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童真童趣的话语与孩子讨论生与死的问题?

糖人李李


儿童时期,孩子对出生、死亡、自己身体构成乃至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作用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及的,我们既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还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帮助儿童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仅仅认识到儿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还不够,我们还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儿童成过程中,他们会面对生命的历程,如对自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陷入困惑、不解。此时,我们不应该以简单说教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疑惑,而应该借助与这话题有关的绘本,用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生命的历程。

关于“我从哪里来”,是每个孩子在他的童年时期都会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曾经让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很多孩子曾经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这样的答案:“你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或者“你是从咯吱窝里长出来的”……类似的答案虽然一时让父母避免了尴尬,但却也让孩子与自己的生命之初相隔离,甚至让他们对创造生命的过程充满了误解。

推荐绘本一:《小威向前冲》比较直接地讲述了生命孕育的过程:

男性身体里的精子与女性卵子相结合,就孕育了生命。让孩子可以从科普中了解到的知识在本书中都比较大方地呈现出来,但这一切又都不是赤裸裸的,而是一种幽默、轻松的口吻来讲述,并运用简洁的图画和简洁的语言,进行巧妙的故事设置。

亲子阅读时刻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请孩子仔细观察封面,一起念一念书名,请孩子猜猜:小威是谁?小威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它要去哪儿呢?

2.家长和孩子一起讲述第1-7页,带着问题加深对绘本的解读。

问题一:小威是什么?它住在哪儿?

问题二:小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精子?

问题三:小威要参加一项什么比赛?得到冠军后奖品是什么?

3.让孩子自主阅读,指导孩子仔细观看画面,看书时按页码顺序翻看,可以小声地边看边讲。

4.和孩子一起讲述第8页以后的部分,通过提问了解孩子阅读情况。

问题一:小威是怎样得到第一名的?它在得到第一名之前都做了哪些事情?

问题二:布朗太太肚子里的小生命是怎样成长的?小生命是谁?

问题三:猜一猜小威最后到哪去了?小娜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5.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些方面?

推荐绘本二:《菲菲出生了》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方法,为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孕育与成长的过程,妈妈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因为漂亮阿姨带来的宝宝和眼镜阿姨肚子里有了宝宝,所以,菲菲觉得自己被阿姨们忽略了,孩子们会有这样的精力,都会因为更小的,更需要照顾的宝宝,而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他们会失落。所以菲菲不高兴了,而妈妈关注到这一点,晚上她特意陪着菲菲,并给菲菲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平时不同,是妈妈有意识地想要让菲菲知道小宝宝是怎么来的,菲菲自己也曾经是个小宝宝,每个小宝宝的孕育与成长都需要大人的关心与爱,这样的安排符合小朋友的生活习惯,因为睡前故事是其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需要,他们就会像听妈妈讲故事一样,与菲菲一起来了解菲菲的出生,通过菲菲他们也会知道自己与菲菲一样,都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亲子阅读时刻

妈妈需要事先准备自己怀孕时的照片一张

1.家长拿着妈妈怀孕时的照片,请孩子说一说:“宝贝,妈妈怀孕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

2.亲子阅读《菲菲出生了》

(1)孩子观察图画书的前九页,通过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妈妈的朋友们有了什么变化?菲菲,为什么突然不开心了?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他做了什么事情?

(2)请孩子观察图画书的第10到15页,请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妈妈给菲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最开始菲菲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像什么?慢慢的菲菲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3)请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第16到21页,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说说每页里的菲菲都有什么不同的变化?了解胎儿发育的全部过程,感受妈妈孕育生命的神奇。

(4)请孩子继续和妈妈一起阅读第22到29页,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爸爸妈妈在菲菲出生之前都做了什么事情,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菲菲,出生以后什么样子的?爸爸妈妈为什么永远爱菲菲?

死亡”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自然过程,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幼儿文学中也必然会涉及“死亡”的问题。只不过幼儿文学作品要关照孩子稚嫩的心灵,往往会智慧地诗意抒写“死亡”,来消除孩子对死亡的迷茫和恐惧,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识死亡、勇敢地面对死亡,并领悟生命的真谛。

推荐绘本一《会魔法的爸爸》作家肖定丽谙熟幼儿心理,以散发着温馨美好气息的拟人童话故事讨论了有关生命的问题。作品在清浅极处见深刻,“生命只有一次”的道理自然流露,能够潜移默化地引领孩子们认识生命,学会珍爱生命。

亲子阅读时刻

1.家长和孩子谈话,家长提出问题:你觉得爸爸会变魔法吗?今天我们要跟一只名叫花花猪的小猪,看看他的爸爸是怎样变魔法的。

2.家长出示图画书《会魔法的爸爸》,简单介绍人物:“这个小猪的名字叫花花猪,你们看看花花猪正在做什么事情?”

首先,共同阅读第一部分,提问:“花花猪在家里都做了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此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是谁帮助了花花猪?怎样帮助的?”

其次,共同阅读第二部分,请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后说一说:“粉红猪在草地上捡到了什么?花花猪请爸爸做什么事情?这次爸爸对花花猪说了什么?此时花花猪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做了什么事情?”

