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灵感来源:美国民歌《老黑奴》

在各个版本的《活着》序言中,余华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这部伟大作品的灵感来源: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个老黑奴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老黑奴》是一首由史蒂芬·柯林斯·福斯特(1826-1864)创作的美国民歌,原名《old black Joe》。

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快乐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亲爱朋友,都已离开家园,离开尘世到那天上的乐园,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我来了,我来了,我已年老背又弯,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为何哭泣,如今我不应忧伤,为何叹息,朋友不能重相见?为何悲痛,亲人去世已多年。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我来了,我来了,我已年老背又弯,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幸福伴侣,如今东飘西散,怀中爱儿,早已离我去远方,他们已到我所渴望的乐园。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我来了,我来了,我已年老背又弯,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写这歌的作者是福斯特,她的妻子家真有一个老黑奴,他们感情很好,老黑奴生前要求作者为他写一首歌,作者答应了。

这首歌完成于1860年,这一年福斯特离开家乡,遭遇家庭婚变的悲剧,自己被迫孤身流落到纽约,穷困潦倒,仅仅四年后就孤寂地离开了人世,年仅38岁,当时身上只有美金38分钱。


《活着》|灵感来源:美国民歌《老黑奴》

《老黑奴》的作者史蒂芬·柯林斯·福斯特(1826-1864)

再来看看余华写这个作品时候的状态。在余华的作品年谱中可以看到,1992年8月,他也发生了婚变,离婚了。在北京一间只有八平米的平房里开始写作《活着》,秋天的时候在上海华东师大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修改定稿。

或者这个貌似潦倒的状态和福斯特有些许相似之处,他们都遭遇了婚变,都从家乡去到另一个城市,或者还都穷困潦倒。这首歌一下子打到了他某个脆弱的神经上,给了他欲望。感同身受的处境,老黑奴的故事的激发,天大的才华,让他有感而发,于是,这部伟大的作品由此诞生。

《活着》|灵感来源:美国民歌《老黑奴》

年轻时候的余华

艺术总是有相似之处,人心也总是有相似之处。老黑奴和福贵,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在艺术作品中,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经历着不同的时代,属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嗜好,完全不可能认识,然而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是余华安排的。但一样都可以直击人心!

《活着》|灵感来源:美国民歌《老黑奴》

1993年出版的《活着》

福斯特和福贵,他们还有一个相同点是都姓福,恩,是一个姓。福贵的亲人们相继离去,只有他一个人坚强的活着,可见余华赋予了他更多的坚韧!不对,他还有一头牛!在序言中,余华还说过,一首美国的民歌,寥寥数行的表达,我统计一了下,是两百多个字,长成了福贵动荡和苦难的一生,也是平静和快乐的一生。很难想像得到,居然还有平静和快乐两个词。

余华还写过一篇《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这样看来,音乐对他的影响确实挺大的,简直是灵感的来源,此言不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