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人間造孽錢,其來有自,始作俑者乃“唐伯虎”!


不使人間造孽錢,其來有自,始作俑者乃“唐伯虎”!

周星馳扮演的唐伯虎

中國古代文人字畫不用於買賣,傳統文化以“君子”的理想人格育人,因此文人們都羞於談錢,自己的字畫更不可能拿到市場去賣了。坊間若是想要文人的字畫,必去“求”,謂之“求畫”,“求字”。


直到明中期,唐伯虎開了先河。唐伯虎牽涉因為京城會試鬻題(就是買題)案,被罷黜為吏,審深以為恥,堅決不去就職,後來就回家自謀生路了。


古代文人自謀生路還是很難的,幸虧他是生在明中期,有是江南富庶之地。唐伯虎進不了體制內,(這一點跟郭德綱很像,哈),就放下身段賣字畫為生。唐伯虎在自己的畫上大書“利市”二字,並附上詩文: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郭德綱的定場詩“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的後一句,就來自唐伯虎上述詩句。


不使人間造孽錢,其來有自,始作俑者乃“唐伯虎”!

唐伯虎畫作

古代文人字畫雖不見市場自由買賣,可是求畫,求字也是有“潤格銀”的,不過這個潤格銀往往可多可少,主要是表示敬意。像唐伯虎這樣公開寫出“利市”二字的,他算是字畫買賣的開山鼻祖。利市就是紅包,利潤,其實和潤格銀是一回事,只是唐伯虎是正大光明索要而已。


萬幸的是,明朝中後期,江南富庶之鄉有很多文人、殷實之家富有品位、藝術化的生活情趣,唐伯虎的字畫聲名鵲起,也不太愁“利市”。不過也不總是如此,有時候賣不出也破尷尬,比如他寫道:“謀寫一枝新竹賣,市中筍價賤如泥”,自己的畫作就像市場上的筍價一樣賤如泥,也挺狼狽。


不使人間造孽錢,其來有自,始作俑者乃“唐伯虎”!

自唐伯虎始,文人字畫不再羞於言“利市”了。不過,拿到市場公開叫賣則是250年後的另一位大家鄭板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鄭板橋在揚州立了一塊碑,上書自己字畫的收費標準:“大幅六兩,中福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這是文人自謀職業的市場主義宣言!


鄭板橋的功績在於,不僅明確公佈了書畫價格,而且聲明是“現銀交易”,“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收到銀子心中高興了,作的書畫都會質量上乘。此後,以尺幅定價基本取代了潤格、利市,成為主流的書畫定價方式。


不使人間造孽錢,其來有自,始作俑者乃“唐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