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师的担子是不是太重了?教育孩子们的时候,还要兼顾家长?

浅滩人生


教育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尽管内因为主,但个体内在也随环境而更新了。为何现在教育难做,是因为新环境带来的复杂性!

与其说难也易,可以直面应试教育而忽略思想品德培育,和家长的想法要求也是吻合的,但这不是职业道德和国家理性所倡导的,因而应做一个全面真正的教育。但个体的差异被无限放大是环境带来的,这是无论文化还是品德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的难点,家风不再是传统的一个面貌而是各各不一,教师面对的个体是来自不同文化和习惯背景中的人,而不再是传统社会中单一文化和习惯中的人,所以无论那种教育内容都增加了外在环境带来的个体差异的难度!把不同的个体带向某个方向和把统一的个体带向某个方向是难度不同的。譬如带领一支职业军人队伍和带领一群散众出发的不同。所以,难度来自家庭和社会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也要做好这一工作,取得家长家庭的配合支持。这是现代教育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参与才能有更好效果的原因。

其二,个体思想解放,信息接受快和多,使白板其实不是白板,而是重塑白板。个性张扬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其反面的弊端。单纯的教室教育无法走入学生心灵,师道尊严也没有传统的一言九鼎。所以,个体变化因素导致教师教育的效果下降,不得不在家庭环境上合力改造个体。

总体而言,教育问题在开方社会是更加困难了,也更加容易了,这是事物的两面性。前者在于人性的多元化,后者在于个体的主动性。我们学会在大潮中游泳,与时代共进,不得不抛弃过时的想法,最大其优最小其弊。如此,我们和学生取得最大的自适而已!


站立的思想者


几十个家长领导教师,教师能能不累

教师担子重是真的。教育孩子担子重表现在:批评学生时,该用什么词,在什么地方批评,语气怎样才亲切些,会不会产生后果,把这些想好才可以批评。

下课了,老师不能休息,到教室看着学生,以免发生意外。

打扫卫生,擦玻璃,高点的不能让学生擦,有危险,发生意外就麻烦了。体育课尽量不要剧烈运动,安全第一。

最难的是家长,有家长要求分重点班,有家长不同意。有家长说上课捣乱的学生,老师应该把他请出去,以免他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有家长说,不应该歧视差生。有家长说要多布置作业,有家长说要减轻学生负担。

老师接受这一部分家长领导,还得接受另一部分家长领导。关键是两部分领导意见不统一,也不知听谁的。夹缝中生存,左右为难。

动不动微信来了“跟我儿子说,今天不来接了,自己回家。”这样的信息,不能延误。老师必须时刻盯着手机。

“我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啦?怎么不公布成绩呀?是不是忘了?”“不是说不准公布成绩吗?怎么又公布了,我家孩子脸往哪搁?”“微信里怎么不公布作业,我家孩子没抄,不知道今天做什么作业。”

老师人在家,网上的课还没停。

怎一个累字了得!


用户南山树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次到了周末的时候,学校都会安排一大堆任务。给学生们布置作业之外,还有一大堆等着家长来完成的任务。

比如这一周,学校普法宣传,让家长上网上学习民法法典,并且还要参加考试,拍照上传。学校还发了一个预防性侵的宣传单,家长看了之后还要签名。另外就是家长学校安排的任务。每周都让家长学习一篇文章,还要把读后感写了。

任务一 各学校:按照教育部、教育厅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加大工作力度,引导本地区、本校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宪法在线学习、测评,确保各地各学校学生宪法在线学习和“宪法小卫士”参与,市教育局将对各地各学校学生参与率进行通报。

“ 宪法在线学习和“宪法小卫士”参与方法:登录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http://qspfw.moe.gov.cn/index.html),点击首页“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进入“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点击“学习”,进行“登录”即可!”

任务二 本周家长在家,请用信纸写一篇在家长学校学习的体会,下周返校让孩子带给我。

@

另外就是有些部门下发给学校的任务,让他们配合宣传,让学生家长下载某个APP或者转发朋友圈。

家长因为孩子在学校接受的绑架太多了。孩子忙了一周,本来需要休息了,可还是有完不了的任务。一周孩子终于回来了,家长需要陪陪孩子了,却也有完不了的任务。

我就发现现在许多学校的思路就是将家长和孩子捆绑住,孩子累,家长也别想轻松。而他们的累都是我们学校转嫁给老师,老师再转嫁给他们的。

做老师的累不是完全来自于教育教学,有时候就是为完成上级布置的行政命令。不仅负责教育学生的任务,还捎带着教育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