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原始思维学呢?

思维方法探索者


原始思维

“原始思维”一语是某个时期以来十分常用的术语。原始思维的趋向是根本不同的。它的过程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凡是在我们寻找第二性原因的 地方,凡是在我们力图找到稳固的前行因素(前件)的地方,原始思维却专门注意神秘原因,它无处不感到神秘原因的作用。它可以 毫不踌躇地认为:同一实体可以在同一时间存在于两个或几个地 方。

中文名

原始思维

类 型

十分常用的术语

趋 向

是根本不同的

提出者

路先·列维—布留尔

8.1

豆瓣书评

互渗的集体表象

前概念、前关联、前逻辑、集体表象、神秘、第一性原因、不重视第二性原因、否认矛盾律、互渗、对因果关系的漠视、主体客体的交融、直觉、空间与时间的均质...

更多书评

术语简介

  原始思维服从于互渗律,在上述场合下,它对矛盾采取了完 全不关心的态度,这是我们的理性所不能容忍的。这就是为什么 在与我们的思维比较之下可以把它叫做原逻辑的思维。只有对原始思维的分析,才阐明了这种结构的本质特征。

该书内容简介

  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路先·列维—布留尔(Levy-Bruhl,Lucien,1857—1939)于1910年发表了他的《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Les fonctions mentalcs dans les societes inferieures》)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把“地中海文明”所属民族的思维与不属于“地中海文明”的民族的思维进行了比较,实际上是把近代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白种成年文明人”的思维与被他叫做“原始人”、“野蛮人”、“不发达民族”、“低等民族”的广大亚洲、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有色人种民族的思维进行了比较,结果确定了“原始人的智力过程,与我们惯于描述的我们自己的智力过程是不一致的”,他还自认为“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何处,并能够确定出原始人的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列维-布留尔给原始人的思维确定的最一般规律是什么呢?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具体的思维,亦即不知道因而也不应用抽象概念的思维。这种思维只拥有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神秘性质的“集体表象”,“集体表象”之间的关联不受逻辑思维的任何规律所支配,它们是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的互渗”来彼此关联的。尤其是,这种思维完全不关心矛盾(它不追究矛盾,也不回避矛盾,它可以容许同一实体在同一时间存在于两个或几个地方,容许单数与复数同一、部分与整体同一,等等),所以,从表象关联的性质上看,列维—布留尔又把这种思维叫做“原逻辑的”思维。总起来说,“原始人”的思维就是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这就是列维-布留尔给“原始人”的思维下的定义。

  还需要说明,列维-布留尔一面把人类的思维分为两大类型,一面又肯定人类思维的机能相同,不同的只是思维的结构(类型)。二十年后,他在《作者给俄文版的序》中又说:“在人类中间,不存在为铜墙铁壁所隔开的两种思维形式——一种是原逻辑思维,另一种是逻辑思维。但是,在同一社会里,常常(也可能是始终)在同一意识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结构。”这又显然是指的全人类,其中也包括“地中海文明”。

  另外,列维-布留尔还含糊地表示了,在涉及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事物时,“原始人”是运用逻辑思维的。只是在涉及认识问题上,特别是涉及因果律和矛盾律时则是运用原逻辑思维,集中地表现在寻求神秘原因上。

  以上是本书的主要论纲

简介

  列维-布留尔是以杜尔克姆为首的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者之一。这个学派坚持马赫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一”的原则,力图通过对所谓“集体表象”的分析来建立它自己的“社会心理学”。杜尔克姆的社会学理论就是建立在集体表象的概念上。同时,这种集体表象并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是通过记忆和摹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集体表象”等于马赫主义著作中的“集体经验”或波格丹诺夫的“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这些观点早已作了揭露和批判。列维-布留尔就是具体地运用杜尔克姆的“集体表象”的概念来研究所谓原始人的思维。

  列维-布留尔抱着资产阶级的偏见,从实证主义立场出发,把“地中海文明”从全人类文明中分离出去,而把其余一切社会,不管它们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统统纳入一个所谓“低级社会”的模式中。这样一来,全人类只有两个社会类型,与此相对应的正好是两种思维类型。这也并非偶然。因为列维—布留尔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我们知道,在史学中曾经有个“欧洲中心主义”,这个主义认为,苏伊士以东,整个亚、非、拉美的有色人种地区都是一片原始蛮荒之地,没有历史,更谈不上文明史。列维—布留尔无疑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信奉者,这使他很难进行客观的历史考察。

  我们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后,思维的发展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可以想见,刚脱离动物界的最古人类自然不会有逻辑思维。以后,由于劳动中共同的需要产生了言语,进而形成简单的语言和同样简单的语法,这就给逻辑思维开辟了道路。不过,在原始社会中,逻辑思维仍处于萌芽状态,思维中直观的因素、非逻辑的因素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还占着压倒的优势。但是逻辑思维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它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日趋巩固。果然,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逻辑思维取得了第一次重大的突破,无论在西方或东方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怎么能说逻辑思维只是“地中海文明”的特产呢?

