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向前逆推,直到你打通整個過程 | 談判的遊戲規則

從後向前逆推,直到你打通整個過程 | 談判的遊戲規則

從後向前逆推,直到你打通整個過程 | 談判的遊戲規則 第二篇

這是桔梗在“談判思維”的第413篇推文。

全文共2009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從後向前逆推,直到你打通整個過程 | 談判的遊戲規則

1

引言

比爾-戴利,是克林頓總統在任時,負責促成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首席戰略分析師。

他的主要職責是確保國會對這項協定的順利通過。

當時,在國會對這項協定的最終投票日來臨之際,一個壞消息傳到戴利的辦公室,有一名原本投贊成票的議員改了主意。

比爾-戴利是一個精通談判的政治家,他得知這個消息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問他的助手,

好好想一想,我們得找誰來幫忙搞定這個傢伙?

助手想了想,點點頭說,

我覺得布萊恩能搞定他,我這就去給他打電話,可他不一定會幫我......

助手正要轉身去打電話,戴利攔住她繼續說,

等等,那你就先想想,誰能幫你來搞定布萊恩?

助手愣了愣,回答,

莉莉斯能搞定布萊恩!

戴利繼續問,

然後呢?

助手若有所思的說,

哦,我懂了,我得一直向後逆推,直到找到那個我能搞定的人,讓他去搞定能幫我們搞定莉莉斯的人,讓莉莉絲搞定布萊恩,最終搞定這個議員,對嗎?

戴利點點頭,說,

無論這個逆推有多長,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比爾-戴利所描述的,正是一種逆推排序的談判思維。

2

跳出固有框架

我們依然在“談判的遊戲規則”這個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維方式來自哈佛商學院的“

三維談判系統”。

這個系列的重點,是談判第三個維度“佈局”中的重要因素,“遊戲規則”。

傳統的談判思維中,太多的談判者被束縛在談判桌上;

所有在談判桌上已經呈現的“規則”,就被他們默認為必須遵守的“規則”,然後只會在這個“規則”的範圍內談判。

比如,

眼前的這個人,怎麼說都說不通,於是就只能望洋興嘆,束手無策。

然而“三維談判系統”在不斷地告訴我們,能夠影響談判的因素大多數都不在談判桌上;

比如,誰說這場談判就一定要跟眼前這個人談呢?

誰說就必須是“你”要說服這個人呢?

誰說這場談判就先要和眼前這個人談呢?

當你處在一個默認的規則下,你似乎從來不去質疑這些潛在的規則能否改變。

而一場談判往往都會隨著這些規則的顛覆,而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我們被束縛在一個框架裡,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跳出這個框架看問題。

為了能夠跳出固有框架,請記住下面這些對我們很有幫助的問題,在談判中不停地問自己:

除了我們看到的談判方,還有哪些人會對這場談判內容更感興趣?

還有哪些人會讓這場談判的成本更低?風險更小?

還有哪些人能填充這場談判中始終缺失的那一個重要環節?

有哪些方法能把上面想到的這些人,拉到這場談判裡來?

3

WebTV的故事

讓我們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史蒂夫-帕爾曼(Steve Perlman),是硅谷標誌性的開發鬼才。

1990年,他從蘋果公司離職,一心想要讓美國人的家用電視機可以接入互聯網,於是他構思了WebTV這個產品。

1995年,帕爾曼成立Web TV Networks公司,此時正值創業初期,他手裡有著一個創業者的必要資源,包括:

種子資金、把網絡內容轉化成電視信號的技術、一個初步的產品原型、核心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可是帕爾曼的處境並不樂觀,WebTV的運營仍然需要大筆的資金注入,他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市場環境,擺在他眼前需要解決和談判的對象很多,請看下圖:

從後向前逆推,直到你打通整個過程 | 談判的遊戲規則


很明顯,帕爾曼可能需要去談判的資源很多,包括:

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商、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天使投資方、風險投資方、硬件廠商、總代和渠道、版權擁有方等等。

那麼帕爾曼就要回答一個問題,

先找誰談呢?

帕爾曼也用了類似的“逆推排序”的思維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

帕爾曼認為自己眼前最大的問題是“現金流”,所以“風險投資方”是他首要去解決的問題。

可是,剛剛創建的WebTV公司根本沒什麼利潤,而且當時市場上的所有風投都不看好電子消費類產品的投資。

毫無疑問,“風投”是

帕爾曼的最終目標,但是要想搞定風投,他知道時機還不成熟,得“逆推”出另一個談判目標。

這個目標,帕爾曼認為是“消費電子產品的大廠商”,比如,SONY和Philips。

如果像SONY和Philips這樣的大廠商能夠認同WebTV的前景,風投們自然會趨之若鶩。

帕爾曼接下來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和SONY談判,可是SONY最終拒絕了他。

帕爾曼並不放棄,他繼續“逆推”,誰能讓SONY改變主意呢?

帕爾曼又去找Philips,功夫不負有心人,Philips接受了帕爾曼的合作意向。

於是,帕爾曼用和Philips的協議,重新打開了和SONY的談判,這一次SONY顯然變得有興趣了。

在繼續拿下SONY的協議之後,帕爾曼帶著兩個電子消費品巨頭的合作協議來和市場上的“風投”們展開談判,此時WebTV的估值已經比之前大了很多,風投們果然不再懷疑,紛紛進場。

搞定風投之後,帕爾曼按照這個順序,依次和代工廠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總代和渠道完成了談判,並簽訂了協議。

最終,帕爾曼的WebTV成功被微軟以4.25億美元的巨資收購,此時是1997年,距離帕爾曼成立WebTV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

帕爾曼用這個“逆推”的談判思維,完成了兩年內打造4億美元的神話。

4

小結

談判中存在著某種順序規則,是對你最有利的。

你需要“逆推”思維,它和“項目管理”的思維很像,意味著:

一,你從想要完成的目標出發“逆推”,朝目前所在的節點畫出一個時間線和可走路徑;

二,把每一個節點上的關鍵人物圈出來,仔細思考說服他們的難度和必要條件;

三,考慮每一個能夠說服節點關鍵人物的人物,看看能否找到一條“說服鏈”。


-

誰說遊戲規則不能改呢?

-

這裡是“談判思維”!

“談判的遊戲規則 第二篇” 待續

--- 桔梗[email protected]


從後向前逆推,直到你打通整個過程 | 談判的遊戲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