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你是否怀念曾经"脸皮厚"的他?

在古代,"脸皮厚"或许是一个绝对的贬义词​,形容一个人脸皮厚,可能被形容的人确实是极其不知礼仪廉耻,为人所诟病。

现在呢,"脸皮厚"​已经延伸为一个中性词,甚至带有褒义的色彩。

现在形容一个人脸皮厚,可能带有欣赏和赞扬的"暧昧",或许还带着一丝丝的嫉妒。

美文,你是否怀念曾经


在校园里,"脸皮厚"​的现代色彩最为丰富。

例如,在一个班级里,往往会有一个脸皮特别厚的,这应该是上学时期的"标配。"

如果你上学时认真关注过​你们班上脸皮最厚的那位,你应该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即使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依然耐人寻味。

我在初中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位脸皮特别厚的同学,男性。​

现在社会赋予"脸皮厚"​的丰富内涵,在我的这位男同学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他的脸皮厚,班上很多的同学都怀有欣赏、赞扬和一丝丝的嫉妒之情。

这位男同学是什么样的呢?

长得五大三粗,像个小胖墩。

哦,不​。应该是一条长粽子,圆圆鼓鼓的,身高挺好的。

两颊倒也真配得上他的表现——脸皮厚。

或许是因为他的厚脸皮都表现在课堂上,却也一点都没有讨人厌。在初中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对于他,也可以说是心怀感激。

因为,他永远都是班级上的"挡箭牌。"

一到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同学们首先看向的是他的方向,这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老师先看向的也是他,而且,就连他自己听到"提问"两个字也是先想到自己。

因为,他已经是自封的"班级发言人。"当然,这也得到了大家的默许。

所以,从此之后,最让人紧张的课堂就是他请假的课堂,​真可谓是度日如年,也并不是害怕回答不上提问,只是已经习惯由他发言的日子,他不在,突然也就不适应了。

美文,你是否怀念曾经


初中三年,老师课堂上的提问百分之八十都是由他回答的,老师和同学对此也都没有什么意见。​大家都喜欢他的回答,更奇怪的是,他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就百分之六七十,成绩比他好的大有人在,我也忝列其中。

但我们都觉得他回答的更好,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魅力吧,有些人是老天爷赏饭吃,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大家对于他的嫉妒其实也是一直存在的,​毕竟他抢了那么多年的风头,确实也让我们失去了不少锻炼自己的机会,鲜花和掌声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受用的。不过,我们都只是良性嫉妒,以此来勉励自我,而且,他的成绩只是中上,很多人能够在成绩上"打压"他一头,心里也就平衡了。

美文,你是否怀念曾经


也许有人会疑惑,班级里有这样的"大哥"​级存在,班里的成绩想必也不会很好吧?

其实不然。也许正是有他这号人物​在,我们获得了更高的课堂效率,任课老师也常夸我们的课堂效率高。

当然,班主任是不会夸我们的。每逢大考之后,在班级里总结几句该次考试,便会迅速赶回办公室,一来偷笑,二来听同事们的恭维。之所以迅速赶回办公室,更是因为怕自己忍不住表扬学生,开怀大笑。她一直奉行的是"不鼓励政策,"印象中,她只表扬过我们一次,那是在毕业聚餐上,她含泪地说了"你们是我带过最棒的一届。"

那一年九月,我们上高中,她当上了学校教务处主任。升迁原因之一是:上一学期带班工作特别突出。

美文,你是否怀念曾经


​言回我们的厚脸皮同学。初中之后,我刚好和他上了同一所高中,县里唯一的省重点高中。但是,已经不在同一班级了。

后来,他学了文,我学了理,因为教学楼不同,也就很少遇见了。

再后来,我去了中部的大学,他也继续上大学,只是不知道在哪上,我们的联系也就这样慢慢地断了。

如果想联系他,或许也联系的上,但是,我早已离开了我的家乡,往去的事,往去的人,再寻找,又有什么意义呢?

让一切都停留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不去打破她,或许是最好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