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80后:你好啊,30岁


最后一批80后:你好啊,30岁

vx搜索:今夜景阑


最小的80后,你就要过30岁生日了,激动不激动?

30年,我们从幼稚懵懂穿过荆棘迷茫走到了坚定孤独。

这一路上我们不断地在捡起,也在不断地在丢失。

拾起一张张撕掉的黄页,你记忆里的那些事还鲜明吗?那些人还好吗?

01.

人一生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使命,而童年是负责快乐的。

时光回到20世纪90年代。

万物复苏的年代,也是贫穷的年代。

但童年的快乐与贫富无关。

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也没有高楼阻碍,我们在院子里大喊几声,就能招来玩伴,跳绳、打弹珠、踢毽子、躲猫猫...

天黑时,家长们高喊一声“吃饭啦...”,又迅速散去各回各家。


最后一批80后:你好啊,30岁

野趣更是童年里不可或缺的。

拿一副自制的弹弓上山找鸟,春天摘杜鹃,秋天摘栗子,每个季节山里都有“野味”可寻。

或拎一只水桶下河捞鱼,从石头缝里翻出一只手指大的螃蟹,在河水里涮一涮就送进了嘴里。

在那个没有电商的年代,我们很喜欢门外拖着长音的叫卖声。

妈妈最敏感的是清晨的豆腐声,而我们最喜欢的莫过于装在泡沫箱里的冰棍和竹筛里的麦芽糖。

不管有没有钱,围上去看一看也是必须,也许看着看着,妈妈就从口袋里掏出了钱。

“写完作业再玩”是童年的天敌。

我们最初的演员天赋都来自于“假装在写作业”。

摆在面前的作业,总是能让我们想要拿出藏在书包里的游戏机,或先折一折纸飞机。

一边玩,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屋外的脚步声,在门被打开之前,我们一秒入戏“我一直都在写作业”。

童年也是被寄予希望的。

老师一遍遍地教我们唱着《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和《走进新时代》。

但,童年对未来的憧憬没有那么高大。

我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不知为何寸金难买寸光阴。偶尔对着天空发呆:诶,我什么时候才长大啊!

这便是童年最大的忧愁。

02.

长大太慢,变老太快。

仿佛前几日我还坐在教室里学认字,今天就有人叫我阿姨了。

我们的青春期更是犹如昨日!

在文具店里翻偶像的海报、裤兜里踹着随身听,挂着耳机哼哼哈哈的萌妹子依然清晰可见啊!

偶像是青春期的一剂止痛药。

不管你的偶像是金庸、路遥,还是周杰伦、科比,又或是闾丘露薇、杨利伟。

他们是我们在青春期里的最后一丝自我。

能让我们暂时忘记爱在窗户外偷窥的班主任、望子成龙的家长、没有到尽头的考试,暂得喘息。

然而,青春期的主题曲是奋斗。

我们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坐在比自己还高的书本后,连打个盹都会觉得是一种罪过。

但大多数人的奋斗都是摸着黑前进,迷茫又没有方向。

而偶像是开启梦想的一扇门。

我们有了崇拜的人,找到了真正能打动自己内心的东西,

我们开始想当记者、医生、艺术家、科学家......

并为之奋斗到天明。

那时,虽然三点一线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但我们并不觉得孤独。

因为我们有战友。


最后一批80后:你好啊,30岁

《最好的我们》剧照

青春期的友情真挚而没有男女之分。

我们彼此相识于微,只凭共同爱好和真性情,建立起了革命友谊。

他们能和你一起畅想未来,也能悄悄地和你说喜欢上了哪个女生。

能在胸口偷偷地为你藏一份早餐,也能冒着被骂的风险和你翻墙去溜冰。

在叛逆期的时候,友情和音乐就是我们的救赎。

父母所有的不懂,他们都懂。

无论是在书信时代,还是在qq时代。

我都曾相信过“朋友一生一起走”。

以致于后来,我们有时竟傻傻分不清是友情还是爱情。

没有悸动的青春期是残缺的。

无论是欲说还羞的暗恋还是遮遮掩掩的明恋,那都是我们愿意珍藏一生的东西。

也许最后我们难免要各奔东西,但因真心过,所以无问西东。


03.

10年前,当我们站在黄金时代的路口,望着触手可得的未来时,一定想不到梦想照进现实后的真相竟是: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十数年寒窗苦读,终于一朝变成了社会人。

无论是小城房,还是大城床。

大家都为了曾经的那份理想,身上的那份担当勇往直前。

看过凌晨三点的夜空,挤过混着“沙林毒气”的地铁。

微信时代的到来,更让我们没有了真正的下班时刻。

我们在职场上一路磕磕碰碰,砥砺前行,为自己的简历添上了几笔后,也积攒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我们力所能及地去看了想看的世界,守护着想守护的人。

最后一批80后:你好啊,30岁

然而,我们的黄金时代也恰好了赶上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

工资增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

我们在倾几代人所有当了房奴后还没开心多久,又被“正在被同龄人抛弃”的焦虑包围,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在每个艰难时刻,我们都想高歌一曲“假如我年少有为”。

焦虑不能使我们的账户后面多出几个零,却能让我们的头发越来越少。

在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后,我们又学会了和自己握手言和。

这个世上,有的人能活成自己想要、别人羡慕的样子。

而大多数人竭尽所能,也只能活成一个平凡人。

有的人能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多的人只能做“家庭的托盘侠”。

三十将至,成家立业的压力接踵而来。

我们不敢后退,也不敢说不。

心里装的东西越多,我们的话变得越少,和朋友闲聊时,打的最多的字竟是“哈哈”。

我们不怕成年人的孤独和种种不容易,只怕责任未卸,身体却已经亮起了红灯。

但,怕归怕,我们还是不得不要带着最便宜的枸杞,去熬最贵的夜。

10年寒来暑往,梦想已经逐渐远去,留在眼前的只有最朴素的生活。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的话放在此处很应景: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但我还是想对我们这些挨了锤的牛说:

逝去的时代不可追,未来的时代不可测,此时此刻不就是这一生的黄金时刻?

所以,未来还请我们即使受锤也要生猛着。

努力活成不用别人羡慕、却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04.


我们在惊叹身边的变化时,往往会感慨时间无声。

当年爸妈抄着竹鞭追的那个小孩已经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而声色俱厉的他们则变成温和慈祥的老人。

我们的梦想从“我要当xxx”,通通变成了“我要财务自由”。

当初那些“谈网色变”的家长们,现在正拿着手机问我们这怎么弄,那怎么搞?

曾经说过“一生一起走”的友谊,逐渐淡漠在了互联网时代的线上关系里。

而陪伴我们成长的那些偶像,也有的老了,有的逝去,有的崩塌。


最后一批80后:你好啊,30岁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30年一晃而逝。

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革新,也终于认清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不敢愿我们将来仍然能像少年般明净。

唯愿我们走出半生,归来身上仍有光。

你好,30岁!

作者:邓景阑,自媒体“今夜景阑”主笔,主写生活情感和人物特稿,欢迎你来围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