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啟真
從有記載開始,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已經有數千載的歷史了,在數千年的歷史乃至未來的文明發展中,一直都伴隨著一個方向性的特徵,這個特徵是平衡點的遷移問題。我們認知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都存在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所有的辯證關係在人們思維上都有一個平衡點,平衡點的遷移改變,即象徵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或是倒退。
我們來想象一個平衡杆結構,有AB兩端,支點C(平衡點),A端到支點C 的距離為La,B端到支點C的距離為Lb,A端的量為Ga,B端的量為Gb。當支點C位於AB兩端的中心位置,La=Lb,Ga=Gb時,很類似一個天秤的結構,但不同於天秤,平衡杆始終保持平衡永不失衡,永遠處於水平,支點C可以自由遷移,根據簡單的物理學定律可以定義為La×Ga =Lb×Gb且永恆相等。
人類文明的發展中,按照座標系方向的習慣,A倒退,B進步,C平衡點,當C處於AB兩端的中心位置,La=Lb,Ga=Gb時,可以看做是文明的起始狀態。當人類文明不斷進步,C不斷向B靠近,Lb不斷縮短,Gb增量,La不斷拉長,Ga減量。Lb不斷縮短,向進步方向遷移,Gb增量,進步程度加碼,重要的是C的位置改變,C是平衡點,在人們的認知思維中C是衡量標準,C向B端遷移,代表著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步過程中,人們對於進步與倒退的衡量標準隨之改變。如果普遍人類公認的C位置始終不斷在向B靠近,且認定時至今日Lb為已出現的最短距離,便是C的認定位置(平衡點,認定進步與倒退的標準),那麼人類文明整體上仍處於進步狀態。人類文明發展過程會出現偶爾短暫的倒退,C向A靠近,La縮短,Ga增量,Lb拉長,Gb減量。這只是偶爾短暫的倒退,在這過程中,人類普遍思維認可的C的位置仍是在至今最接近B的位置。如果普遍人類的思維一旦默認C的位置本應在可以更靠近A的位置,並非應該在最靠近B的位置,那麼人類的衡量標準已開始退步,象徵著人類文明發展真正的退步,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已改變。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判定基準就是平衡點(衡量標準)的進步與否。平衡點C(衡量標準)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伴隨著文明的進步始終向B靠近,衡量的標準在不斷提高,人類文明總是以發展過程中已出現的最高標準來衡量,那麼人類的文明仍在不斷進步中,偶爾出現的倒退只是短暫的,並不影響整體的進步趨勢。
平衡點理論單討論文明的進步與倒退略顯空洞,不容易理解,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形式有很多,例如道德、貧富、思維等等,都符合平衡點理論,平衡點的位置,公認的衡量標準代表著發展的趨勢。
道德中的善惡美醜,惡的醜的視為A端,善的美的視為B端,人們普遍嚮往道德的不斷高尚,社會的不斷美好。個人都在努力讓Ga減量,La距離拉長,Gb增量,Lb距離縮短,遠離惡與醜,讓自己惡與醜的量不斷減少,無限接近善與美,讓自己善與美的量不斷增加,甚至是佔據全部。這些都是一些個體嚮往的表現,並不代表普世道德觀。在普世道德觀中C的位置至關重要,平衡點(衡量標準)的位置更接近於B,更靠近善與美,則文明中的道德標準更高,整體道德程度更高。舉個簡單的例子,隨意丟棄垃圾是不道德的,將垃圾放進垃圾桶是道德的,平衡點C的位置是垃圾是否丟進垃圾桶。垃圾不分類直接丟入垃圾桶是不道德的,垃圾分類丟進垃圾桶是道德的,這時平衡點C的位置是垃圾是否分類後丟進相應的垃圾桶。這時C的位置已更趨近於B,道德的衡量標準更高,按照過去的標準來看只要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就是道德的,但是按照新的標準來看,垃圾不分類就是不道德的。但這不是C的最終位置,只是某一階段的位置,在B的方向上,會有產生過量的垃圾就是不道德的,每人每日丟棄的垃圾在一定量內才是道德的。垃圾未經利用直接丟棄是不道德,垃圾經過利用處理後丟棄是道德的。文明發展中C的公認位置更接近於B,過去看似理所應當的做法可能變得不再道德,未必有悖道德,但不會成為道德標準下的理所應當。平衡點C的位置,直接體現了文明整體的道德水準。丟垃圾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平衡點理論更為直觀,相關道德的問題複雜且十分龐大,但整體道德體系的先進與否都無外乎以平衡點的位置,衡量標準為核心。
