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越炒越離譜,央行出手,炒鞋要熄火了

“大二學生炒鞋月入過萬”“25歲小夥靠炒鞋月入百萬”…

類似“暴富”的神話層出不窮。球鞋的買賣也一度成為一種新型的“致富”方法。

炒鞋越炒越離譜,央行出手,炒鞋要熄火了

炒鞋可以用瘋狂來形容。但是這種瘋狂就要偃旗息鼓了。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於近日發佈《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簡報指出,近期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2019年以來,炒鞋因為可觀的轉手利潤,成為不少大學生的謀財之道。

引發炒作熱潮的多是幾家知名運動品牌產品。StockX平臺上,Air Jordan 1 Off-White 12個月來歷史數據顯示,平均售價為3067美元,相較發售價溢價率高達2110.5%。

鞋是好鞋,就是炒家不正經。

目前國內已有10餘個“炒鞋”平臺,毒、Nice、鬥牛、當客(get)、YOHO!有貨、識貨、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等特徵。

央行的簡報中提示,“炒鞋”行業背後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

炒鞋一旦出了問題,如供應鏈、資金鍊斷裂,就是一個不小的金融問題。

10月14日,一個名為“CookieTalks”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名為《Cookie:您好,但是對不起》的文章,配了一條五分多鐘的視頻。據成都商報相關新聞報道,視頻當事人是成都球鞋圈綽號“劉餅乾”的97後鞋商。今年7月,因炒鞋生意資金鍊斷裂被債主舉報,該案涉案金額達上千萬元。

“劉餅乾”在視頻中表示,他虧空的實際金額在一千萬左右。至於虧錢原因,主要是今年很多球鞋價格瘋漲,導致其供應鏈斷裂,為維護其知名度和虛榮心,“劉餅乾”通過高價購買球鞋並以市場價賠付的方式給買家,中間產生了差價。當資金鍊斷裂時,“劉餅乾”通過辦一些活動包裝推廣自己,以此吸引更多顧客來得到資金。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最後導致資金徹底斷裂。

趁著炒鞋熱,更多的機會把手伸向這個群體。在他們眼中,這一個沒有開發的韭菜大營。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一家名為“55交易所”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推出了潮牌通證ATO項目:該項目將Yeezy、Air Jordan等潮鞋通證化,即產生某個鞋的代幣(Token),投資人認購一定數量的代幣後,既可以兌換鞋子,也可以在55交易所進行代幣交易。不過,該交易所也發佈風險提示稱,存在“無法提現”的退出風險。

炒鞋已演變成擊鼓傳花資本遊戲,在校大學生們要擦亮眼睛,鞋穿不炒,別被坑你的人忽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