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学生炒鞋月入过万”“25岁小伙靠炒鞋月入百万”…
类似“暴富”的神话层出不穷。球鞋的买卖也一度成为一种新型的“致富”方法。
炒鞋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但是这种疯狂就要偃旗息鼓了。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近日发布《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简报指出,近期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2019年以来,炒鞋因为可观的转手利润,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谋财之道。
引发炒作热潮的多是几家知名运动品牌产品。StockX平台上,Air Jordan 1 Off-White 12个月来历史数据显示,平均售价为3067美元,相较发售价溢价率高达2110.5%。
鞋是好鞋,就是炒家不正经。
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毒、Nice、斗牛、当客(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
央行的简报中提示,“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炒鞋一旦出了问题,如供应链、资金链断裂,就是一个不小的金融问题。
10月14日,一个名为“CookieTalks”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Cookie:您好,但是对不起》的文章,配了一条五分多钟的视频。据成都商报相关新闻报道,视频当事人是成都球鞋圈绰号“刘饼干”的97后鞋商。今年7月,因炒鞋生意资金链断裂被债主举报,该案涉案金额达上千万元。
“刘饼干”在视频中表示,他亏空的实际金额在一千万左右。至于亏钱原因,主要是今年很多球鞋价格疯涨,导致其供应链断裂,为维护其知名度和虚荣心,“刘饼干”通过高价购买球鞋并以市场价赔付的方式给买家,中间产生了差价。当资金链断裂时,“刘饼干”通过办一些活动包装推广自己,以此吸引更多顾客来得到资金。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最后导致资金彻底断裂。
趁着炒鞋热,更多的机会把手伸向这个群体。在他们眼中,这一个没有开发的韭菜大营。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一家名为“55交易所”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推出了潮牌通证ATO项目:该项目将Yeezy、Air Jordan等潮鞋通证化,即产生某个鞋的代币(Token),投资人认购一定数量的代币后,既可以兑换鞋子,也可以在55交易所进行代币交易。不过,该交易所也发布风险提示称,存在“无法提现”的退出风险。
炒鞋已演变成击鼓传花资本游戏,在校大学生们要擦亮眼睛,鞋穿不炒,别被坑你的人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