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大部分爸爸媽媽會覺得,等到孩子能做家務,怎麼也要上小學了吧?

並沒有,1歲多的寶寶也能做家務哦!我確定他做家務不是越幫越忙,不斷添亂。並且我還會確定的一點是,讓寶寶做家務這事看似普通,但是它在鍛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寶寶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方面都有很大幫助。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儘管孩子們會覺得做一些家務勞動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非易事。這個1~6歲年齡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賴。所以要求孩子形成做家務的好習慣卻非不可能。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讓孩子做家務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孩子做家務和動手能力,認知能力還有責任感都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之路都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家長真的可以重視孩子這方面的教育。

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

1~9個月之後

在寶寶9的月的時候,就可以讓寶寶動起來了,這時的寶寶已經能夠聽懂父母的話了,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執行一些簡單的勞動了,例如將自己的尿布扔掉,或者是將一個東西遞過來。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2~3歲左右

3歲的孩子有了認知的能力,對於一些東西,孩子都能夠認識,所以家長可以鍛鍊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可以讓孩子幫忙取東西或者是整理玩具,這些事情孩子都能夠完成的很好。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3~6歲

6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將他們當成一個小大人看待了,這時孩子大部分的家務都可以完成了,家長此時要鍛鍊的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打掃自己的房間,疊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上學的物品。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其實對於父母來說,剛開始讓孩子做家務並不會幫助到自己,反而是給自己搗亂,但其實這正是孩子學習的好機會,如果想要教育出來優秀的孩子,那麼就要讓孩子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這樣才是父母成功的教育。

怎樣讓孩子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呢?

1.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如果你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家務又煩又累又無聊,孩子怎麼會喜歡做家務呢?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做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2.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樂。比如告訴孩子:只要擦完地媽媽就有空陪你搭積木啦。有了動力,孩子做起家務才會幹勁十足。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3.重在參與,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的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仔細想想,你小時候做家務不也是從幫倒忙瞎添亂開始的嗎?孩子做的不夠好,你可以給他做指導和示範。口不擇言的批評只會傷害了孩子的勞動熱情。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4.家務是責任,一定要堅持

讓孩子做家務目的必須要明確。因為做家務不是要看心情的興趣愛好,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做家務當成一種責任,一項工作,讓孩子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像媽媽一樣。


5.分配的任務要說清楚

如果你對孩子說,你要把房間整理乾淨,這種指令孩子恐怕很難理解,整理房間是什麼鬼?孩子不懂,做家務的熱情也會大打折扣。你可以換一種說法,把書擺放整齊,把玩具放回箱子,把鞋子放回鞋櫃,這種指令對孩子來說才好懂好實施。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培養孩子養成幫助人的良好習慣的大好時機。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瞭解情緒、表達情緒、解決情緒才是培養高情商的基礎,不過,6歲之前的孩子是聽不進去道理的,年紀輕輕的他們獲取知識的捷徑就是故事,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以下的書籍,一共4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學齡前孩子正處於好奇心和求知慾高峰期,只要挑選真正生動有趣、可讀性強、含金量高的繪本,孩子很容易就能對閱讀產生興趣。

作為閱書無數的童書編輯,今天要給大家推薦就是一套超級重磅的兒童繪本精品——《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4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的一大因素,想要塑造孩子獨立的意識,良好的品格,要抓住關鍵時期。

為大家推薦我家萌萌最近看的《小松鼠行為習慣繪本》,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書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讓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另外,還有《陌生人,快走開》、《說好了就要去做》等拓展故事,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學會誠實守信,懂的多了之後上幼兒園,家長們才能更放心。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不做家務和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格局差異大

全書一共10冊,僅需59.9,平均下來一本不到6塊錢,一包小零食的錢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划算了,如果錯過了關鍵時期,再想培養就難了!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里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