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十年成長路

林心如:十年成長路


十年深情

“2008林心如十年成就記者會”上,林心如一襲露背華服亮相。轉眼從藝十年,林心如為自己高興。看著臺下的蘇有朋和大屏幕上趙薇、范冰冰的笑臉,林心如更無法不為他們高興。十年中他們一起經歷,一起成長。

記者會上,不能到現場的范冰冰通過VCR為林心如送來了祝福,說到十年前在一起拍《還珠格格》的日子,范冰冰收不住,“當年《還珠格格》殺青的時候,我們仨跑去慶祝,結果喝得爛醉,想到一別不知何時再見,竟抱頭痛哭……”此時,臺上的林心如輕輕別過了臉,眼裡有淚。

十年裡,曾經爆出不少三姐妹不和的傳聞。每有媒體問到這些,范冰冰就“翻臉”:“都是胡說八道。”而林心如的態度委婉些,她只會緩緩地說:“我們是一起從《還珠格格》裡走出來的,我們之間的感情不會變。”

採訪中,林心如很開心地講,在拍攝《封神榜》的時候,范冰冰打電話問候,她就開始一個勁兒的訴苦說拍戲的地方冷得很。第二天一早,林心如收到了一件快遞,打開一看是一雙特別可愛的毛絨鞋子,是范冰冰連夜寄來的。

林心如和蘇有朋還去趙薇家玩。聊天中趙薇興致頗高,說自己唸完導演研究生以後,一定要組織林心如、范冰冰這些《還珠格格》的原班人馬拍攝一部喜劇。她自己當導演,大家都是一號主演。林心如聽了趙薇的“暢想”笑了:“我不用當主演,給我一個客串角色就好了。”可是趙薇說什麼也不答應。

有人說,娛樂圈的十年就是一輩子。十年裡,范冰冰由不起眼的“金鎖”成長為製片人,趙薇也從大大咧咧的“小燕子”走進導演研究生的課堂,真的是沉沉浮浮,好似經歷了一生。每個人都在快馬加鞭地趕路,只有林心如還在閒庭信步地留意路邊的風景。憑著一副小孩子的心性,她彷彿從沒有過什麼追求也順利地走到今天。只是一晃間,十年過去了。林心如留下了一個不老的面孔和一顆小孩子似的心。

林心如演的戲和她脾氣有些相似,都是不慍不火。需要耐心人慢慢品才能品出其中滋味。因為她的成功不都是靠著“紫薇”的一蹴而就,而是在一點一滴的成長中完成的。

可是,有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林心如每次接受採訪都不可避免地提到“紫薇”。迄今為止,“紫薇”是林心如創造過的最“紅”的一個角色,《還珠格格》中的經典角色是她始終沒有跨越的瓶頸。

林心如從不否認《還珠格格》成就了她。而這種影響之深遠甚至一直持續到今天,這是她始料未及的。林心如曾看過韓國版、日本版、越南版的《還珠格格》;甚至,在美國的一家餐廳,她還看到了用《還珠格格》中的詩句做的菜名。

十年前的林心如還是無名小卒。高中畢業的她憑著一條廣告,引起了經紀人吳淑惠注意,因為拍廣告之前沒有徵得母親的同意,她還捱了母親一個結實的耳光。當時,林心如的母親一直希望她能出國唸書,還是經紀人百般攔阻,才留下瓊瑤心中的這個寶。後來林心如拍下生平的第一部戲《校園敢死隊》。當時的她在其中出演了一個很不出彩的小角色:一個專喊“起立、坐下”的班長。那是林心如第一次和自己崇 拜的偶像林志穎、金城武合作,她緊張得舌頭打結,簡單的“起立、坐下”四個字,林心如就NG了二十遍。

當瓊瑤扔給林心如一本《還珠格格》厚厚的臺詞時,她的眼睛都直了。每一句臺詞後面都密密麻麻的標註著動作要求,再緊跟括號裡的一個字:哭。“怎麼可能演得出來?”感情生活還是一頁白紙的林心如最怕演苦情戲,當時劇組很多人批評她眼睛不會“放電”。