通观全书

  列维—布留尔引用来论证原逻辑思维的材料,除了语言、计数等少数几章外,差不多全是我们叫做迷信的那种东西。我们知道,各种宗教,迷信的产生都有其社会经济基础。大抵说来,在原始社会后期才有可能产生宗教、迷信。这是因为那时的人们对相当多的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正确知识,但是由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不可避免地把自然力神化,加以崇拜,从而产生宗教、迷信。思格斯指出,宗教、哲学等等“都有它们的……史前内容”,史前时期的“这些关于自然界、关于人本身的本质、关于灵魂、魔力等等的形形色色的虚假观念,大都只有否定性的经济基础;史前时期低级经济发展有关于自然界的虚假观念作为自己的补充,但有时也作为条件,甚至作为原因。”由此看来,任何民族(包括“地中海文明”在内)的最早祖先都曾经历过产生宗教,迷信的时期,而且至今仍然有相当多的人为宗教、迷信的阴云所笼罩,大概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摆脱这些消极因素吧。

  有趣的是,列维-布留尔是在读过了司马迁的《史记》法文译本以后才萌发了要研究“原始人”的思维的念头。他对于《史记》中关于星象与人事直接有关的记述大为震惊。由于有了《史记》的“启发”,列维—布留尔十分热心地进一步注意有关旧中国的材料,他研究了长期在旧中国传教的一位传教士德·格罗特撰写的一部巨著《中国的宗教制度》,列维-布留尔经常在下结论前的关键时刻引用这些材料。可是,他竟然利用这些材料来抹煞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否定全部中国科学,宣称“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扯淡”,这就清楚不过地暴露了他的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

  关于本书的材料问题。材料的事实部分看起来人都是真实的,可以说确有共事。列维-布留尔搜集的大量材料,对我们研究思维的发展是有用的,特别是来自那些最落后的社会(原始部落)的材料很有价值。关于语言和计数等章中的材料生动地论证了“具体的思维”(即不运用抽象概念的思维)。所以说,这部书仍然有研究的价值。

  关于列维-布留尔和他的著作的情况,读者可以参看《作者给俄文版的序》和后面的三篇附录。这四篇文章原来都是俄文本《原始思维》一书的序言,是1930年随该书的出版一同发表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给俄文版的序》。这篇序的第一句话就是:“‘原始思维’一语是某个时期以来十分常用的术语。”这里的“某个时期”是指列维—布留尔的第一本书叫《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1910年发表以后的一段时期。显然,这个术语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苏联人首先使用的,到1930年俄文本出版时就干脆用它做书名。而这又是预先取得列维—布留尔本人的同意的。译者这次仍然采用俄文本的书名,除了因为初稿是从俄文本译出的以外,更重要的是想要保持历史的线索。

  另外,在这篇序言里,列维-布留尔再一次明确表示:“人们把原逻辑的’一语译成‘不合逻辑的’这个术语,这不是为了要说明原始思维是非逻辑的,亦即与任何思维的最基本定律背道而驰的,它不能像我们的思维所作的那样去认识、判断和推理。”这个术语法文原文为prelogique,本来可以译成“前逻辑的”或“逻辑前的”,但是,俄文本编译者之一B.K.尼科尔斯基认为,在法语中,pre这个前缀涵义相当灵活,有时也有“最初”、“原始”的意义。因此俄文本把它译成“”(“原始逻辑的”)。列维-布留尔在本书第二章中也说:“我们用原逻辑的……这个术语,并不意味着我们主张原始人的思维乃是在时间上先于逻辑思维的什么阶段。”所以,他常常宁愿用“低级社会”这个术语来代替“原始社会”。尼科尔斯基的译法避免了在时间阶段上表态,而着重于这种思维的性质。中译本从俄译本,译成“原逻辑的”,除了意在保持历史的线索外,还有更加着重于性质方面的含义,因为列维—布留尔毕竟不是研究逻辑思维前的什么阶段。

