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此人布下疑阵,出殡当天十三棺同葬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观念,因此人们认为自己死后可以在阴间以另一种方式“生活”,而皇帝为了在阴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往往会修建工程量浩大的陵墓和地宫。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陵墓越是修的宏伟就越容易引起盗贼的注意,帝王们为了防止自己死后的栖息之地被人打搅,就会对陵墓做一些防盗措施。

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此人布下疑阵,出殡当天十三棺同葬

一、古代第一个皇陵——寿陵

其实所说陵墓在最开始的夏商周时期,只能叫做墓,因为那个时期的人们死后只是在地下建一个墓,而在地面上却不立坟的,就如孔子说的“墓而不坟”那样。而到了战国时期诸侯王才开始建造地面上的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陵墓是赵国一个国王的,他的陵墓叫做“寿陵”。

“陵”的字面意思是形容地势高,所以陵墓就意味着国王和皇帝的墓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这也是古代帝王防止墓被盗的基础手段。比如有“中国第一陵”之称的秦始皇陵,就建在骊山脚下,地势相对较高,而且其陵墓本身也很高,达到了115米。但高并不是秦始皇陵的主要保护手段。

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此人布下疑阵,出殡当天十三棺同葬

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早在1956年就被发现,但是直到今天仍无法正常进去勘探,而且更主要的是,秦始皇陵是古代规模最大的皇陵,自然躲不过历朝历代盗墓者的垂涎。但是就目前来看,秦始皇陵保存的是相当完好,这就是因为秦朝对始皇帝的陵墓做了一些特殊手段保护。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了秦始皇陵地宫情形: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根据现代仪器勘测发现,秦始皇陵地下汞含量严重超标,这也证明了司马迁的记载属实。而水银是有毒重金属,经过长时间的挥发后,秦始皇陵地宫中的空气里就含有了大量的汞蒸气。在古代没有防护罩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人进入其中就会丧失行动力。而除了汞之外,秦始皇陵中还有众多机关陷阱和强碱强酸,盗墓者一旦进入其中就会触发陷阱或者被酸碱腐蚀而亡。

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此人布下疑阵,出殡当天十三棺同葬

皇陵一般都是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一个非常显眼的陵墓,如果不是地宫中防盗措施充分的话,是很容易被盗了。所以从汉朝到南北朝时期,大多数的帝王陵墓都被历来盗墓者挖掘的差不多了,尤其是西汉11帝的陵墓全部被盗。

三、唐太宗昭陵

而到了唐朝时期,太宗李世民出于安全考虑,在建造陵墓时是依山而建。唐太宗的陵墓叫做昭陵,建在九嵕(zong)山的半山腰上,当时在建立的时候完全由人工在山壁上先搭建一条栈道,然后再顺着栈道从半山腰挖一个洞,最后再把太宗的棺材放进去。

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此人布下疑阵,出殡当天十三棺同葬

虽然唐太宗的昭陵规模也比较宏大,但是真正有价值的陪葬品都在九嵕山的山腰中,而且当时建造完昭陵后工匠都把洞口封闭完整,然后又把栈道全部撤掉。所以后人虽然还能找到昭陵,但是想要进入唐太宗陵墓的主墓穴则是很难的,更不用说把里面的东西搬出来了。

虽然这种“因山为陵”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陵墓,但是由于陵墓园规模较大,还是会引起盗墓者的注意,所以那些陪葬墓多多少少仍被盗掘了。

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此人布下疑阵,出殡当天十三棺同葬

四、成吉思汗陵

而到了后来的元朝,因为统治者是草原民族,虽然他们在中原建立王朝,但是他们的根源却还在北方广袤的草原上。所以从成吉思汗开始,每一代帝王死后,他的尸体都会运往草原埋葬,而埋葬的方式也颇为神秘且传统。

就拿成吉思汗来说,在建造他陵墓时先在草原地下建好地宫,然后再用土填平,地上也不建造陵园或坟堆,最后用马来回的踏。建好陵墓后就派士兵驻守在旁边,等地面上的草长起来完全看不到有墓葬的痕迹后,士兵们才离开。就这样成吉思汗的陵墓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至今仍没有找到其陵墓所在。

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此人布下疑阵,出殡当天十三棺同葬

五、明太祖的孝陵

但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合汉人下葬观念,所以元之后明朝在建造陵墓的时候仍然采用的是依山而建。但是明朝统治者为了保证陵墓安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朱元璋。但是他既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布置大量的机关陷阱,也不像唐太宗那样把主墓穴建在地势险峻的地方。不过他采取了一种颇为狡猾的方式。

在他棺木出殡那天,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同时走出了下葬队伍,然后一起进入事先修好的明孝陵中下葬。通过这种淆乱视听的做法,让人们不知道哪一个棺材才是朱元璋本人的。朱元璋这种做法既符合汉族皇帝下葬的传统,也通过布下疑阵的方式有效地保护了主墓穴被盗。

古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此人布下疑阵,出殡当天十三棺同葬

好了,这就是古代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皇帝防止陵墓被盗采取的措施,你们认为哪一种方式最为有效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