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書你真正讀懂了?學會讀懂,而不只是讀過!


有多少書你真正讀懂了?學會讀懂,而不只是讀過!

如何讀好一本書?

在開始探討讀書讀懂的問題前,先說一下讀書的大方向有哪些,這裡分為三個大方向:

1、時間消費:多為生活習慣或消磨時間的方式,讀各類內容,多以文學藝術類為主,如小說、文學名著等。

2、即時問題解決方案:當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問題,希望通過從書中找到解決方案,快速解決問題,已工具類型圖書為主。

3、獲取知識,提升支持儲備:這個時候讀書,不為當下特定的問題,而是為更長遠的目標做知識儲備、實現自我提升,不管是為了升學考證、還是為了職場升值、還是為了人生進階,讀書都歸屬這一類。

對於以上三個方向,要深度探討有沒有讀懂的問題的就是第三個方向:獲取知識,提升知識儲備。至於為什麼,當你看到這個三個方向,你就應該明白了。

一、有多少書你真正讀懂了?

什麼是讀懂?懂這個概念,可深可淺,這類把它定義為讀明白了書中的知識,並且在處理相應事情時能夠予以運用。跟進這個標準,也許你無法當即做出判斷,那麼用一個簡單的方式來做判斷。

選擇一本自己完整讀過的書,在腦海中用五分鐘這整理一下關於這本書的信息,然後再用五分鐘介紹一下這本書,看看你能不能完整的介紹這本書給他人,讓他人一聽就能明白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你可以嗎?你是不是面對之前讀過的書突然就矇住了,毫無頭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整理,更不知道該如何介紹。

仔細想一想,你有多少讀過的書是這樣的,如果很多,只能很遺憾的告訴你,你花費了大量時間,卻只獲得很小的讀過的收穫。如此這樣,怎麼形成知識儲備,實在自我成長的呢。那麼為什麼讀了卻沒讀懂呢?

二、為什麼讀了卻沒讀懂?

選擇任何一本書來讀,我們都不是抱著讀完讀過就可以,我們都希望讀完這本書之後能夠有所收穫。面對沒有讀懂的結果,問自己為什麼?因為這些:

1、讀書的目標不明確

你可能不認可,你會說你為了學業讀書、為了考證讀書、為了提升技能讀書,這些都是明確的目標。這些目標都太大了,它不是一本書決定的,你要讀一系列的書才能實現某個目標,你是否想過,你讀當下這一本書的目標是什麼,希望通過讀這本書獲得什麼樣的收穫。一本書太小,那它直接對接大目標,是不對等的,這會直接影響你讀書的獲得感,進而導致的收穫的渴望,最終就是讀了沒讀懂。

2、讀而不用

每個人大腦都只對高頻出現的信息和有過強刺激的信息有著較強的記憶感應,在需要時可以快速檢索到對應信息。而讀書,很多時候只是一個信息批量錄入的過程,不經過任何加工,並且錄入後,長時間不被喚醒使用。久而久之,最初錄入的記憶就開始退去。這時候你可能之記得的你讀過某本書和對書籍內容的微弱印象,除此別無其它。如此,你還是沒有讀懂。

3、知識結構混亂

也許你有超強的記憶力,可以把讀過的內容都記下來,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大腦依然無法快速輸出需要的信息,和沒讀過差不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知識結構混亂,大腦無法快速從記憶中高效的檢索到有效的信息。並不是海量的錄入就代表你擁有的,如同你再電腦裡新建了一個文件夾,然後毫無規律結構的想其中錄入文件。一段時間後,你想起前不久錄入的那個文件要用,可是翻來翻去的找不到,最終用了文件搜索,也是很緩慢的才找到。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沒有結構的信息儲備,是無法高效實用的,這樣讀的書,也是沒讀懂。

三、如何讀懂一本書?

為什麼沒讀懂已經明白了,那麼怎麼讀懂也就一目瞭然了。

1、明確和在讀圖書直接想過的目標

一個直接相關的目標,會讓給你再讀書過程中有逐步加強的獲得感,如果沒有,說明你選錯書了或者定錯目標了。隨著獲得感的加強,你的閱讀興趣和投入度也務隨之加強,同時閱讀的大腦活力也會加強,這讓你在信息獲取是做到足夠高效,並且很清晰的知道你的獲得了什麼。

2、讀而有用,不做短時的知識儲備器

上學的時候,我們都有課後練習,然後又週期新的考試,這就是在不同週期內容對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所以我們讀書也要做讀後練習,週期性總結和實際。這裡我們說一下讀後練習,方法是虛擬場景。

什麼是虛擬場景?

我們看到的所有看到的知識,基本上都可以在記憶中找到已知依據的,那麼在獲取新知的時候,我們可以形成一種新知與已知的對話場景,比如:你從書中看到如何高效的搞定工作的GTD時間管理法,你不可能當即實施,但是你可以從記憶中選擇一個之前的工作或者學習場景,想一下當時是怎麼管理時間的,然後用GTD時間管理法模擬一下之前的場景,這樣不就相當於實施了一次嗎?對的,這就是虛擬場景的方法。

也許你會擔心這樣的讀書效率會比較低,那麼我要告訴你,“高效”的讀了很多,沒有讀懂,價值是微乎其微的,當你深知如何讀懂後,才是提高速度,達到真正高效的時候。

3、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讓讀書所得形式結構化

學會構建自己的知識架構,不管是已有的知識儲備,還是獲取的新知,都是你只是結構上的一個點,他們可以基於邏輯關係、時間關係、應用場景關係等不同的關係類型進行管理,這個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定。久而久之,這些知識就在形成了你獨有的知識體系,你可能不用時刻記著某個點,當時面對問題是,一定有一個距離問題最近的點被觸動,從而形成連鎖反應,形成知識點之間的傳導,直至給出解決方案。

最後,讀書,需要一顆初心。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我們每天通過各科類設備(手機、PC、電視、電子廣告牌等)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夠靜靜的坐下來手持書卷,對於很多人已經很難了,因為你可能擔心沒有刷手機,而錯過了某個人的關鍵的信息、某個的關鍵的朋友圈、某個熱點新聞等等。可是這些對於你來說,都只是瞬間的獲得感,不會持久。唯有不斷向上,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內在,你才能夠擁有持久的獲得感。而做到這些,你需要你可初心,一顆初學者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