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可消愁;但,不暖身

酒,可消愁;但,不暖身


恐怕沒有比酒更能佔據我國古典文藝半壁江山的元素了。

酒,可消愁;但,不暖身

曹操“把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而在知名的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中,可以說是“吃酒”,一直推動著劇情的發展。

  • 不吃酒,武松過景陽岡打不了虎;
  • 不吃酒,西門慶不會輕易撩動金蓮妹子;
  • 不吃酒,宋江不會怒殺閻婆惜,也走不上落草為寇的反叛道路;
  • 不吃酒,梁山水泊聚義堂就沒有一百零八好漢結拜的氣勢。

最後,招安後一眾頭領,也是吃了御賜的毒酒,《水滸傳》才全劇終的。

酒,可消愁;但,不暖身

而在《水滸傳》中,“吃酒”的場景,一般分為剛性需求軟性需求兩類。


剛需有三種:

  • 天太冷,喝點酒暖身;比如林沖風雪山神廟,要喝酒,那就是太冷。
  • 點了牛肉魚肉等,需要酒下飯;比如武松在景陽岡點了牛肉、宋江在潯陽江畔點了一桌子雞鴨魚。
  • 撩妹子,除了上文說到的西門大官人,《水滸傳》中每一次偷情,哪怕是石秀老婆潘巧雲和和尚開搞,都需要帶點小酒助興。

軟需的情況就多了:

  • 不打不相識,乾兩杯。
  • 他鄉遇故知,乾兩杯。
  • 聽說有好酒,乾兩杯。
  • 非得作死喝兩口的,比如楊志押解生辰綱時,手下非得在高危區作死要酒喝,成員了高蓋哥幾個的第一桶金。
酒,可消愁;但,不暖身

不好意思扯遠了,作為一個專業講青年養生的號,枸杞君迴歸主題。

我們今天就講林教頭的剛需,

風雪山神廟的時候,喝下去的酒到期起到暖身作用了嗎?

科學地講,並沒有


聽枸杞君給你細說原因:

  • 甭管用糧食釀還是用啤酒花發酵,酒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和乙醇(俗稱酒精)。水是沒有啥熱量的,而酒精的熱量又非常有限。
  • 喝酒,只是讓你的熱量,從身體內,轉移到身體表面,物質是守恆的,你的總熱量是沒有變化的。

怎麼樣,有沒有解答你的困惑。“喝酒暖身”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乾坤大挪移,整個過程無非就是:兩杯酒下肚,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內臟、肌肉熱量開始較快地從血流散發到皮膚層——感覺自己的手腳都熱了呢!

總的來說,是錯覺

並且,這種喝酒之後“暖洋洋”的膚淺感受,只是暫時的。隨著核心熱量的發散消失,你的體溫會漸漸下降,而寒冷感加重,甚至冷到全身發抖。一到大冬天,就會有不少新聞爆出喝酒凍死人的情況。

更加需要重視的是,一些人誤信“少量飲酒有利於高血壓患者”,以為喝了酒血壓就正常了,但是沒多久就“血壓爆表”急需送醫院。就是因為喝酒之後雖然酒精帶來短暫的血管擴張,但過後血管開始向回收縮,這種壓力更要命。

酒,可消愁;但,不暖身


那麼,酒要怎麼喝才健康呢?枸杞君現場支招——

  • 不喝冷酒,慢慢喝。哪怕做不到“紅泥小火爐”地溫酒喝,至少得喝常溫酒。(鑑於我國幅員遼闊極端天氣較多,東三省等冬季常溫零下的地區不可參考,請手動溫酒。)
  • 適量加入生薑糯米。有的小夥伴體質虛寒,尤其是女生。可以在冬天喝酒時,加一些生薑、糯米煮著一起喝,可以起到健脾、祛溼、溫補腸胃的作用。
  • 酒入烹調。做肉的時候,比如雞鴨魚鵝牛,尤其是羊肉,以酒入膳,有利於激發這些肉類的熱量,並且充分發揮食材的鮮美味道,冬日尤其適合。
  • 藥酒不要瞎搞,聽醫生的話。


雙11即將來臨,透心涼的冬天不遠了。健康喝酒,方能暖和!

酒,可消愁;但,不暖身

----------------------------------------

資料及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