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家长报班逻辑的总结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


有总结才有沉淀,才有收获,


学习是如此,工作道理也是如此。


我因为公号上的文章偶然被一些行业的大佬看到,


得到认识到行业的大佬,可以当面请教。


若没有公号的契机,这些大佬时间那么宝贵,其实不大容易能认识到。


所以说,多总结,多分享,没啥坏处。


上周,听到一位老师说的“从众心理” ,引起了我对于家长报班心理逻辑的思考。


你还别说,家长是各种各样的,在对待同样一件给孩子报班这件事,也是分很多不同类型的。


今天,我们就这点来说道说道,我观察的,经历的,总结的。


第一类家长,也是每个人周边比较常见的。


“跟风型家长”。


先下结论,再做分析:这类家长是超大型机构的最爱,目标客户。


这类型家长的“从众心理” 是最重的。


往往会被超大机构通过大型专家讲座,大型名师讲座,各种进校讲座,


报名窗口期,限时联报优惠,再加上学管的“临门一脚” ,脑子一热,刷卡交钱,一条龙办下来。(这个跟有些奶茶店请人排长队道理是一样的)


至于,这个班级,这个产品到底适不适合自家的孩子,往往这类型的家长是没有多想的。


他们一般想的是,同年级的张三,李四,王五,都报了。


我也赶紧报名吧。


对于孩子,这类家长比较属于“愿意花钱,不愿意花心思”。


往往这类型家长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太顶尖。


他们决策容易受到周边学霸孩子的家长影响,


殊不知有时候学霸合适的,自家孩子不见得也合适。


同时,由于这类家长想法容易左右摇摆,所以这类学生流动性也相对较大,


很多时候流转在各大机构之间。


这个月考了,孩子考不好,他们就会开始考虑换机构了,把孩子从机构A转到机构B .


下个月期中考了,孩子又考不好,可能又会从机构B转到机构C ....


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对自家孩子的准确定位分析,


容易急于求成。


往往找到孩子学不好的症结所在,头痛医脚的事没少干。


或者,部分极端的情况下,容易找“ 背锅侠” ,以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回避事实。


你问我为什么了解这么清楚。


因为,我以前也在机构待过。


我看过,有个家长在孩子考后,冲到校区,对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大吼,拍桌子。。。。。


其实,那孩子我见过,凭心而论,属于学习品质极差的。

(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完全归因老师,本身可以说是一种逃避心理)


还有,在前几年,我刚开始做工作室的时候,


我也曾因为没有建立招生标准,招收了部分不合适的学生,


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


最后落得一顿埋汰,吃力不讨好。。。。。


所以,这两年,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属于招生比较苛刻的,


没个六七成的把握,我是不敢招进来的。


还有,就是和家长的沟通很重要。


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就是那么微妙。


有时候一个人与一个人相处,


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来到底能不能聊到一块。。。。


如果补习老师和家长对一些问题的聊不到一块,那么这个沟通就会很痛苦。


我也总结出自己的“ 雷区” : 过分“强势” 的家长不能接受。


因为过分“强势” 的家长容易固执己见,非常不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


而且过分强势的家长(特别是妈妈),很大概率儿子会比较懦弱,女儿会比较叛逆,这都是经验所得。


这个性格特点,本身就是学生变成尖子生的阻碍,我以前文章提到过这个,我称之为“情感阻力过大”。 学习恰恰需要的是心平气和。


有时候,微信上一些机构的老师会对个体工作室老师表示羡慕,


因为个体老师是有得选的,机构老师是“被安排的” ,没得选。


而说实在的,大部分学管在招生的时候,


哪里会管你老师到时候能不能教得下去!


天花乱坠一顿承诺,卡一刷,提成到手。


我有一句“名言” : 收钱一时爽,教起来的痛苦是长期的。


问题在于, 在大机构,收钱爽的是学管,教起来痛苦的是老师,


这两个环节是分开的,这个从机制上来讲就是很大的问题。


第二类型 “崇尚素质教育”的家长


崇尚素质教育,其实又分两种。


一种是真的搞好了素质教育。


小朋友成绩不见得是最好,


但是小朋友专注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这些方面都很不错。


即使暂时成绩不算顶尖,由于孩子各方面素质不错,潜力很大,只要合理引导,早晚后发先至。越到初中,高中,这种孩子的表现会越好。


这种真的搞好了素质教育的家长,本身各方面的素养也是很高的。


下结论:这种家长,大机构的营销对他们作用不会很大。


他们本身具有对课程优劣的独立判断,所以很多流水线方式的课程他们可能是看不上眼的。


除非授课老师真有独到之处,不然他们会觉得非常没必要。


这是其一。


其二, 即使你的课程非常好。


他们也不一定是长期学员。


因为在大部分家长觉得补习是刚需的情况下,


在他们眼里,补习就是甜点,


好吃就吃两口,也不见得天天吃,长期吃。


所以,我有时候和其他老师聊天,会说到,如果这类型的学生没有续班,


不要伤心,不要难过,这并不是你的错,这是不可抗力,


你不可能说服一个人天天吃甜点。


而且,据我经验,如果你的课好,即使这种学生一时离开了,到了关键时候,到了需要你的时候,他们还会再回来的。

我对家长报班逻辑的总结


那么这类型的学生,对于机构来说,最不容易服务好。


对于工作室来说,一般也不能算最好的客户,因为这类型的客户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哪天来,哪天走,完全看天气。


对于我来说,这类型客户,我保持一个原则,


要来的时候欢迎,因为孩子也比较好教,家长个人修养也好,绝不可能出现扯皮的事情,孩子该是如何,家长心里一清二楚。


要走的时候欢送,也不做挽留和说服( 说服是没用的,掉价,太low) ,


互相有个美好的回忆,哪天江湖还会再见的。

我对家长报班逻辑的总结


第二种崇尚素质教育的,属于搞了假的素质教育,


很有可能把孩子搞到中专。。。。。。( 不是所有的中专生都是如此原因,不要扩大化)


他们一般会崇尚“快乐童年” , 然后口头禅是 “ 我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中等就好。。。。。”


然后,就放任孩子随意发展。。。。 ( 不知道培养了什么素质)


若是孩子智商偏高的话,还可以混个中上,但是学习习惯会很差。。。。


若是孩子智商平庸,估计就会垫底。。。。。。。


这类型的家长一般会在小学,初一,初二,无所作为,


然后在初三火烧眉毛。。。。。。


此处省略一万字。。。。。


不管怎么倒腾,大概率要么高价国际班,要么没高中。。。。。。


因为这类孩子我见多了,主要在机构待的时候见很多。


自己做工作室见得很少,因为工作室主要靠转介绍,


一般家长也知道我的风格,不会给我介绍这类型的。


这类型的客户,有得选的时候,一定不要收。


我对熟悉的老师是这样建议。


原因很简单,你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会吃不消(没那个习惯),


家长也非常心疼 (彷佛读书会读出人命) 。


话虽如此,但是由于也是花了钱的,所以家长一定还是希望成绩能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节节攀升。。。。


事实上,一点辛苦都受不了,能出成绩才怪。。。。。。


本来想一口气把所有类型家长分析一遍 ,


会花太长时间,


如果后面这篇转发和阅读的人比较多。


再补续篇,把其他类型的家长的特点也介绍一遍。


大约有个七八种吧。


Plus ,看我文章的家长一般需要比较强的心理素质,太玻璃心的不建议长期收看,因为容易对号入座,扎心。


我对家长报班逻辑的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