第一篇

  附录是《“无神论者”出版社编辑部的话》。

第二篇

  附录是马尔的一篇无题短文,可视为代序。马尔利用列维-布留尔的思维类型假说来论证他自己的“语言发展的阶段论”,把列维—布留尔引为同道,所以恭维备至。

最后一篇

  附录是本书编译者之一B.K.尼科尔斯基的《“原逻辑思维”——列维-布留尔的工作假说》一篇长文,这篇论文是尼科尔斯基于1930年1月31日在人种学研究所原始意识形态组(列宁格勒)作的一篇报告。这篇报告把列维-布留尔其人、他的著作、有关讨论和各方面的反应等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可以从这篇报告中了解一些历史情况。可是,尼科尔斯墓的观点是暖昧的,主要倾向于肯定列维-布留尔的“功绩”。

  最后谈谈本书的翻译编排问题。

  这本书最初是从俄文本译出。俄文本译者是B.K.尼科尔斯基和A.B.基辛。他们实际上是采用编译的方法,所以在“版本记录页”上写的是编,不是译。因为是编译,个别地方难免走样。另外,译文也比较粗糙。所幸,以后找到了英文本(《How natives think》,1926;《Primitive mentality》,1923),我又按英文本从头到尾逐字逐句校订了一遍,改动很多。因此,中译本实际上是据俄文本译出,又据英文本校订定稿的。

  列维-布留尔关于原始思维的著作有三本书。第一本就是前面说过的《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第二本书叫《原始人的心灵》(《La mentalite primitive》,1922)。第三本叫《原始人的灵魂》(《L’a-me primitive》,1927)。列维-布留尔的全部理论原理都是在第一本书中提出的,第二、三两本只是用更多的材料来对第一本书中提出的理论作补充论述。俄文本《原始思维》实际上是列维—布留尔的著作的第一个俄文版选集,其中除了把《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全部译出(有几处作了较大的删节,另外删去第四章中的第三节),还把第二本书《原始人的心灵》中的第一、二两章和最后一章译出,放在《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一书的最后一章的前面。除此以外,俄编者还给俄文本搜集了53幅插图并补充了—些编者注。经过这样编排以后,俄文本改书名为《原始思维》(《 》,1930r.)。中译本采用了俄文本的编排方法*,还采用了书中的某些编者注,按英文本补足了缺译的地方,把俄文本卷首的四篇序中的三篇作为附录放在书末。但是,中文本采用了英文版的比较详细的目录以代替俄文本的目录。

该书目录

绪论

  I.

  集体表象的简明定义。本书的目的。本书与社会学家们的著作以及与当代心理学的关系。

  Ⅱ.

  较早的理论。孔德及其关于高级智力机能的学说。以人种学、人类学(特别是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看原始人的思维。

  Ⅲ.

  一个用于一切的公设:人类的思维永远是和处处是同一类型。泰勒与弗莱节尔及其学派的“万物有灵论”对这一公设的偏爱。

  Ⅳ.

  对这个学派的方法的批判。引自弗莱节尔著作中的例子。”只不过讲得通罢了。2)不顾所解释的现象的社会性质。这个学派对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与赫伯特·斯宾塞的进化哲学。

  V.

  思维类型之间的不同与社会类型的不同一样。在确定这些差别方面缺乏文献证明,当代和较早的材料都不足。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和用什么方法来弥补这个不足。

  第一章 原始人的思维中的集体表象及其神秘的性质—

  I.

  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所固有的情感与运动因素。动物、植物、人体的各部分、客体、土地、手工制品的形状所具有的神秘属性。这个形状的不变和形状的任何改变所引起的危险。原始人不象我们那样感知事物。我们的传统问题被颠倒了。

  Ⅱ.

  原始人的知觉中神秘因素的优势;他们关于图像、肖像、名字、影子、梦的观念。

  Ⅲ.

  某些特权人物所特有的知觉。

  Ⅳ.

