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峒山小居


[散文] 峒山小居

[散文] 峒山小居

作者:黄皮人


也许我从小在南方长大,尽管后来工作和定居在北京,但是却一直非常向往南方小镇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战友帮我在湖北省鄂州市郊外购买了一套两层楼的连体别墅,圆了我多年的夙愿。

鄂州地处江南,紧邻武汉,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苦心经营的“武昌”所在地。这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众多,盛产远近闻名的武昌鱼和红尾刁,非常适合宜居。我居住的村落名为峒山,远观形似水中翻覆后侧卧的桐船。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拥有国内闻名的古铜镜及古佛教文化建筑群落。

这里40幢徽式建筑的连体别墅群坐北朝南,南面紧贴着公路;再往南去有一条一头通往长江另一头连接梁子湖的大港。楼群的北面是一大片田野,一条小河从田野当中横穿而过。楼群的右边是果林,一年四季飘浮着应时的果香;左边是农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这样的居住环境,对于久住大都市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如同许多南方的村庄一样,村子中心建立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庙宇,名为招隐寺。里面有大雄宝殿,十八罗汉和诸多神像,庙宇里每日香火鼎盛,青烟缭绕,香客频繁光顾,成为一景。

退休前我每年都要抽出时间从千里之外的北京来到这里小居三、五日,退休后每年的春秋两季这里便成了我修身养性的好处去。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绝对没有那种从拥堵喧嚣的大都市来到安详宁静的小村落的感觉。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节奏,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散文] 峒山小居


清晨,当我还在睡意朦胧中的时候,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像交响音乐般传来,间或还有雄鸡的引吭高歌。即便雨天,那雨水敲打房顶和滴落在地上时急时缓、忽重忽轻的声响也是恬静悦耳的。每当这时候,我会微闭双眼,静静地躺在床上,充分享受大自然馈赠给我的这份礼物。

时常我会踏着晨光独自一人徜徉在田野的深处,让心灵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那份惬意。这时四周静悄悄的,心灵仿佛与大自然正在进行无声的交流,分明感觉到了大地的脉动。鸟儿会轻盈地飞过来窃窃私语,虫儿敞开嗓门大声歌唱,草儿伸长杆叶顶着露珠,花儿袒露花瓣竞相开放。同时一股股浓郁的泥土、青草的气息和鲜花、果树的芬芳扑鼻而来,让我感觉神清气爽。


[散文] 峒山小居


时常我又会来到小河边,伫立于桥上,在静谧的氛围中欣赏眼前绝美的田园风光。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鱼儿或抬头露出水面玩耍,或摆动尾翼自由畅游。两岸垂柳依依,柳枝衔水,荡起点点涟漪。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一簇簇、一片片,绽放出五颜六色的璀璨,点缀着翠绿无边的旷野。这时,我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片田野,我的根深深地扎于这片土壤里......

然而,此时最享受的要数嗅觉,那来自各种花草树木的芳香简直用语言难以形容。那香味儿紧紧地包裹着我,我浑身上下的每一处毫毛孔都在贪婪地吮吸着,鼻孔会不由自主地扩张,深深地吸气,阵阵芬芳迅即溢满了心脾......

当然,最令人陶醉的绝对是香樟树。香樟树是鄂州的市树,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村头田间,都能看到一株株、一丛丛香樟树。花瓣洁白,花蕊微黄,盛开于浓密的绿叶间,浓郁的香樟味儿一阵又一阵地扑面而来,简直香得令人窒息,令人陶醉......

这里的春秋两季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充分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春季的一日清晨,我站立桥上凭栏眺望,但见天幕低垂,与一望无垠的田野接壤;东边的天际被朝霞染成了殷红色,从云层的缝隙间喷射出万丈霞光。河岸左边是近百亩油菜地,金黄色的花朵开得分外妖艳,密密麻麻簇拥在一起似乎是在与春色媲美。河岸右边是近百亩麦田,青绿色的茎杆上顶着嫩嫩的麦穗,夸张地向着对岸点头炫耀。田野里弥漫着淡淡的浅蓝色薄雾,在微风的吹拂下,像轻纱般飘动。河面上渐渐升腾起白白的水汽,笼罩着沿岸的青枝翠柳,若隐若现,显现出仙景般的美妙。

秋季一日的清晨,也是在峒山田野的深处,我看到的却是另一般景象。一轮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深邃的蓝天没有云彩,空旷的田野像刚被水洗了一样清晰透亮。河岸左边已变成了百亩稻田,棵棵粗壮的稻杆被沉甸甸的深黄色的稻穗压弯了腰,相互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河岸右边换上了百亩棉田,株株棉杆上挂满了棉桃,裂着大嘴吐出雪白的棉球。我一时兴起,借用了老人家一句诗词,低吟道:“喜看稻菽千重浪,再观棉田万点白。”

在峒山,我常常想起了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这位老先生竟然在二千多年前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总让他的后人们迷恋“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


[散文] 峒山小居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