就在全劇開拍十天以後,製片方還是對林心如很不滿意,準備第二天就換人。那種震驚讓林心如忘了悲傷,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機械地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已經買好返程機票的林心如,在機場被瓊瑤找了回來。現實中的悲慼,讓林心如在戲中成功扮演了悲悲切切的紫薇。其實,拍攝《還珠格格》的日子並不好過,蘇有朋就曾經說過,劇組裡的新人有時候免不了受點氣。有一次林心如匆匆吃過午飯後,化好的口紅都被抹掉了。吃完飯後,林心如就在邊上自己補口紅。化妝師看到後很氣憤,以為林心如對自己化的妝不滿意自己還偷偷補妝, 於是就很諷刺地說:你再化也化不成林青霞。如今,蘇有朋提起此事,林心如剩下的只有哈哈大笑,把當年心酸的眼淚拋在了腦後。


林心如:十年成長路


十年“懶散”

《還珠格格》是林心如既幸運又痛苦的經歷。但自那以後林心如才開始真正喜歡上了演戲,“在那之前,我演戲一直沒什麼長進,原地踏步。是《還珠格格》讓我知道什麼是演戲,讓我學會體會角色性格,讓我喜歡投入其中的感覺。”

林心如看似閒閒散散的,號稱是一個最不能吃苦的演員。她說得自得其樂,採訪中途自己就笑得直不起腰來,"我還要看那個拍攝地點我是不是有興趣,是不是沒去過的;還要看那個角色要不要吃很多苦,吃苦的話我就不去,因為我享福享慣了,吃不了苦了。”

林心如有特別強的自嘲精神,經常把自己定位為“好吃懶做”型演員。她在28歲生日時為自己許願:“不勞而獲,財色兼收。”可許完這個貪婪願望的第二天,她還是心甘情願地去辛苦拍攝《大理公主》第一場找爸爸的戲份,“大理我也沒去過,就接了這個戲。結果,第一場戲就上山下海的把我累得啊,我和導演說不行,這個太辛苦了,以後一定要拍時裝戲。”

也有媒體給林心如做過很多個假設:如果你碰到一個難得的好劇本,特別特別震撼你,但是你為此要吃很多苦,你拍嗎?她的第一反應:“如果真的是特別特別震撼我的話,吃苦我OK啊。”即使你病倒了也願意?“我知道李冰冰和陳坤在西藏拍《雲水謠》,病了一個月,但是我覺得值得。有的苦是值得吃的,我願意吃那種值得的苦。”

林心如給演戲規定了太多:不能委屈了自己,不能吃太多苦,不能只工作不能玩。但是那只是她在人前的“抱怨”。人後的時候,林心如比誰都努力。在劇組裡,無論當天收工有多晚,要背的臺詞怎麼多,她晚上回去都一定要做足功課,在房間裡練過一遍又一遍。《半生緣》裡,林心如拍攝曼楨被姐夫強暴的戲。可是一時間林心如根本入不了戲。林心如當時就和飾演姐夫的李立群說,到打戲的時候可千萬不要手軟。就這樣,林心如被李立群實實在在地打了好幾個巴掌。很疼,但是突然之間林心如找到令她著迷的“戲感”,她真正體驗到了曼楨的內心,這種感覺令她沉迷。

只是那些過去辛苦的經歷林心如都不願意掛在嘴邊。 事實上,林心如嘴上偷懶,可是在行動上從不偷懶,她認為自己性格中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努力。如果《還珠格格》裡的“紫薇”懶散了,我們就不會看見《情深深雨氵蒙氵蒙》裡勇於追求的茹萍,《半生緣》裡飽經世事的曼楨。看她這十年的成績:《情深深雨氵蒙氵蒙》《半生緣》《男才女貌》《地下鐵》《大理公主》《大祠堂》《蘇東坡》和《愛在日月潭》……每一部都有著可喜的進步。說到進步,林心如很坦率:“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比大多數人要‘笨’一點,但是還好,私下裡我一直在努力。”


林心如:十年成長路


十年突破

2006年是林心如的一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林心如主演了轉型之作《大祠堂》,從18歲演到了48歲。其中的年齡跨度給了林心如極大的發揮空間。這部戲徹底打開了林心如的戲路。緊接著,林心如和陸毅合作了電視劇《蘇東坡》,她演蘇軾的結髮妻子王弗,同樣是一個洗盡鉛華的角色。從花旦到青衣,從《大祠堂》開始,林心如的天地也開闊了。

