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从业经验,换不来一份正经工作,与能力无关,与公司无关

朋友小凡今年32岁,高中都没毕业,一开始在家种地,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一个打杂的渐渐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程序员。

在5年前跳槽到一家更大的互联网公司,薪水翻倍,接下来就是娶妻生子买房子,仿佛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

可是最近这段时间形势不好,公司开始实施裁员,小凡因为学历不够,也上了裁员名单,虽然领到一笔不小数目的赔偿金,但是接下来的路却充满迷茫。

他找到我说:“听说你认识个包工头儿,能不能帮帮忙走个关系,让我进去,一天怎么说也能混个三百二百的。”

不可否认,农村出身的小凡确实能吃苦,但是这整整13年的行业经验这么荒废了吗?

看得出我很犹豫,小凡接着说:“我学历不够,经验再多有什么用,投了很多简历好久都没消息。我也就这样了,农村出身的我能做十几年的程序员,也够本儿了,现在也该回归农村了,干干什么苦力活吧。”

最后我还是帮了这个忙,但是真心觉得以小凡的经验和行业资历,太可惜了。

13年的从业经验,换不来一份正经工作,与能力无关,与公司无关

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断崖式”的贬值。

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断崖式”的贬值。

李善友曾经教授根据企业的兴衰周期,提出过一个观点,叫做非连续性。

简单来说就是遭遇不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

因特尔,在PC芯片的地位可以说是垄断,整个行业都是遵循因特尔的节奏,只要因特尔新出个什么CPU,下面所有的主板厂商都会按照这个标准来推出新产品。如果因特尔与微软加起来的话,因特尔的体系占了整个行业利润的80%。

但是在移动芯片领域,因特尔怎么做都进不去,在PC芯片领域是绝对的霸主地位,可在移动领域是ARM的天下,因特尔几乎为0。

微软也是一样,在PC操作系统上同样可以说是垄断,但是到了手机操作系统上,也是过不去,跟因特尔一样,PC领域是王者,手机领域连青铜都算不上。

从PC端到移动端这个不连续点上,这么强的企业都没过去。包括诺基亚,不也是在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型失败了才被收购的吗?

13年的从业经验,换不来一份正经工作,与能力无关,与公司无关

公司一旦遭遇失速点(不连续性),回复增长引擎的可能性只有4%。

在《失速点》一书中写道:“公司一旦遭遇失速点(不连续性),回复增长引擎的可能性只有4%。”

企业在遭遇不连续性的时候往往会衰败,那么从个人的角度去看,裁员,不也是一种非连续性吗?

绝大多数职场人在遭遇裁员的时候,往往会慌不择路,因为岁数大了,精力上比不过年强人,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沉重,结果就是为了一份工作,不惜自降个人价值,导致常年积累的行业经验没有发挥出来,相当于从职场小白到资深员工又重走了一次。

这种“断崖式”的自降个人价值无异于饮鸠止渴,如果再一次遭遇职场的“非连续性”,那么你的职场之路就一直在重复,永远被困在“过去与当下”,看不到未来,也没有终点。

13年的从业经验,换不来一份正经工作,与能力无关,与公司无关

永远被困在“过去与当下”,看不到未来,也没有终点。

令人引以为傲的行业经验,恰恰是封死未来的关键点。

在职场上,行业经验很重要,往往是你薪水的保证,可是经验是怎么来的?经验是积累的结果,是你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归纳。

几乎所有的职场人,行业经验都是用归纳法总结积累的。随着工作的时间越多,经验就越丰富,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简直就是职场“老司机”。

但是用归纳法总结的经验有个致命的误区,就是所有的归纳法若想成立,那么必须要满足一个隐含的假设。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即隐含假设不成立,之前所有用归纳法总结的经验都毫无用武之地。

现在职场很多人都向往一份稳定的工作,特别是“70”,“80”后,他们的职业规划,就是在一家稳定的大公司工作到退休,最后拿着养老金颐养天年。

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是归纳法总结的,我过去在公司很稳定,现在也很稳定,那么未来也一定是稳定的。

可是这个结论需要一个隐含假设:过去与未来一样。

13年的从业经验,换不来一份正经工作,与能力无关,与公司无关

过去与未来一样。

从甲骨文公司的裁员风波就能看到,裁的基本都是工程师,或者研发中心人员这种稳定的职位,就算甲骨文给的赔偿是N+6,依然造成了员工不满,拉横幅抗议。

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用归纳法总结的,只是以为在未来也会很稳定,可是谁也没想到被裁员了,同样也没去想“过去与未来”是不是真的一样。

即便是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这种“铁饭碗”工作,需要担心被裁员,可还是那个假设,过去“碗里有饭”,现在“碗里有饭”,谁能保证未来“碗里一定有饭”。

为什么绝大多数职场人在遭遇类似裁员这种“不连续性”时,往往没几个能跳过去,都是不得不转行,或者不惜“断崖式”贬值?

原因就是我们的经验都是归纳法积累的,默认过去与未来一样,一旦未来发生变化,此前所有的经验都用不上,只能“回到原点”,要么转行从新的领域开始,要么降到底层再往上爬。

13年的从业经验,换不来一份正经工作,与能力无关,与公司无关

要么转行从新的领域开始,要么降到底层再往上爬。

在遭遇“不连续性”时,怎么做才能跨过去。

因特尔从PC芯片到移动芯片没跨过去,微软从PC操作系统到移动操作系统没跨过去,诺基亚同样也是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没跨过去,但是有一个企业不但跨过去了,而且跨了两次,就是苹果公司。

在《史蒂夫·乔布斯传》里有一句话:“我们做这样的转型非常重要,正如克里斯坦森所说的创新者的窘境,发明了某个事物的人,往往是最后一个看到它过时的。”

1998年的imac,2001的ipod,2007年的iphone,每一次主产品的大更替,都成功跨越了当前的“不连续性”。特别是iPhone的问世,乔布斯并没有解决功能手机的问题,但是让功能手机的一切问题都无关紧要,甚至被人们诟病的手机键盘,直接就变没了,还哪有什么问题。

一个企业的若要裁员,我们身为员工无法改变,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员工是不可能解决的,但是问题虽然不能解决,我们却可以让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13年的从业经验,换不来一份正经工作,与能力无关,与公司无关

问题虽然不能解决,却可以让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其实怕被裁员,无非就是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都有生活成本,没有收入就无法维持。

但是我们都可以另开一条啊,没有规定说收入渠道一定是唯一的吧,况且把一切“身家性命”都依附在公司上,本身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绝大多数的人在行动上很勤快,在思维上却很懒惰,拼命加班都挺得过来,但是却很少有人想过再开一条收入渠道。即使都知道会获得额外收入,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发现收入太少,就会以“精力不足”为理由,轻而易举地放弃。

又因为思想中默认“过去与未来一样”,导致万一遭遇“不连续性”时,马上被“打回原形”,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一家企业,能决定的只有工资,而不是决定你的价值,换句话说,其实我们都过于低估自己了。

因为没想到,所以被裁员了,同样因为没想到,所以不得不重新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