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尬聊?遭遇冷场?不会说话的你,断送的不只是圈子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了好几次败仗。想继续打吧,马超这块“硬骨头”太难啃。收兵撤退吧,又怕蜀国的将士们嘲笑,心中犹豫不决。

正好厨师来送鸡汤,曹操看着碗中的鸡肋,不由得陷入深思。这时有个士兵过来问今晚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杨修知道了口令是鸡肋后,立马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将士们很奇怪,凭什么说曹操要下令归程?杨修说:“从今夜口令得知,曹操已经有退兵的心思了。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要打还不一定打得过,退兵有怕人家笑话,在这待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早点回去。”

曹操早就看杨修不顺眼,现在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借着这次机会,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44岁。

在职场上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种状况,本来是想跟同事和领导增进一下感情,却不知道哪个地方出了什么岔子,聊着聊着,就渐渐疏远了。

职场尬聊?遭遇冷场?不会说话的你,断送的不只是圈子

社交手段需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才最有效。

职场上的社交不同于生活中的社交,大家都是本着来赚钱的心理才临时聚在一起的,因此职场上的连接关系是利益,而不是友谊。你的好心好意不一定会带来感激,往往更多的会是芥蒂。

所以职场社交,绝大多数都属于理性,社交手段需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才最有效。那么在职场的人际关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在职场中我们都有被领导批评过的经历,但是过后我们可以仔细想想,当领导指出我们第一个错误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往往想的是如何反驳领导的观点。

以至于接下来的说教,都不会注意去听,而是把绝大部分心思都花在找反例上,即便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必须老老实实按照领导的指示去做,但是在没有真实有效的证据证明我们的想法错了之前,潜意识里固有的观点几乎不会改变。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所见到的,所做出的每一件事,都是偏好于选择的结果。

职场尬聊?遭遇冷场?不会说话的你,断送的不只是圈子

人们天生具有反驳的本能。

《奇葩说》答辩冠军黄执中提出一个理论,叫做“祝英台陷阱”,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有些类似。

如果祝英台的母亲要说服祝英台嫁给马文才,她要怎么做?

母亲每讲一句话,每说一个道理,祝英台心里就有一万个吐槽。当母亲说你还年轻,贫贱夫妻百日哀啊,祝英台心理第一时间绝对是在找反例,因为她的既有原则是喜欢梁山泊,而你现在告诉我的一切都是在说我的选择偏好是错的,这万万不可接受。

为什么说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每一个人的做事风格,都是他既有的经验总结和偏好选择形成的,如果有人不认同,甚至反驳他的工作成果,就代表他的观念和立场都是错的。

当你用自己所谓的成功经验来指导别人的时候,极少数人会觉得是分享借鉴,对大多数人都认为实在否定我的观念。现在网上有很多大牛分享,但是真正能受益的人非常少,归根溯源就是不承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念是扭曲的。

有很多人都抱怨,听了很多专家的课程,但是没什么效果,其实不是课程没用,而是你压根就不认同专家的立场与见解,用自己的行事风格来套用专家讲解的方法论,当然没什么效果。

所以通过沟通来强行改变别人的观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你的观点对工作有一定帮助,但是很少有人能听进去,甚至会因此而心生怨恨。所有你那种谆谆教诲,你越斩钉截铁、看起来越是胸有成竹,就越是逼出对方找反例。

在职场中,从没听说过领导批评一个下属几句,过几天下属立马就变了一个人,工作效率直线上升的吧。职场有很多“老顽固”,“老油条”,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怎么说都没用,依然我行我素,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改变,说多了只会让人越来越烦。

职场尬聊?遭遇冷场?不会说话的你,断送的不只是圈子

沟通的底层逻辑是等价交换,而不是改变一个人。

说服别人首先要明白,沟通的底层逻辑是等价交换,而不是改变一个人。

沟通的真正效用是扩宽视野,提升认知。若想让对方觉得你说得都对,那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效果,是在沟通过程中,对方受到了启发,或者有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良好的沟通注重的是说话技巧,而不是一味的命令。

每一个职场人,都特别反感一件事,就是被使唤。

就像领导交给个任务,或者说指派你去干什么事,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种单纯地使唤人是没有选择权的,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做,可是后果很严重。

在和同事的交流过程中,切记不要带有命令的句式,一开始还没什么,但是说得越多,越容易引起同事的反感。这种没有选择权的束缚感,没有人会喜欢。

职场尬聊?遭遇冷场?不会说话的你,断送的不只是圈子

什么叫“你应该”?就是你必须这么做,你不这么做,你错。

比如在交流中最常用的一句话。“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你应该配合我的工作,你应该把这件事做好。对同事来说,这是没有选择权的,整个气氛很容易变得紧张起来。什么叫“你应该”?就是你必须这么做,你不这么做,你错。

换个句式,变成我需要你配合一下,我需要你把这件事做好。整个氛围就会不一样。“我需要你怎么怎么样,”代表选择权在对方手上,我有需求,对方可以选择满足我或者不满足我,权力在对方手上。

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一句话:你随时可以反悔。

在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一句“你随时可以反悔”,足以让绝大多数人无法拒绝你的求助。

职场上同事们在一起共事,肯定会有些互相帮忙的情况,但是如果你求助的事有点超出了同事的预期,他很可能会犹豫不决,会说考虑一下,你得不到明确的回复。

同事最大困扰就是一旦答应了你,就默认不可以中途反悔,万一正赶上忙的时候,或者临时有事,无法帮助到你,那就会非常尴尬,甚至还有可能背个“不守信用”的黑锅。

但是你给人家一条退路,可以随时反悔,这样就很容易答应你,因为他没有什么包袱,即便答应了你,做不做都是我自己事。

让别人有退路,反而充满了真诚,具有高度的说服力。

职场尬聊?遭遇冷场?不会说话的你,断送的不只是圈子

让别人有退路,反而充满了真诚,具有高度的说服力。

道理再精,不如故事来得深刻。

在所有的社交圈子里,最受欢迎的那个人,一定是最擅长讲故事,而不是满嘴大道理。

作家韩寒在小说里写过一句话:“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什么叫道理?道理是人们所经历,所感悟的总结,但不是本人的经历总结。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这样,我告诉你什么道理没有用,只有你亲身实践过,印象才最深刻。在职场社交中,千万别只讲结果会怎么样,因为人家不会信,结果,也是道理。我们常说做人要讲道理,可是我们从来没听过谁因为讲道理而改变的吧。

职场尬聊?遭遇冷场?不会说话的你,断送的不只是圈子

没有人会因为道理做出改变。

道理很重要,但是需要载体,就是故事。现在都提倡情景交流,因为这样最容易产生代入感,就像亲身经历似的。

职场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老板给员工画大饼,就是跟员工讲不久的将来,公司就会进行融资,然后上市,你现在的辛苦都会有所回报的,公司也会记住你的奉献,不会亏待你的,一旦上市,涨个几千块工资也不是没可能。

老板通过讲故事把员工带入到未来的美好前景中去,让他不知不觉地相信工资一定会涨。如果老板说别着急,工资会涨的,直接给出结果,没有人会相信。但是老板通过“画大饼”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把要表达的意思叙述出来,效果就会大大不一样,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故事中蕴含着主动性,互动性,员工就很轻易的被带入进去,不会产生抵抗情绪。人们喜欢故事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你都可以从他描述一个故事的过程当中看的清清楚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