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就流淚 叛逆期的行為 太多的來不及

一想起就流淚 叛逆期的行為 太多的來不及

還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叛逆,因為想去好的學校上學,要父母幫助去辦理轉學手續。父母也許是能力有限,也許是不想去辦理。當時母親說:“曾經給你姐姐辦理過,結果費勁的找了人,你姐姐轉學過去了。但是她根本沒有認真的學。”

我看著母親,心裡很不舒服的說:“我和姐姐不同,我成績這麼好,我去了一定會好好學。”

母親說:“學習好了,在哪裡都好。”此事不了了之,其實母親不知道,師資力量真的是很重要的。“同水平的老師教同水平的學生,在輔導資料貧乏的年代,能考好才怪。”

我心裡有怨氣,想以休學來要挾父母。年少無知,在農村的那個時候,有幾個女孩子還上學啊,家裡供著上學的都是男孩子。我家都是女孩,所以我有底氣要求。

一想起就流淚 叛逆期的行為 太多的來不及

父母一面嘴裡說著:“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一面對我的罷學聽之任之。那個時候,家裡還種著菸草。早上要早早地去地裡掰菸葉子,父親一早喊我起床。我沒精打采的跟在父親身後,到了地裡。心裡生著氣呢,怎麼會幹活呢?直接一躺就躺在地裡睡覺。

父親自己默默的掰滿一車子菸葉,喊著我起來,我再跟在後面,生氣的回家。村裡的人對母親說:“你們家也太嬌慣孩子了。到了地裡竟然不幹活,只睡覺。”母親當時生氣的對我瞪著眼睛,指揮我幹什麼的時候,我嘴裡嘟囔:“誰讓你們不給我辦理轉學呢。”

母親說:“你不願意上學就要在家上坡幹活,這事沒商量。要去上學就趕緊去,別在家裡惹人生氣。”

現在想想,那個時候是叛逆期,怎能輕易屈服呢?“我就是不去上學,也不幹活,我就要惹你們生氣。”我對著母親忤逆道。

父母無奈的看著我:“孩子大了,打又打不得,罵吧還怕鄰居聽了笑話,也就聽之任之了。隨便我自己愛幹嘛幹嘛,反正就不給我去求人。”

一想起就流淚 叛逆期的行為 太多的來不及

後來,我以後的班主任一次次的來到家,遊說我的父親,要我一定要去上學。不能輕易放棄,我那個時候考了全校第一。校長和班主任是不放棄的,他們的遊說讓父母給我下了最後的通牒:“你如果願意上學就去,不願意上學,以後就在家裡幹農活。最後一次選擇。”

我瞧瞧也就如此了,只能收拾了東西去了學校。在路上校長還打趣我:“既然不喜歡我們學校,還又來了啊。”雖然打趣,校長和班主任對我以後的校園生活卻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當我剛剛結婚時,父親因為膽結石住了院。摘除膽囊時,手術又感染。受了四五年的疼痛的罪,後來好不容易傷口癒合,又檢查出胃癌,又半年去世。至今想起來,我總是淚流滿面,總覺得父母是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的,總以為自己的要求就要父母去達成的,豈不知生活總有意外。

在命運面前,我們無從選擇,只能怯懦恐懼,心膽俱碎。我還沒有為自己年少的抗拒來認錯,還沒有來得及告訴自己的父親自己那時的幼稚行為來檢討。父親就去了,只留下我記憶裡他寬容的看著我,推著那獨輪的車子,迎著朝陽,我跟在他身後,看著他的背影的畫面。

一想起就流淚 叛逆期的行為 太多的來不及

一位母親,因為兒子愛上一位他不喜歡的女孩。母子大吵一架後,兒子乾脆離家。後來,看到年齡不斷增加,不得已同意婚事。

結婚後,越看兒媳婦越發不順眼。百般挑剔,“飯不好吃了,衣服太多了。”等等,幫助看孫子時也對孫子說兒媳婦的壞話:“你媽媽就是一個狐狸精,總是勾著我兒子。”“你媽媽總是不幹家務,打扮花枝招展的。”

小孩子是會學話的,當兒媳婦聽到後,自然會不滿意。礙著是自己的婆婆,便一遍遍的容忍,希望老公解決。

婚後的老公卻一反常態,反而對母親諸多的忍耐。兒媳婦終於忍無可忍,最終婆媳兩人大吵一架。

兒媳婦咬牙跺腳要離婚,婆婆還幸災樂禍的說:“你要離婚,我兒子不同意你也離不了。我就是要折磨你,看你有什麼辦法用。”

她沒有想到兒子真的去離婚了,並且再也沒有結婚。又幾年,兒子查出癌症,躺在病床上時,她眼淚滂沱。

一想起就流淚 叛逆期的行為 太多的來不及

所有的眼淚裡面都含著和兒子的記憶,兒子小時候的蹣跚學步,兒子上幼兒園時的童趣可愛,兒子上小學時的少兒風範,兒子讀初中時的青春盪漾,兒子念高中時的風華,兒子讀大學回家時的對自己的依戀,兒子戀愛時的開心滿足,兒子叛逆時的惆悵絕情,兒子婚後時看到自己與兒媳婦爭吵時的無奈與屈服。

所有的一切都在她的腦子盤旋繼續盤旋,她直覺的天塌下來了。她的嚎啕大哭,如果可以,她真的希望兒子的人生重走一遍,她必看著兒子去選擇他喜歡他愛的,她只在傍邊看著他幸福就好。

人生有太多的後悔,卻沒有太多的後悔藥可以吃,讓你重新的走一遍,那是不可能的。時間真的來不及,每一步的路,走過了就是走過了,沒有給你回頭的時間。

一想起就流淚 叛逆期的行為 太多的來不及

現在很多的少年少女的學子,有時候經受不住家庭壓力和學習壓力,工作壓力走上短生的路 。人們總是說“抗挫折能力”太差。不管是家庭或者是社會或者是學校,總要有一個對於這事件的深思,“為什麼會發生在這個孩子身上,我們生了孩子,養了孩子,其目的是什麼?”

首要的條件應該是“生命”,我們生孩子是為了撫養一條生命。其次才是學習,才是工作。如果生命都沒有了,還要學習還要工作有什麼用?

當失去的生命僵硬的躺在那裡時,當失去生命的孩子們的屍體橫陳在父母面前,父母痛不欲生時,他們的眼淚裡一定有著更多的後悔與悲痛。一定有著更多的傷心與不捨,一切都來不及了。無法改正,生命已失去,再用力的祈禱都不能讓孩子迴歸。

而這樣的悲劇卻是每年都有,傷痛的父母的心與失去的生命,卻總是不能給予後來的父母予警示。還有一些父母繼續在走著老路,強迫孩子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剝奪孩子自由的空間。將孩子自己的娛樂一再的壓縮,卻不能給予孩子愛的心靈與豁達的人生。

時間從來不偏袒與誰,在來得及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怎樣更好地愛,怎樣更好地珍惜。不要等到來不及,只能淚流滿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