林心如從不避諱自己的年齡,她只是希望能夠來一次有深度的大改變來慶祝她而立之年的到來。而《大祠堂》終於圓了林心如的心願。劇中她扮演一個集中華傳統美德於一身的“徽州女人”秀雲,和以前大部分角色一樣秀雲溫婉善良、楚楚可憐。但是之前林心如飾演的角色多是隻會談情說愛的小女人,而《大祠堂》中的秀雲最終承擔起了振興家族的重任,是一個堅韌而智慧的大女人。因為同樣是“家族戲”,在拍攝《大祠堂》之前林心如還特意看了趙薇主演的《京華煙雲》。

在劇中的林心如不僅要完成30歲年齡跨度,還要嘗試做“母親”的感受。 第一天入組,導演突然讓一個男孩子喊林心如“媽媽”,林心如當時嚇了一跳,她一時間很不習慣。不過一向和氣的林心如和這些天真的小孩子們溝通感情還是很順利的,只是有的時候林心如更像個姐姐,沒有太多母親的感覺。

“為了找到當媽媽的感覺,演戲的時候我會回想我媽媽對我說話時的語氣和心態。”殺青很久,林心如回味《大祠堂》還很享受首次體味做“母親”的感覺。

從角色可以看出,林心如一直在尋找著突破以往形象的突破口。

最引人爭議的話題是,林心如飾演的《封神榜》中的“蘇妲己”一角。這一次,一向清純端莊的林心如變身成一個蛇蠍美人。


林心如:十年成長路


很多觀眾是在林心如的博客裡看到了首次曝光的妲己造型。林心如版的妲己從扮相上看相當成功,妖豔中透著清冷和狐媚。這讓一向內斂的林心如驚豔了一把。可林心如說,她現在看重的是這個角色在戲中的份量。至於說漂不漂亮,早已不那麼重要了。而溫柔的角色,林心如更是已經演到不想再演了,“狐狸精一直在我的身體裡面。我以前演的角色都太善良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轉變。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每接一個角色,都要有新的東西,在形象上都會讓大家看到轉變。”

飾演妲己,林心如首先練習的就是妲己魅惑的眼神。為了達到那種勾人心魄的效果,林心如每天都要舉起一根手指在眼前晃動,然後眼珠就盯著手指來回轉。林心如笑說,僅是練習使用狐媚的眼神,就讓她的眼睛快要抽筋了。雖然眼神還是以往妲己一樣的撩人,儀態和神情也頗為狐媚,但是林心如飾演的妲己和以往版本的卻有所不同。最後戲中的妲己發現自己真的愛上了紂王,並逐漸改邪歸正,全心全意地輔助紂王奪回江山,不再是那個惡毒的狐狸精了。

林心如《愛在日月潭》。《愛在日月潭》是首部深度反映大陸和臺灣兩岸親情的都市情感劇。據總導演李保平透露,該劇籌備時間長達兩年,就是等待著兩岸直航的契機。全劇不僅要表現兩岸同胞的親情與愛情,還要展示臺灣的風土人情和美麗風景。劇組正式轉場到臺灣拍攝,是直航政策出臺後第一個赴臺拍攝的大陸劇組。作為第一部以兩岸三通為題材的電視劇,《愛在日月潭》在臺灣拍攝期間,儘可能多地把臺灣美景收入鏡頭:日月潭、涵碧樓、臺北101大樓、阿里山、清境農場、宜蘭民宿、臺中街景……很多都是大陸居民耳熟能詳的風景名勝。

到臺灣拍攝,不僅讓劇組中的內地演員感到新鮮,身為臺灣居民的林心如也同樣興奮。“有很多地方我也沒有去過,就好像有些生活在北京的人沒進過故宮一樣,總覺得守在跟前,有的是時間去,其實機會真的很少。拍這部戲,除了喜歡這個愛情故事外,最高興就是能回臺灣拍,趁這次拍戲我可以把臺灣看個遍了。”

其實林心如還真的沒怎麼去過日月潭,林心如有印象的一次是很小的時候和爸爸去阿里山看日出。而遊覽日月潭是當年《還珠格格》在臺灣做宣傳的時候,她特意帶著趙薇去玩過一次,這一晃也有十年了。

在《愛在日月潭》中,林心如飾演一位臺灣本土的女孩安安。為了更貼近角色,劇組為林心如準備了100多件當地人的常用配飾和服裝。劇中安安跳的舞蹈是全劇的一大亮點。為演好少數民族公主安安在日月潭九族文化村表演歌舞的一場戲,林心如下足了功夫,她特意聘請36位臺灣舞蹈團的歌舞演員教授舞技,還驚動了當地一位酋長的兒子和她一起搭戲。在專業人士的指點下,林心如舞技進步神速。現場拍攝時,林心如的民族歌舞震撼了劇組人員。


