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5“狐蝠”——不走寻常路的战机

1967年7月9日,前苏联首次公开亮相了一种神秘战机,北约代号“狐蝠”。1976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函馆机场上空,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驾驶该型战机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开了该机神秘的面纱。美日专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后,经过彻底研究发现,该机80%的部件是不锈钢,虽然极限速度很高,但是技术性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从整体性能上说仅仅相当于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

米格-25“狐蝠”——不走寻常路的战机


其实当这型36吨重,主要由钢制成的战机展现在西方科学家面前时,大家都为苏联人能让这个庞然大物达到近三倍音速的创造能力着实感到震惊!

米格-25“狐蝠”——不走寻常路的战机


要知道飞机达到一马赫时,其所受到的阻力会成倍增加,会出现操纵性能变坏和自发栽头的现象,也就是音障。而高空高速时战机更是需要突破热障,战机在两马赫飞行时需要承受107度高温,到了三马赫时更是要承受高达300度的高温,而飞机常用的铝合金只能承受140度高温。

米格-25“狐蝠”——不走寻常路的战机


但以当时苏联的科技实力,是无法有效加工生产符合制造新型战机的钛合金材料。于是技术人员决定另辟蹊径,采用钢材料代替,米格-25 结构材料的80% 使用的是镍基合金钢!相对铝合金,钢材热胀冷缩小,焊接工艺也简单些,外场维护要容易很多,最重要的还是降低生产成本。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镍基合金钢的密度是铝合金的三倍多,钛合金的一倍多。这就导致飞机机身的沉重,而且为了极大的减重,必须把钢板做薄。

米格-25“狐蝠”——不走寻常路的战机


经过苏联方面对米格25的改造,实现了其优异的高空高速性能,从而使得其具备担任优秀截击机的角色,同时也具备成为一款优秀的战术乃至战略侦察机的潜力。

最终米格25神秘的面纱终于在日本被揭开,西方科学家在感慨米格-25技术上落后的同时,也惊叹苏联科学家在极端不利的物质条件下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创造出这样工业时代的“怪物”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