦逼的農業,是傻了嗎?

作為一個河源古竹、埔前荔技產業,不是葉濃青會長一個人的力量能幹得好的事情,希望政府及更多企業一起來去參與,打造河源荔技產業新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