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书你真正读懂了?学会读懂,而不只是读过!


有多少书你真正读懂了?学会读懂,而不只是读过!

如何读好一本书?

在开始探讨读书读懂的问题前,先说一下读书的大方向有哪些,这里分为三个大方向:

1、时间消费:多为生活习惯或消磨时间的方式,读各类内容,多以文学艺术类为主,如小说、文学名著等。

2、即时问题解决方案:当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问题,希望通过从书中找到解决方案,快速解决问题,已工具类型图书为主。

3、获取知识,提升支持储备:这个时候读书,不为当下特定的问题,而是为更长远的目标做知识储备、实现自我提升,不管是为了升学考证、还是为了职场升值、还是为了人生进阶,读书都归属这一类。

对于以上三个方向,要深度探讨有没有读懂的问题的就是第三个方向:获取知识,提升知识储备。至于为什么,当你看到这个三个方向,你就应该明白了。

一、有多少书你真正读懂了?

什么是读懂?懂这个概念,可深可浅,这类把它定义为读明白了书中的知识,并且在处理相应事情时能够予以运用。跟进这个标准,也许你无法当即做出判断,那么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做判断。

选择一本自己完整读过的书,在脑海中用五分钟这整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信息,然后再用五分钟介绍一下这本书,看看你能不能完整的介绍这本书给他人,让他人一听就能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你可以吗?你是不是面对之前读过的书突然就蒙住了,毫无头绪,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整理,更不知道该如何介绍。

仔细想一想,你有多少读过的书是这样的,如果很多,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你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只获得很小的读过的收获。如此这样,怎么形成知识储备,实在自我成长的呢。那么为什么读了却没读懂呢?

二、为什么读了却没读懂?

选择任何一本书来读,我们都不是抱着读完读过就可以,我们都希望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有所收获。面对没有读懂的结果,问自己为什么?因为这些:

1、读书的目标不明确

你可能不认可,你会说你为了学业读书、为了考证读书、为了提升技能读书,这些都是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都太大了,它不是一本书决定的,你要读一系列的书才能实现某个目标,你是否想过,你读当下这一本书的目标是什么,希望通过读这本书获得什么样的收获。一本书太小,那它直接对接大目标,是不对等的,这会直接影响你读书的获得感,进而导致的收获的渴望,最终就是读了没读懂。

2、读而不用

每个人大脑都只对高频出现的信息和有过强刺激的信息有着较强的记忆感应,在需要时可以快速检索到对应信息。而读书,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信息批量录入的过程,不经过任何加工,并且录入后,长时间不被唤醒使用。久而久之,最初录入的记忆就开始退去。这时候你可能之记得的你读过某本书和对书籍内容的微弱印象,除此别无其它。如此,你还是没有读懂。

3、知识结构混乱

也许你有超强的记忆力,可以把读过的内容都记下来,可是在使用的时候,大脑依然无法快速输出需要的信息,和没读过差不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知识结构混乱,大脑无法快速从记忆中高效的检索到有效的信息。并不是海量的录入就代表你拥有的,如同你再电脑里新建了一个文件夹,然后毫无规律结构的想其中录入文件。一段时间后,你想起前不久录入的那个文件要用,可是翻来翻去的找不到,最终用了文件搜索,也是很缓慢的才找到。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没有结构的信息储备,是无法高效实用的,这样读的书,也是没读懂。

三、如何读懂一本书?

为什么没读懂已经明白了,那么怎么读懂也就一目了然了。

1、明确和在读图书直接想过的目标

一个直接相关的目标,会让给你再读书过程中有逐步加强的获得感,如果没有,说明你选错书了或者定错目标了。随着获得感的加强,你的阅读兴趣和投入度也务随之加强,同时阅读的大脑活力也会加强,这让你在信息获取是做到足够高效,并且很清晰的知道你的获得了什么。

2、读而有用,不做短时的知识储备器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有课后练习,然后又周期新的考试,这就是在不同周期内容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所以我们读书也要做读后练习,周期性总结和实际。这里我们说一下读后练习,方法是虚拟场景。

什么是虚拟场景?

我们看到的所有看到的知识,基本上都可以在记忆中找到已知依据的,那么在获取新知的时候,我们可以形成一种新知与已知的对话场景,比如:你从书中看到如何高效的搞定工作的GTD时间管理法,你不可能当即实施,但是你可以从记忆中选择一个之前的工作或者学习场景,想一下当时是怎么管理时间的,然后用GTD时间管理法模拟一下之前的场景,这样不就相当于实施了一次吗?对的,这就是虚拟场景的方法。

也许你会担心这样的读书效率会比较低,那么我要告诉你,“高效”的读了很多,没有读懂,价值是微乎其微的,当你深知如何读懂后,才是提高速度,达到真正高效的时候。

3、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读书所得形式结构化

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不管是已有的知识储备,还是获取的新知,都是你只是结构上的一个点,他们可以基于逻辑关系、时间关系、应用场景关系等不同的关系类型进行管理,这个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定。久而久之,这些知识就在形成了你独有的知识体系,你可能不用时刻记着某个点,当时面对问题是,一定有一个距离问题最近的点被触动,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形成知识点之间的传导,直至给出解决方案。

最后,读书,需要一颗初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我们每天通过各科类设备(手机、PC、电视、电子广告牌等)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静静的坐下来手持书卷,对于很多人已经很难了,因为你可能担心没有刷手机,而错过了某个人的关键的信息、某个的关键的朋友圈、某个热点新闻等等。可是这些对于你来说,都只是瞬间的获得感,不会持久。唯有不断向上,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内在,你才能够拥有持久的获得感。而做到这些,你需要你可初心,一颗初学者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