  经验对原始人是行不通的。原始人感知的实在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神灵无处不在。

第二章 互渗律

  I.再现原始人的集体表象的关联是困难的。为我们的思维所陌生的关联的例子,对这些关联既不能用简单的表象联想来说明,也不能用儿童似的应用因果性原则来解释。

  Ⅱ.互渗律。互渗律概述。原始思维既是神秘的又是原逻辑的,这已为关于灵魂的集体表象所证实。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对他的理论的批判。“灵魂”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晚期的概念。

  Ⅲ.互渗律决定社会集体关于它自身和它周围的人类群体与动物群体的观念。在阿龙塔人的英迪修马仪式中,在他们关于具有动物形状的神话时代的人的观念中以及一般的在他们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集体表象中表现的互渗律。

  Ⅳ.在原始人关于人与物彼此产生的影响(通过接触、转移、亵渎、感应、占有等等)的观念中表现的互渗律。关于人格化的神灵的表象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最早的表象。

第三章 原逻辑思维的运算和方法

  I.在原逻辑思维中,逻辑因素与原逻辑因素共存。这种思维本质上是综合的思维。

  Ⅱ.记忆在原逻辑思维峙,的作用;记忆的发展。地点感和方向感。

  Ⅲ.原逻辑思维所特有的抽象。

  Ⅳ.原逻辑思维所特有的概括。

  V.原始分类。关于邪气、瓦康、奥连达等等的观念和同类性质的其他集体表象都包含着互渗律。

第四章

  从原始人的思维与他们的语言的关系看原始人的思维

  I.原始民族的语言中的数:双数、三数和复数。

  Ⅱ.这些语言力求表现人和物的细部形状、位置和运动。

  Ⅲ.取自克拉马特族印地安人的浯言中的一个例子。无穷的后缀和前缀及其用途。

  Ⅳ.在许多不发达民族中间通行的用手势谈话的习惯。手势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相似点。声音图画。

  V.与原始人的抽象和概括方法相符合的原始语言的语汇的丰富或贫乏。

  Ⅵ.言语的力量。特定环境或某些阶层专用的语言。神圣的语言。

第五章

  从原逻辑思维与计数的关系看原逻辑思维

  I.原逻辑思维在不能计算二或三以上的数时弥补缺陷的方法。

  Ⅱ.数最初不是与被计算的对象分开来的。数列有时随被计算的对象的等而变化。“分类者”。同一个词可以连续表示几个数。

  Ⅲ.原始人没有建立自己的计数法的基础,但他们有一个自然的基础。计数法决定于社会集体的集体表象和这些表象所包含的互渗。

  Ⅳ.数的神秘力量。对乌节尼尔理论的批判。四、五、六等数的神秘意义。吠陀经文中的神秘的数。答反对意见。

第六章

  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制度(I)

  I.狩猎。为引来猎物、使它麻痹或盲目而对它施行的神秘影响(如舞蹈、斋戒、念咒等)。对猎人施加的神秘影响,猎人及其亲属所应遵守的禁忌。为安抚被杀死的动物而举行的仪式。

  Ⅱ.捕鱼。为确保鱼类群集并使之落网而施加的与上述类似的神秘影响。对渔人施加的神秘影响,渔人及其亲属所应遵守的禁忌。捕鱼后的谢罪和解仇仪式。

  Ⅲ.用于战争的类似仪式。

  Ⅳ.以确保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为目的的仪式。阿龙塔人的英迪修马仪式。图腾集团与其图腾的神秘联系。

  V.库瓦迭。孩子与双亲之间的互渗。关于怀孕、分娩和幼婴的风俗。互渗的持久性,即使在行成年礼时期互渗仍未终止。

第七章

  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制度(Ⅱ)

  I.疾病永远被认为是由各种各样的神灵引起的。为揭露肇事的神灵而作的诊断。本质上神秘的治疗,一类神灵对另一类神灵发生作用。契洛克人的处方。疾病的分类。

  Ⅱ.死从来不是“自然的”。死这个词的双重意义。用于发现对死亡负责的力量和何处可以找到这个力量的占卜仪式。接近这个,所以因为这个。

  Ⅲ.占卜,用以发现潜藏的或隐秘的互渗的手段。游戏的占卜意义。感应巫术。




学习数据库MySQL


一点通[再见]原始思维学,看似简单,许多人还不太明白。自从有了人类,才有真正的思维,那时人的思维非常简单,肚子呱呱叫,思维马上反射肚子上,吃点野果,渴了,喝点河沟水,冷了打只动物做个兽皮衣。原始思维学一直到现在都有,比如炒菜没盐了,思维马上想到,买盐,出门没带手机,思维马上想到,回去取,外面吃饭,闭眼就吃,一根鱼刺卡在牙齿缝里,思维想到去医院,晨练中不小心掉进湖水,思维想到赶紧折腾几回,别淹个半死不活,这都是原始思维。





