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在防控非洲豬瘟中所能發揮的優勢

非洲豬瘟疫情自從2018年8月3號公佈第一起以來,截至2019年2月8日公佈湖南永州發生ASF疫情,我國官方共報道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05起,波及25個省以及直轄市,捕殺生豬超過100萬頭,直接損失高達數十億,更導致全國的豬價大幅度下跌,養豬從業者苦不堪言,養豬業陷入深度虧損。


中藥在防控非洲豬瘟中所能發揮的優勢


ASF從1921年肯尼亞確診發生以來,到傳入我國的將近100年時間,目前國內外報道來看,沒有有效的疫苗可用,豬隻一旦被感染必死無疑,所以也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但是傳染病都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才能傳播,那就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者。三者缺少任何一個,疾病就不能傳播。非洲豬瘟也遵循這一原則。當疫情發生時,必須進行隔離、消毒、捕殺、無害化處理,這是控制傳染源。做好生物安全可以很好的控制傳播途徑,這一點大家基本上都認識到了。


第三個要素是保護易感者。對於豬隻來說有三道防線,第一道是皮膚、毛髮等天然固有組織。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固有免疫細胞(吞噬細胞、殺傷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等,它們所發揮的是非特異性免疫作用。第三道防線則是特異性免疫,而非洲豬瘟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我們也只能在第二道防線上進行提升,也就是提升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能力,以達到阻止外邪的入侵。


目前西醫上還沒有有效的藥物來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中醫學認為,疾病發生、發展、轉變的過程從邪正關係來說,就是正邪鬥爭的過程。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黃帝內經.素問·評熱病論》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由此可見,扶助培補正氣、祛除邪氣乃是防病治病的最重要原則,這便是扶正祛邪理論的起源。扶正祛邪理論正是根據正邪消長盛衰的變化及其對疾病發展的影響而確立的。即外邪入侵與正氣虛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也就是說外邪必須在機體正氣內虛,抗病能力減弱,不能抵禦外邪的情況下,才能侵入機體而發病。如果正氣很足,邪氣是難以侵入的,疫癘也就難以發生。


在分析我國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發病特點時,可以看出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過程非常緩慢,從一欄豬隻感染另一欄需要好幾天,更有呈現出跳躍式傳播的,一圈豬幾乎同時間發病的不多,而是一個豬欄中有一頭或幾頭豬發病,其它欄舍裡也大多是這種發病模式。而發病豬隻出現臨床症狀到死亡,同圈的其它豬隻也沒有任何的症狀,甚至許多直到捕殺時狀況依然很好。這部分豬隻為什麼遲發病呢?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抗病力特別強,即非特異性免疫力特別強!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體內正氣非常充盈,外邪不能入侵。


中藥在防控非洲豬瘟中所能發揮的優勢


祖國的中醫學博大精深,中藥在扶正祛邪方面是西醫所不能企及的!“正氣不足、邪氣入內”。根據中醫辨證理論,在非瘟時期,可以使用衛氣營血、扶正清熱類中藥以增強豬隻的非特異性免疫力!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