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比較武斷,情緒化很嚴重,一意孤行,聽不得她人勸告。該如何是好?

竹米


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我們是想改變,改變母親,希望她能夠如我們想象中一樣,如我所願也。世界上最大痛苦莫過於,世界非如我所願,我卻拼命的想改變。當我們看另外一個人不爽,想改變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看我們不爽,他/她也許認為為什麼我們這麼執著的改變他們。他/她問為什麼會這樣的時候,就是想改變,改變那個企圖改變他/她的我,父母也如是。

有些心理學者喜歡把事情分三種,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爺的事。你做好你的事,我做好我的事,不能管的事情那就讓老天爺來吧。這麼說其實是在說在問我們的內心對這個世界對父母有幾分接納。每一個人都會在能力範圍內做最好的事情,哪怕是糟糕的父母,哪怕是學習最差的學生。

當你期望改變,這是很好的動力。你感受到了痛苦,感受到痛苦的人先改變。改變不是從別人身上著手,而是通過別人照見自己的內心。當我們自己改變,別人與你互動的模式也會改變,對方的堅固的信念堡壘才會鬆動。有一些心理學者會說的更絕:你甚至連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他人的想法都不要有。愛她如她所是,非如你所願。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探討我們的內心為什麼那麼要改變。世界不能如我所願的時候,我們常常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我們想要通過改變獲得一種掌控感。失去掌控的時候會焦慮,焦慮在推動著改變。不安全的感覺就是安全感低,安全感低就感覺自己處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讓自己安全是人的本能,這是會調動身體的情緒,焦慮、憤怒等保護自己。

愛她如她所是,非如你所願!

愛自己如你所是,非如她所願!

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改變如果有,那應該是在接納的基礎之上。


二問心空


您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你所說的母親到底年齡多大,又是怎麼個武斷法,又是怎麼個情緒化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一般是遇到什麼情況、在什麼情境下比較武斷?又是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會比較情緒化?是不是您所看到的每一件事都一意孤行,聽不進去勸告。

就題主的表述來說,一個明顯的感覺,至少您和母親之間的關係不夠親密,甚至還有些冷漠。一般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更多地稱呼為媽媽,而稱呼為母親則比較生硬。

那麼有沒有與母親之間,或者母親與家裡其他人之間的關係(準備地說是心理情感上的親近)比較淡漠,至少在您母親那裡讓她感受到的溫暖與關注是不是覺得不夠親密?

很多時候,一個人想要自己做主的內在的動機就是刷存在感。那麼母親是否在這些關係沒有體驗到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感。那麼她是否就是在證明自己的價值感而才有這些表現的,還是從您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如此呢?

這些情況都需要您自己和您的家人認真地反思與回觀。把這些問題情形捋清楚了,其實您也就有辦法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成都秋水長天


母親比較武斷,情緒化很嚴重,一意孤行,聽不得他人勸告,該如何是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象這種母親也是非常多的,特別那些文化水平低,所謂女強人之類,大搞一言堂,說一不二,誰的意見也聽不進去,長期霸氣習慣了,更是盛氣凌人。

在一就是有的母親,年輕受到傷害太多,集怨難返,好不容易有了話語權,也盡情發揮一下了,武斷,跋扈。不講理,我是老大我說了算。溝通交流行不通,真理永遠在我著裡,別人言談舉止都是錯誤的,特別是和自己的子女們。也許這也是更年期後遺症。

做為子女不要與她教真,對與錯不重要!心裡明白就行,她行她素,任她去,還要熱心滿滿的哄著她,別談正題,啦啦家常,述述以往,靜心平氣的,從側面感應她,越嗆越歷害,順著她,萬善孝為先,珍惜眼前人吧!子女吃虧佔便宜又能怎樣呢?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