林心如:十年成長路


十年慈善

很多人始終忘不了那一幕:幾年前林心如做唱片宣傳時,得知一位年僅六歲身患白血病的小影迷希望見她一面。林心如毫不猶豫地趕到醫院去探望。看著小女孩因做化療頭髮全都掉光,走出病房時,林心如忍不住掩面而泣。

出道十年中,林心如曾經中斷拍戲,去美國潛心學習。可是十年裡她從沒間斷過的是她一直熱心的公益事業。林心如全力支持李連杰的“壹基金”行動;主動要求出任中國紅十字會主辦的“博愛小學工程”形象代言人; 在“2008林心如十年成就記者會”上她與合作廠商一起將20萬元的支票捐贈給中國紅十字會。“一年捐一所小學,捐的這所小學叫‘心如希望小學’。”說起這些的時候林心如臉上掛著笑容。

在5.12地震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林心如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10萬元。她最不能面對的是一個小學竟然在地震中夷為平地,瞬間埋葬了那些年幼的生命。當晚她的博客裡出現了一篇題為“伸出你的手幫他們一把”的博文。“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同胞們,正面臨著最痛苦的災難,讓我們一起為他們祈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哪怕是每人一塊錢,集結起來,對他們都是最寶貴的幫助,伸出你的手吧,拉他們一把。”林心如忘不了1999年臺灣的9.21地震。當時林心如正在外地拍戲,第二天她才心急如焚地趕回臺灣。在廢墟中,林心如看到很多素不相識的人捐款捐物,大家手拉手地一起做賑災工作。

林心如說,她願意騰出時間多參加公益活動,如果能用自己的號召力喚起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去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林心如:十年成長路


十年“欺騙”

如果不是對林心如挖地三尺而研究的影迷,很可能被林心如溫婉的外表“矇蔽”。

觀眾心中的林心如是從瓊瑤筆下的浪漫愛情中走來,而後又走進張愛玲的《半生緣》中去的:在20世紀30年代陰冷的上海街頭,她獨自走著,一襲婷婷的長裙,她的眼神裡有一絲隱隱的沉鬱。一個連哀傷都近似透明的女子。

實際上,從“紫薇”開始,林心如就一直在用“楚楚動人”的角色“騙”著觀眾,而且一“騙”就是十年。

當年林心如把紫薇演得入木三分,大家都以為這是她的本色演出。直到林心如在各種訪談中頻頻交代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哪裡是紫薇,我如果坐得很端正,一會就會很難受,所以當年都要拼命裝,才裝得像。”

真實的林心如從來都不溫文爾雅,她有一種懶洋洋的好脾氣和冷幽默的氣質。有的時候她也爽朗大方、口無遮攔,鬼主意還挺多。

相傳,臺北某晚的酒吧,林心如遇到一位“超人”,這位自稱能看到前世的“超人”說,林心如的前三世都是浪子,現在她的體內還蟄伏著一個小男孩。“超人”的話林心如不信。可是生活中的她,活潑、開朗、大氣,冷靜、堅強,確實像個男孩子。“紫薇根本不像我,我倒是更像《還珠格格》裡塞婭公主那樣,噼裡啪啦、痛快淋漓。”

劇組裡的林心如是急性子,走路快,做事情也快,就是不能等。有時拍戲必須在現場等,她又不習慣在現場睡覺,“我會不停地講電話啊,吃東西啊,看小說啊……”

拍起戲來,林心如更是愛出笑話。在拍攝電影《一石二鳥》的時候,有一場戲是她和吳宗憲的床戲。導演朱延平要求她的是脈脈含情的那種,而且是她主動“獻身”。結果整場床戲下來,林心如的口水一直流到吳宗憲脖子上。原來林心如一看見搞笑的吳宗憲就想笑,整場戲拍下來她一直在張著嘴笑場!


林心如:十年成長路


其實,博客裡的那個林心如才是真實的她。先看看博客中那張頭像照片:林心如叉著腰笑,大眼睛笑成一條縫,有點肆無忌憚的。再看她博客裡的文字,文筆清新娟秀,好像是隨手捻來的字句裡竟藏著一顆細膩而豁達的心。她博客的名字道出了一切:“一個人,心如明鏡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