最后,共同阅读第三部分,请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后说一说:“ 第二天一早,花花猪和爸爸为死去的小鸟做了什么事情?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故事的最后发生了什么美好而又奇妙的事情?花花猪和爸爸的心里怎样想的?”

3.家长帮助孩子总结,请孩子说一说:“你觉得花花猪是个怎样的小猪?他的爸爸又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4.请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当你遇到了特别不开心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推荐绘本二:《爷爷变成了幽灵》是一本关于死亡的图画书,是一本借生死离别的故事展现浓浓的祖孙亲情的动人之作,在感动之余,她让孩子懂得:死亡不可怕,平常的就像平静的道别一样;在失去亲人的时候,谁都会疼痛?重要的是珍存那些美好的记忆,把对亲人的那种怀念温暖的存在心间。

亲子阅读时刻

1.家长和孩子谈话,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提问:当你最最喜欢、最最亲近的人离开你,永远也见不到面了,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心里会有这种感觉?

有一个小男孩叫艾斯本,他有位非常爱他的爷爷,可有一天爷爷离开了艾斯本爷,爷爷去了天堂。接下来还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你想知道吗?

2.家长出示绘本,请孩子念出书的名字,并仔细看封面,猜一猜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给孩子时间自主阅读

4.讨论:你看懂了哪些部分?没看懂哪些部分?

5.亲子阅读并请孩子边看边回答问题

问题一:爷爷离开了艾斯本,艾斯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问题二:爷爷几次回到爱斯本的梦里,他们每次都聊了些什么?

问题三:爷爷为什么要回来看艾斯本?他到底忘了什么事?他有什么愿望?

问题四:当爷爷说完再见,为什么艾斯本的爷爷没有再回一下头?

问题五:艾斯本还会想爷爷吗?他还会那么悲伤吗?

6.请孩子完整欣赏绘本

重点观察爷爷的面部表情,从面部表情推测心理变化,结合生活说一说,当我们最最亲近的人离世了,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减少心里的难过,并在心里永远记住亲人。

以上参考幼儿图画书主题赏读与教学,适合3岁以上宝宝阅读哦!有需要的宝妈看过来,我们跟着绘本一起走去孩子单纯美好的世界,用有趣的画面,幽默的童语,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同时,收获更好的自己!


嫺荏


很有想法的父母啊!

在中国,生死的问题是禁止讨论的,其实,明白生命的有限性才能更好的珍惜生命。

该怎样做?

1、国外的相关绘本,例如《獾的礼物》,《爷爷变成了幽灵》

2、对于小孩子,不要可以提起,但日常生活事件不要回避。例如:葬礼、看见死亡的动物等。

该怎样说才合适?

明天,我要去参加xxx的葬礼,在现场他们的亲戚和朋友可能会大哭,因为他们觉得失去了亲爱的人感觉到很难过,希望不会吓到你。

小鸟可能是生病了,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所以它死掉了。

人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不浪费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生命最好的珍惜。

例如:这次疫情,那些为了救治病人而去世的医护人员就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素材。他们也有家人,也只有一次生命,但为了更多人的健康,他们选择忽略自己。

安利给你一篇文章吧,里面详细的介绍了关于生命教育的详细内容https://www.toutiao.com/i6763994192164160013/


37度暖爸


为什么要和孩子讨论生于死呢?是发生什么意外事情了吗?必须要面对生与死吗?

一、 如果是必须面对,我觉得那这份痛苦还是父母背负吧。

1、 太小的孩子根本不懂生与死,他只能知道痛苦与不痛苦,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尽量减少孩子的痛苦,让这个短暂的生命尽量活的有质量。让他记住人世间的美好,爸爸妈妈的爱,真到了最后那天,他也是笑着离开。我们是不可以用“无知无畏”来形容,不明白生死,谈不上害怕生死。就像特小孩子他敢摸火炉一样,他不知道厉害关系。

2、大一点的孩子他已经明白了生死,再谈生死,而且童话形式,根本没必要。让孩子感觉你在暗示什么,无形中对他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你快怎么样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里负担,某些事情可能会来的更快。作为父母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什么也别说,珍惜彼此的缘分,好好享受这份亲情。生于死迟早的事,即使很短暂,活的快乐就好。

二、 如果正常,我觉得父母和孩子没必要谈生死,没意义。

1、 谈不明白可能没什么影响,就把他当成笑话。你讨论,意味着你一定要孩子明白。明白了对孩子的教育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现在父母重点教育孩子怎么变聪明,情商、智商怎么提高,没有人讨论你何时离开人间,又去哪里。你这是要生命刚刚开始就要他戛然而止吗?

2、 如果他明白了生死,他每天担心这个问题,他会不会活的很痛苦,心里负担会不会很重?再有如果他明白了生死,会不会就“等死”,反正也是死,活一天算一天得了。现在教育都是想怎么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健康包括身心两方面。和正常孩子讨论生死,这会把孩子的心里扭曲。

奉劝家长,正常别讨论这么深奥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我们怎么能生活的更好,孩子怎么能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