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外出打工能過好日子嗎?有什麼好的方法?

故園春秋


中國有幾億的打工者,俗稱"打工仔",最早這個名字是由香港流傳過來的,最初在香港的幹活的苦力或是工廠的工人被稱為“打工仔”。在之後的年月逐漸發展到內地,內地目前叫“農民工”。顧名思義“農民工”就是鄉下的人們在家種地已不能滿足家庭的需求了!也是因為城市建設需要下苦的農民,所以就產生了“農民工”這個劃時代的經典名字!

中國農民工從2000年開始就已經有很大一部分數量了,在之後的數年裡,發展迅猛,特別是汶川地震過後,中國農民工出現了井噴式的爆發。目前更是達到了3億人之多。在中國,為了城市建設的農民工應該受到尊重。 雖然社會對他們的稱呼多次改變,從最初的打工者、外來工、勞務工,到後來的“農民工”雖然稱謂在不斷地改變,但他們始終默默無聞的為社會貢獻著力量。

在一些建築工地上,工友們六點左右已經起床了,總感覺時間很緊,甚至連洗衣服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早上到了工地,各幹各的活,從不多說話,就連在村裡被稱為“話嘮”的人,工地上幹起活來一句話也不說了。只顧著專心幹活,生怕被工頭罵!工頭讓你乾的數量你一定要完成,不然一天下來,除了扣除的,不剩多少了!

然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農村裡人逐漸出來打工的人少了,而且還有部分農民工朋友也回去了,回家鄉種地,或者創業了。出於這些原因,我們工地目前招不到人,不但我們工地如此,城市裡很多工地都是一樣,有很多工地的朋友都在打電話招人呢。

雖然我們承受著城裡人的白眼和鄙視,但是我們沒有計較,我們生來條件就不如他們,所以我們認命。只是為了那該死的錢,有人說錢是萬能的,錢是可以維繫親情和友情的,為了這句話,很大一部分農村人不惜出賣自己的體力和腦力來賺取微薄的收入。這就是我們的農民工群體。

我們這些人個個身懷絕技,有做鋼筋的,有做木工的,有焊工,有特種技術工,有做電子的,有做服裝的,橋樑,隧道,地鐵,高樓,等等等等。

農民工涉及的產業很廣泛,就算城市中外表光鮮亮麗的人們,他們都離不開農民工,與其說離不開農民工,還不如說他們離不開農民。信為他們吃穿住行都要咱農民辛勤勞動才會有的。作為一個農民工,我自豪。

說了這麼多,回到正題。如果我們不再打工,怎樣才能過上好日子呢?至少我們還有自食其力的本事,不至於被餓死。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只要做好人生的選題就不要輕易放棄。

目前很多農民朋友不願意打工,都回去創業了,但是以後的農民有什麼前途呢?我想時間會慢慢沉澱對於農民的記憶,相信我們作為農民也不會丟人。我們創造了一切,從古代華夏祖先們狩獵為生到後來耕種養殖!中國一代又一代農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全新的篇章!

如果幾年後農民沒工打,會怎麼樣呢?我覺得作為農民,本身來說就不缺吃的,因為有地,沒工作能種地也不缺吃的。如果是別人,可能不怕沒錢掙,但是像我這樣的家庭來說,目前五年之內,如果沒有掙錢之路,我一家人真的無法養活。現在的80後一人負擔一家人開支的人也不在少數!

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展望未來,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一生平安!


夢迴大宋123


我認為,農民不外出打工,只要勤勞肯幹,創新思路,靈活就業,在當地發展一樣能過上好日子。

過去,我國發展不均衡,重點發展一、二線城市,所以農民為了好找工作,掙錢多,背井離鄉,去很遠的地方打工,屬實無奈。現在中國是遍地開花,全面發展時期,當地就業渠道多,沒必要捨近求遠,拋家棄子去外地打工了。一是可以自己創業,租用農村荒廢土地搞規模種植或養殖,比如大棚蔬菜,規模養豬養雞鴨等;二是現在農村電商發達,可以搞網絡農業,利用網絡銷售農村土特產;三是可以搞吃喝玩樂為一體的生態農家樂;四是現在周邊鄉鎮和縣城也正在大興土木,舊城改造,需要大量的建築工人,可以就地打工,有工打工,無工回家務農,半工半農,既可以照顧家人,又可以掙錢養家餬口,和樂而不為。

筆者認為,我們農民一定要解放思想,多學習技能技術,開拓創新,靈活變通,勤勞苦幹,依靠國家好的政策扶持,在家鄉一樣能發家致富,一樣能過上好日子。我是糧農二代,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糧農二代


不出外打工,在本地找事做,雖然錢少點,但是又能照顧好自己的家人,家有平安就是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