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出句“闲人免进贤人进”,对句至今无正格,在下抛砖欲引玉

#敬请酌词炼句#

千古出句“闲人免进贤人进”,对句至今无正格,在下抛砖欲引玉


千古正格上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头条首页下联

伶仃孤苦伶仃苦

平平平仄平平仄

合格的对句与出句结构如下:

出句:名+动+名+动

对句:名+动+名+动

题主出句:名+动+名+动

用户对句:形+形+形+形

对句与出句

字数相等,符合“对仗四要素”之一的“”。

对句与出句对应位置的词性当相同却不同,明显不符合“对仗四要素”之一的“”。

对联源于格律诗对仗。依据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和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截句法,对句与出句的正格平仄应该是:

出句双数位置的汉字声调是“平仄平”交替,对句无论怎样变格,其双数位置的汉字声调当“

仄平仄”交替且与出句平仄相反,即:

对句:平仄平

出句:仄平仄

然而,

千古正格出句:平

头条首页对句:平

对句双数位置当“仄平仄”交替却“平仄平”相同,明显不符合“对仗四要素”之一的“”。

对句双数位置平仄当相反却相同,明显不符合“对仗四要素”之一的“”。

对句与出句必须满足第一、五同音,第二、六字和第四、七位置重复用字,即

(A)BCD+(E)BD

括号内表示同音字,黑体字表示有规律重复用字。

千古正格出句第四字“进”作名词,字义是“入内(行为)”,末字的“进”作动词,字义是“进来”。头条首页对句第四字“苦”作名词,字义是“苦头”,末字的“苦”是动词,字义是“吃苦”。满足出句巧用多义字的对句要求。

千古正格出句是七字,头条首页对句也是七字,符合规律重复用字,无可厚非。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知,头条首页推荐的对句只满足了“对仗四要素”之一的“”;而未满足“对仗四要素”之三的“

”、“”、“”。

“等”、“同”、“替”、“对”、同音、重复、多义等八个要求,头条首页对句只满足了“等”、“重复”、“多义”三个要求,不是对仗,因而不是合格的对句!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分析的八个要求的对句,才能对出合格的下联。

在下抛砖:

人免进人进,

平平仄仄平平仄

​税者无收者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诸君赐玉?

【阅读温馨提示】

“对仗四要素”,不才主页已有相关图文详解,简述如下:

“等”:上下句字数相,可简称为“”。

“同”:上下句词性与词语和句式结构相,可简称为“”。

“替”:句中双数位置的汉字声调,五言以下“平仄”或“仄平”交替;六言以上“平仄平”或“仄平仄”交替。诗联界简称为“”。

“对”: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诗联界称之为“”。

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及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截图如下供探讨交流:

千古出句“闲人免进贤人进”,对句至今无正格,在下抛砖欲引玉


千古出句“闲人免进贤人进”,对句至今无正格,在下抛砖欲引玉


千古出句“闲人免进贤人进”,对句至今无正格,在下抛砖欲引玉


千古出句“闲人免进贤人进”,对句至今无正格,在下抛砖欲引玉


千古出句“闲人免进贤人进”,对句至今无正格,在下抛砖欲引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