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释奴废佛,为隋唐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魏历经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拓跋廓三朝,公元557年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灭掉,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宇文觉三兄弟相继为帝,最有作为的数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释奴废佛,为隋唐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武帝

宇文邕登基时18岁,年轻英武,沉毅果决,精心治国,颇多建树,特别值得称道得是释放奴婢和废佛两件事。

鲜卑人进入封建时代,其自身仍保持这许多原始得野蛮习性,掠人做奴婢就是其中之一,自北魏以来,鲜卑人总是把战争中得俘虏和抢来得百姓当作奴婢,让他们子孙后代受苦受罪。天长日久,奴婢得数量越积越多,成为一个严重得社会问题。宇文邕反对这种做法,专门颁布诏令说:“古制规定,父亲有罪不能涉及儿子。现在,一旦被罪为奴婢,世代都不可豁免。这是违背组制得,不合于法得。”接着先后几次下令,放免所有得奴婢和杂户,使他们一律成为平民。此举基本上解决了魏晋以来几百年得奴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周武帝释奴废佛,为隋唐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战乱天灾,人不自保,佛教十分盛行。寺庙林立,僧徒遍布,单说北周,全国就有一万多处寺庙,一百万个和尚、尼姑。寺庙占得土地不缴赋税,人当了和尚,不服劳役和兵役。这与国家财政、兵源发生了尖锐得矛盾。宇文邕曾找僧人交流,询问信佛都有什么好处,僧人能说什么呢?无非是信佛可以得福,来生可以交好运等。宇文邕越听越不爱听,果断得决定消灭佛教。

公元574年,他发布废佛诏令:寺庙得房屋、土地、财产,全部归公,冲作军费;和尚、尼姑一律还俗,参加农业生产;年轻力壮得和尚要跟一般男子一样服兵役和劳役。

周武帝释奴废佛,为隋唐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武帝灭佛

公元577年,宇文邕消灭了北齐,又把灭佛得做法推广到了那里。他召集僧徒500百人人开会,宣布彻底灭佛。僧徒听了,合掌念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呀。”宇文邕生气的说:“什么罪过?我看你们抛弃父母家人。外出当和尚才是最大的罪过。”有个叫慧远的和尚说:?‘“灭佛是要下地狱的呀,陛下难道不怕下地狱吗?”宇文邕毅然答道:“我怕什么。”只要国家得以强盛,人民得以安乐,我甘愿下地狱受苦。”结果,四万余寺庙被改作地用,近300万和尚,尼姑还俗,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宇文邕作为皇帝,平时只穿麻布的衣服,金银珠宝什么的,一律不用。打仗关心士兵,一次看见士兵没穿鞋,就脱了自己的鞋子给士兵穿。

周武帝一生,致力于改革。他在父亲宇文泰励精图治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吸收均田上的汉族农民充当府兵,这是周武帝对府兵制所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他还注重广辟农田,兴修水利。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对当时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周武帝一生戎马倥偬,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他"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战之处,躬在行陈",故"能得士卒死力"。周武帝不愧为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