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計虧損超180億,港股上市1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2019年成績單

合計虧損超180億,港股上市1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2019年成績單

4月24日,生物製藥公司康方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也是自港交所2018年4月24日發佈”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細則”整整兩週年以來,第16家在港股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兩年前,港交所落實了一項20多年以來香港市場最大的一項上市改革,即為拓寬香港上市制度而新訂的《上市規則》,在生物製藥領域,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赴港上市。條件是上市時的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申請人必須展示外購許可技術或外購所得核心產品的研發進度,而核心產品研發至少要有12個月,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經通過概念階段進入第二期或第三期臨床試驗等,如果公司從事藥劑或生物產品研發,必須擁有多項潛在產品,而從事醫療機械就允許只擁有一種設備產品。

同時,申請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上市前的最少6個月需要得到1名資深投資者提供相當數額的第三方投資,並不得在公開招股前撤回,而對於不同股權架構的發行人,港交所則要求擬上市企業上市最低預期市值需要達到400億港元;如果預期市值少於400億港元,則需要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收入不低於10億港元。

在港交所新政落地之後,歌禮藥業作為首個“吃螃蟹者”敲開了港交所的大門,其後,百濟神州、華領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基石藥業、康希諾生物、邁博藥業、復宏漢霖、亞盛醫藥、東曜藥業、中國抗體、啟明醫療、康寧傑瑞、諾誠健華、康方生物等16家生物科技企業相繼在港交所登陸。

如今,上述16家企業最早登陸港股的已近兩年,最晚的僅有10余天,隨著2019年上市企業的財報陸續披露,這16家企業的全年營收業績表現也受到市場關注。

合計虧損超180億,港股上市1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2019年成績單

醫谷根據各家企業財報製圖(單位:億元人民幣)

6家企業2019年度未產生收入,百濟神州營收第一

就營業收入來看,這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中,華領醫藥、基石藥業、康希諾生物、康寧傑瑞、邁博藥業、中國抗體等6家企業2019年度未產生任何營業收入。

在產生營業收入的10家其中,百濟神州以4.28億美元(以最新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30.34億人民幣)位列第一,其後是信達生物和君實生物分別以10.48億(人民幣)和7.78億(人民幣)位列第二和第三,這三家企業相對應的毛利收入分別是3.57億美元(以最新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25.30億)、9.23億(人民幣)、6.84億(人民幣)。

其中,根據百濟神州的財報披露,其2019年的營業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與新基公司(已被百時美施貴寶收購)就終止百澤安合作協議獲得的1.5億美元賠償,以及產品收入的增加。其二是來自於來自ABRAXANE(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瑞復美(來那度胺)和維達莎(注射用阿扎胞苷)三款商業化產品在中國獲得獨家授權帶來的銷售收入,這三款產品為百濟神州帶來了2.226億美元的收入,相比較2018年同期的產品收入,實現了70.1%的漲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6日,國家藥監局發佈公告宣佈暫停進口、銷售和使用新基的Abraxane(本是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其集採資格也被取消,這或將對Abraxane的推廣和銷售代理商百濟神州2020年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信達生物和君實生物則依靠其PD-1產品實現了較大業績增幅,信達生物目前唯一實現商業化的產品PD-1單抗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在2019年度上市銷售的十個月時間內取得了10.159億元的銷售業績,以首年銷售額計,達伯舒已成為國內上市最暢銷的藥品之一,信達生物也就此從2018年的0.09億銷售業績增至10.48億,實現了109.5倍的增長。

君實生物則憑著拓益(特瑞普利單抗)的“一己之力”從2018年0.01億增至2019年7.78億,業績增長高達828.9倍。日前,拓益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轉移性鼻咽癌(NPC)患者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已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這也是全球首個抗PD-1單抗治療復發/轉移性鼻咽癌的新藥上市申請,如若在今年獲得審批,這也將為拓益新一輪的市場放量帶來有利影響。

另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諸如百濟神州、信達、君實等營收業績表現亮眼的企業,但總體而言,16家企業依然尚未實現盈利,可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是負數,合計虧損超180億元。

均斥巨資重研發,歌禮研發投入最少

由於這16家企業均處於有多個產品在研階段,其研發投入費用成為了企業最重要的支出之一。

2019年研發投入最多的是百濟神州,共計9.27億美元(約64.89億元),較2018年的6.7901億美元同比增長36%,其中4.1億美元是用於臨床階段項目的外部開發成本。2019年研發投入最少的是歌禮制藥,共計研發支出為1.26億元。

研發投入增幅最大的是中國抗體,同比增長353.65%至2.14億元人民幣,其主要加大了腫瘤領域的研發投入,其中,以CD38為代表的多個腫瘤靶點及一個額外的免疫性靶點的新產品知識產權轉讓費用約1.03億元,以及合作協議項有關里程碑付款的合作開發費約4370萬元。

另外,研發投入支出超過10億元還有復宏漢霖(14.07億元)、基石藥業(13.96億元)和信達生物(12.95億元),其研發資金多用於多款產品的臨床試驗推進。

其中,復宏漢霖有10個產品和8個聯合治療方案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澳大利亞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步開展20餘項臨床試驗。基石藥業在2019年共啟動了9個後期臨床研究,從而使得該公司註冊性試驗數量達到13個。信達生物則為了為評估達伯舒在其他關鍵適應症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時在中國和美國開展了20多項針對達伯舒的臨床研究,另外,信達生物還有5種處於III期或關鍵性臨床試驗的產品、以及超過50項進行中臨床試驗的17種產品。

2家企業上市後再融資,3家準備登陸科創板

16家企業一方面尚未實現盈利,另一方面還有大量的在研項目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這就需要更多來自資本市場的助力。

截止目前,16家企業中有2家企業實現了上市後再融資,其中百濟神州每股13.45美元(相當於每份美國存托股份174.85美元)的價格向Amgen發行15,895,001股美國存托股份(代表 206,635,013 股普通股),募資27.79億美元,信達生物則以每股24.60港元配售9,700萬股,募資23.86億港元。

另外,還有3家企業已向科創板提出上市申請,其中,君實生物科創板上市申請已通過上市委審議,審核狀態為“提交註冊”,康希諾生物科創板IPO也已成功過會,復宏漢霖則已啟動科創板輔導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