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大意失荆州”

十多年前,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集体采访全国各省、市、区行政主官的活动中,主持人最后让每位行政主官用一句话概括本地区人民的性格,时任山东省省长韩寓群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说山东人的优点是"实在″,山东人的缺点是"太实在″。实在,太实在,真实地反映了山东人为人处世的性格。实在人,就知到认死理,干事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愿改变,甚至拒绝接纳新事物,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闯少恋多,没有危机意识,自我感觉良好,有时盲目骄傲,抱着传统不放,在缺乏竞争的氛围中导致落后。

山东人的性格反映在烹饪行业也是比较明显的。鲁菜本来是中国烹饪中影响范围最大最广的北方菜的代表,历史悠久,辐射到东北、西北、华北,长城内外,天山南北,白山黑水之间,到处都有鲁菜的痕迹,受之于鲁菜的影响。清代末期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经营鲁菜风味的酒店餐馆占整个餐饮市场份额的85%。鲁菜是真正的选料广泛,务本崇源,制作精细,水准卓越,精于火候,善和五味,菜肴大方,不走偏锋,清脆鲜嫩,格调高雅,汤品特别,海鲜尤多,宴席丰盛,酒食合欢;鲁菜是真正的讲究本味,咸鲜为主,平和醇浓,整体突出吉祥、富贵、豪华、排场;鲁菜是真正的讲究规格,"官″气十足的中国第一大菜糸。正是有了名震四方,重于泰山的桂冠,有其他菜糸高不可攀,望之兴叹的地位,导致鲁菜鲁厨不屑一顾的心态,教授不向小学生学习的固执意识,使鲁菜"大意失了荆州″。南菜北上,北菜"难″下,鲁菜的地盘被蚕食。


鲁菜“大意失荆州”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近30年来,虽然鲁菜有所改观,但在各菜系相互学习,交流融合,突飞猛进,百花齐放,群雄争霸,秒新分异,上上下下齐努力的形势下,好多省市区政府将美食作为产业规划发展,但至今还未听到山东省或全省16市将美食作为产业规划发展的消息。鲁菜还是处在粗放型自由发展的无步骤、无规划状态中,拿什么与后来居上的强势菜系进行抗衡竞争?鲁菜作为老大哥菜糸,有多少被世人承认的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东大型餐饮集团屈指可数,特色品牌少之又少,菜肴必用的调味品发展缓慢,厨师也是传承守了旧,创新离了本,互不服气,内斗频发,假大空多,更形象一点说,游击状态下,导致兔子与乌龟赛跑,本作为"兔子″的鲁菜竟因"好茶叶不在壶″而终未能跑过不善跑的乌龟,教训令人痛心。大意了,太大意了。实在,太实在了。


鲁菜“大意失荆州”


鲁菜名菜丢失的多,嫁出去的多,娶进来的少。神仙鸭子、葱烧海参、扒原壳鲍鱼、拌海肠子等,上了四川名菜谱;酱爆类、葱香类、蒜香类、姜汁类、豆豉类等这些明显带有鲁菜传统风味的菜肴、调味品、烹饪技法等,被其它菜系学走而在当地扎了根,源于鲁菜又高于鲁菜。用干鲜海陆珍品烹制的一品类菜肴,大件类菜肴本是孔府菜的杰作,小海鲜,黄、勃海产量、品种、品质最多最优,鲁菜做法拿手,而现在则成了不少城市菜品主打品牌,原料失去优势,技法经过改良,菜肴换了味型,食客形成共识,鲁菜在与他们的竞赛中最多只能打个平手。这就难怪不甚了解鲁菜历史的鲁厨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常常长人家的志气,而灭自家的威风了。


鲁菜“大意失荆州”


谁不说咱家乡好,热爱家乡的情结,山东人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向四川人、湖南人、湖北人虚心学习。酒、茶、菜、原料、调味品、技法等都冠以川酒、湘酒,川菜、湘菜,川椒、川盐、川姜、川辣椒、川豆瓣、川卤水、川料头、川锅底,只要是能带川字的前面一定加川字,营造神秘色彩,显示特色,突出地域性。有一位烹饪界全国知名的大学教授,曾经在《中国烹饪》杂志多次发表过文章,不止几十次地写到四川人真有口福,连天天吃的食盐也是井盐,与其他地区的人吃的盐不同。川花椒、川辣椒更是时时挂在嘴上,张口必说川字。山东的海盐世界驰名,有时不需加碘,而我们没能叫鲁盐,却冠以碘盐。山东生姜、大蒜、大葱全国驰名,山东不叫鲁姜、鲁蒜、鲁葱,而称生姜、大蒜、大葱;山东花椒产量全国第一,而我们没能叫鲁椒,而称花椒;山东甜面酱、黄酱、伏酱非常驰名,而我们没能叫鲁酱,而叫黄酱、甜面酱、晒酱;山东沿海产的海参、对虾、鲍鱼、海蜇特优,我们没能叫鲁参、鲁虾、鲁鲍、鲁蜇,而只冠以广谱性的学名。山东各地地方名吃多如繁星,技法各异,用缩小镜也能看到像吐鲁番的葡萄那样多,但由于山东人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从不故弄玄乎、玄念,好就是好,没有必要去炫耀,更没必要用放大镜去找。这就是山东人的性格决定的,对自己不夸耀,不炫耀,干多说少,或光干不说。

山东厨师有时也眼高手低,一说都会,一做不对,不像广东人那样敢于承认某某技术,某某菜肴就是跟北方人学的。山东厨师缺乏自信心,自豪感,在外地厨师面前总觉得矮人一等,性格内敛,不善言谈,不抱团,还好分门派,盲目自大,不了解当地物产优势,学习研究技艺有时倾注政治心态,崇上心理,这些问题是导致鲁菜创新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笔者从事烹饪教育培训多年,注意阅读烹饪报刊,扬州的狮子头,从不同角度在《中国烹饪》杂志上单独介绍过七八次,扬州的三丁包子单独介绍不下十次。四川的火锅在报刊上介绍得让读者倒了胃口,太多太繁太勤太杂,相比之下,山东有多如繁星的名食名吃,不去参加中华名吃评比,不向外界介绍,藏在深闺里,谁又能知到呢?

笔者建议山东的《中国鲁菜》杂志,应主动担负起介绍山东各地名食、名吃、名菜、名点、名宴、名店、名厨、名人的责任,不要再使山东烹饪界的人站在人群中干憋气,干生气,以致矮人一截。鲁菜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山东餐饮烹饪旅游界也成立了多个行业协会,会写文章的山东烹饪人应拿起笔,会说的山东烹饪人要张开口,会做的山东烹饪人动起手来,各市业务管理部门应多给予引导鼓励,相信再过20年,经过全行业的不懈努力,鲁菜定会恢复元气,雄风依旧,再争榜首。

好客山东,美食多多。

作者:王新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