以平衡點理論來討論貧富水平更為直觀,特別是經濟上的貧富水平。A貧窮(視為無限多的負債),B富裕(視為無限多的資產),而平衡點C就是衡量貧富的標準,在不同的區域和範圍內,同一階段C的位置和取值都會有所不同。但在固定的區域和範圍內,不同階段C的位置越接近B,取值越大,該區域範圍內社會的平均富裕水平越高,個體和C的位置比較,也可衡量個體在群體中的財富水平。伴隨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社會的整體富裕,C的位置會不斷接近於B,甚至無限趨近於B。平衡點C的位置遷移,直接反應社會發展富裕水平。另外個人心目中C的位置可能有別於社會當時認定的位置,這就是個人對貧富認可的分界點。貧富不僅僅侷限於經濟,這裡以經濟進行討論可以更為直觀,貧富相關的可以是財富、知識、思想等等。
涉及人類文明進步的平衡點還有很多,這裡簡單討論幾個抽象概念已做擴展。A無知,B認知,人類文明之初,C的位置處於中間,當認識到使用工具,使用火,發明文字,C的位置開始趨近於B。過去以識字與否作為平衡點C,判定是否擁有文化,現在對擁有文化與否的判斷遠不止於識字與否,C的位置在向B 靠近。當蘋果砸在牛頓頭上,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科學的發展,把人的認知平衡點C帶入新的位置新的高度。伴隨著深入靈魂的哲學思辨和討論,人類的認知都在不斷趨向於B,C的位置也更接近於B。在無知和認知間C不斷接近於B,人類對無知和認知的劃分界限在不斷提升。
A約束,B自由,真正的自由與否不在於你的實際生活更接近於B或是A,而是社會普遍認可平衡點C的位置,以及你自己所以意識到自身認定C的位置。如果社會和個體認可C的位置比你生活的實際環境更接近於A,那麼你對自由與否不會有明顯意識。一個人沒有意識到自由或是不自由,他是無論如何不會去逃脫的。如果社會和個體認可C的位置比你生活的實際環境更接近於B,你才會明顯的意識到自己的不自由。平衡點理論中,平衡點的位置,直接影響到自由程度,而非你真實所處的自由環境。當今乃至未來的你很可能會感到自己的不自由程度,超越過去奴隸們所感受到的不自由程度。根本問題並非是你所處的環境比奴隸還不自由,而是社會和自身認可的平衡點C的位置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未來人類可能會因為意識不能隨意擺脫肉體在宇宙和其它維度中自在遨遊而感到不自由。
A物質,B精神,在哲學各派系的爭論中,物質和精神的關係中,平衡點C的最恰當位置應該不偏不倚處於正中間。但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似乎C的位置開始向B靠近,越是落後的文明越是關注於物質,越是進步的文明越是在精神上投入更多的關注。
某種層面來講,物質象徵著生存,精神象徵著探索。從宇宙的角度來講,平衡點C的位置應該居於正中。但從文明發展進步上講,平衡點C會向B的方向趨近。A獲取,B創造,在文明處於初級階段,任何種群為了生存,且對環境的改造能力有限,都會盡可能多的獲取,獲取資源獲取真知。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該文明就會開始進行創造,創造儘可能多的東西,創造這世界本不存在的東西。當創造大於獲取,能夠利用更少的資源創造出更多的東西,文明已經處於一個質變的轉折點。當能夠隨意獲取任何形式的原始能量,以創造出所需的一切物質,文明的發展達到巔峰。可以簡單的看出,獲取和創造中,平衡點C的位置,直接體現了文明所處的等級水平以及發展程度。
A真實,B虛擬,C平衡點。在過去人類文明的很長一段歷史中,未曾真正的涉及這一問題。歷史很長時間內,人類所涉及到的虛擬無非是夢境和故事,神話故事、傳說故事、天地故事、宗教故事等,但從未將真實和虛擬如此真實的連接。隨著計算機的發明,計算機技術的大力發展,0和1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意義,賦予了表達世間萬物的意義。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生活開始向著虛擬大步邁進,數字經濟、虛擬貨幣,電子遊戲,電子商務,VR虛擬現實,AR現實虛擬,我們的真實世界從未和虛擬走的如此之近,未來我們的真實世界和虛擬界限難分,不知是否有一天會發現我們本就存在於虛擬之中。從歷史和發展趨勢來看,平衡點C在不斷趨向於B,將無限接近於B。真實和虛擬這一讓人最難以接受的事實就是,文明發展的進步方向是平衡點不斷趨向虛擬。
平衡點理論體現了文明發展的水平和進步程度,平衡點在一切發展和兩面性中擁有著非凡意義。A端,B端,平衡點C,絕大多數階段平衡點未處於正中,只有偶然的少數情況處於平衡杆的正中。平衡點在不同的範圍,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群體,不同個體中都處於不同的位置,但拋開一切,平衡點更趨近於進步的一端,便是進步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