滥竽和充数


读过这篇《为什么原始民族都是辩证思维》,感觉其主题是鲜明的,结论性的主要观点也很有共鸣,但似乎还有一些推理过程或者推论的基点并不清晰准确,影响了文章立论的周延性和说服力。不清晰不准确的问题集中起来讲还是在其基本的或者关键的概念把握上。择其要者大致有三。

一是知识概念。知识是什么不是什么,必须有个清晰的界定(当然最好是规范定义知识,柏拉图:知识是证实了的信念),才能在思考为文中准确使用。可惜作者似乎对此并不介意。看其开头一段,便明确结论说原始民族及其经验性思维不能产生知识。此判定错。经验中被证实的信念(知识)可多的是啊(举例略)。

二是匮乏性认知(当然也包含与它对立的存在性认知)概念。这个概念究竟因何命名,为什么要用匮乏而不用其它词语,匮乏的对应词语当应是富足富裕,为什么在修饰认知类别后,却要与存在作词语(概念)上的对应对立,原始民族的思维认知为什么只能是匮乏性的,怎样才能改进到存在性的?

三是辩证思维概念。由于作者在文中没有对其规范定义,所以读者实际上并不了解其概念的完整内涵究竟是什么。我读后面不少跟帖,大家似乎也是各自都有各自的把握,如此状态的讨论其实是毫无效率的争吵罢了。为此我专门查了百度,其实辩证思维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这有什么不好么?

那么,究竟如何把握作者主题才更周延准确呢?我以为不如就用“原始思维”这个概念来概括。原始思维可以相对于现代思维而概说。原始思维亦即自然的思维或者未经人们刻意改造改进过的非科学性思维。试想一个民族的落后,根本还是思想思维的落后。思想思维为什么落后,无非历来缺乏对其进行科学的改进了。

什么是思维的科学改进,或者简单讲,什么是科学思维(方式)呢?是不是应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看。广义的科学思维方式意即能够促进人类更好认知事物者都是,比如上面提到的全面系统看问题的辩证思维。狭义的科学思维方式则主要指形式逻辑,那是以概念的规范性定义为基础,以规范要求的判断和推理为延伸的思维模式。

纵观人类的文明史,对自己大脑思维活动的科学改进的族群自始其实是非常少的,以形式逻辑的产生看,则仅仅只有古希腊人。辩证思维虽然号称全面系统的看问题,但全面系统是个弹性概念,在具体认识事物过程里,究竟能够做到有多全面系统呢?比如中医就有这样的辩证思维,也在医疗中注意治本,但毕竟受制于其经验性的知识却缺乏理论性而局限了。

跳出医药界这个极其狭小的范畴,从全社会这个广阔的范畴看,由于牵扯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同胞们历来缺乏培育抽象思维的能力,遇事大都只能停留在情感的器物的直观的角度来思考来言说(而情感的器物的直观的思维恰好就是原始思维的特征),所谓全面系统看问题的辩证思维使用便愈加显得捉襟见肘,比如眼下世界竞争日益加剧,不少同胞就抱有“风水轮流转”的看法,以为中兴西衰是个时代性的必然结果了。

应该进一步分析上述“风水轮流转”的落后思维属性。与之相近的讲法还有“盛久必衰”“事物总是变化的”等。为什么许多同胞都特别喜欢拿它来喻示中西的发展呢,其中有个理论依据即辩证思维,许多人运用辩证思维时就是这样凭着各自的情感来套用变化说的,而忘记了辩证思维最根本的整体联系的特点,所以,与其说是辩证思维的错,还不如说是运用者的错。是运用者没有吃透辩证思维的科学精神,仍然是停留在原始思维的基点上看世论事罢了。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运用好辩证思维的精神实质呢?据敝人长期实践的初步体会,要旨还是死死抓住“整体系统”这四个字。具体操作上则是要在两个基点上不断下功夫。一是“尽量多”“尽量广”地抽象实际事例,独立形成新的观点,并努力将这些观点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理论雏形。再将这样的理论与原有理论碰撞,以求产生更加符合事实的结论。二是努力将思考中的各个概念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规范定义,再严格按照定义范畴进行概念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