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尋訪之旅—黃山腳下江村

去江村有三個理由:這個不屬於古徽州所轄的村落,卻飽含了徽文化的底蘊;其次,在黃山腳下的古村中,江村是面對黃山,眺望天都峰的村落;再有,江冬秀隨母親從這裡翻過大山與新文化運動的先鋒胡適先生有了革命時期的包辦婚姻怪事。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黃山腳下江村

地圖上,江村緊鄰績溪,可在皖南山區,村與村之間絕不是地圖上的咫尺之距,好不容易查到它在旌德縣的白地鎮,有205國道穿鎮而過。如今的江村已不再是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古村。村口處,一汪碧水,周邊的牌坊、寶塔、粉牆黛瓦倒映其間,遠山疊壕,翠綠蔥蔥。給人的第一映像就是山美、水秀、村莊古樸雅緻。

村中央有一條老街全長也不過三、四百米,沿街店鋪林立,商店基本是前店後坊式的舊時佈局。老宅子是徽派風貌,馬頭牆、蝴蝶瓦。論年代,估計多為明清時期。不同於別處老街的是,江村老街彎彎曲曲分成三段,看似偶然、隨意建造。其實,其中凝聚著古人的聰明才智。當初設計者考慮到街道呈南北走向,若道路建成一條直線,寒冬臘月,北風將從街頭刮向街尾,不利經商;再者街道彎曲,商人們分段經營,互不干擾。如此設計,確是煞費心機、獨具匠心。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黃山腳下江村

老街的中央嘉立著兩座牌坊,名父子進士坊。是為表彰金整江氏第48代江漢和第49代江文敏這對父子進士而立的。兩座牌坊均為兩柱三樓式,子坊瓦棉一處被損壞,問起老鄉才得知,那是文革時期小將們的“功勞”。幸好當時下面有民房,剛開工,又被迫停止,這才使得牌坊“倖免遇難”。父坊上方石雕刻有“雙鳳”,表現的是父子同朝為官。下面雕麒麟曜日及雙獅戲球。子坊上有“金榜傳芳”、“青雲直上”石刻。兩座牌坊猶如兩座金質獎盃,在老街上一展就是幾百年,昭示著江村人以文進仕的榮耀。據說江村過去有18座牌坊,保存的原物就只有這兩座,如今開發旅遊,又恢復修建了幾座。

沿著老街,轉幾條巷道,便可來到江氏宗祠的門前廣場。江氏宗祠顯得恢宏典雅。門樓的飛棉翹角上兩尾石雕鯉魚,星騰躍之狀,魚尾上翹,活潑靈動,襯以藍天白雲,似鐵畫銀鉤,栩栩如生。走進江氏宗祠,裡面是典型的徽派祠堂風格,屋宇高聳,給人一種威嚴和肅靜的感覺。江村始建於隋末唐初,明清時代,江村漸入鼎盛。村中最多時建有八座宗祠,巍峨壯觀。如今村裡還保存有祠堂三座,即江氏宗祠、溥公祠和明孝子江文昌公祠。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黃山腳下江村

浦公祠建於明代,祠主江搏,是一位明朝的進士,和唐伯虎有同科進舉的友誼。相傳唐伯虎應邀來江村遊玩時,為江溥和家人畫像留念,祠堂裡的浦公像就是這位江南才子畫的,保存至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但依然光彩奪目,鮮豔如新。

世界上沒有哪種文化和中國文化一樣崇尚孝敬,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孝子的故事在古微州這塊禮學之地比比皆是。但獨因孝而被後人建祠堂紀念的卻為少見,江村的孝子祠就是典型,也為朱熹理學作了很好的註腳。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黃山腳下江村

有著1400年曆史的江村,歷經滄桑,現在境內的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風韻依舊。

江冬秀的故居在村內排不上座次,小小的院落,一點也不顯眾。故居的中堂上,掛著胡適和江冬秀的畫像。從畫像上看,一百年前的這位村姑,還是細眉大眼,風姿綽約,只是看上去比較豐滿,略感有點胖,必定是出自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嘛。畫像的邊上,是胡適寫的對子:“舊約十三年,環球七萬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