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最新一期的《青春有你》女團選秀綜藝中,一名練習生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她自己喜歡做的音樂,很小眾,喜歡的人不多。因此身邊就有工作人員好心建議,她應該先去做那些眼下更需要的事,也就是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更能獲得大眾接受和關注的事,但是對她本人來說,做這樣的事,並不是她喜歡的,讓她覺得不開心。

必須但不開心的事,喜歡但難有成就的事,該如何選擇?

這特別像我們很多人常常面臨的一個問題:

喜歡的工作不是錢少就是幹不了,放在眼前的這份工作又總能挑出各種毛病,每天上班宛如上墳,一百個不情願。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這樣的觀念,認為只要找到一個“喜歡”的工作,我們就能大展身手,輕而易舉就能登上人生巔峰。

而眼前工作上面對的所有問題和不順心,統統歸結到這份工作不是“我喜歡的”這一個原因上。

可其實,是否喜歡一樣工作真的很重要嗎?

根據喜不喜歡挑工作,有點危險

01 你的喜歡,恐難維持

說句有些殘忍的話,我們現代人很多的喜歡,大多都只是“隔空喊話”。

喜歡明星,靠“舔屏”,對他僅有的瞭解全部來源於各色包裝營銷;

喜歡學習,靠“收藏”,“馬住”了就算看過了,越收藏越焦慮,越焦慮越收藏;

喜歡運動,靠“打卡”,不去關注運動背後的理論知識,也不去科學安排運動計劃,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僅剩的只有一條條朋友圈;

所謂更喜歡某一樣工作,更可能是通過電視劇營造的精英幻想、身邊從事該領域人員的美化吹噓以及不知從哪裡聽來的N手所謂“行業傳聞”。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一句話總結就是,你的喜歡,很可能只是因為距離產生美。

《奇葩說》有過一次辯論,主題是:高薪不喜歡,和低薪很喜歡的工作,你選哪個?

蔡康永就表示,人其實很難在短時間內確認,自己到底喜歡或是不喜歡,因為認知需要一個過程。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如果光因為喜歡就去投身一份工作,很可能會發生,“你以為你喜歡的事情,你去做了以後會發現,你沒那麼喜歡。”

02 你的喜歡,亟待打磨

我們常聽一句話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還有一句話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光憑一腔熱愛,無法成就任何事業。熱愛,只是支持你去一次次打磨自己能力的動力之一。

而如果你只有熱愛,只會在這條漫長的技能進化之路上,一點點把自己的熱愛消失殆盡。

我業餘時間喜歡彈鋼琴,之前也去各種場合登臺表演過,每每被問及愛好時,我總會驕傲地說彈琴,還會在親朋好友數落他們小孩學琴多不認真時,被拿出來當榜樣。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從上幼兒園剛開始學琴時,也是從最無趣的音階琶音開始練,每天連上幾小時,沒有動聽的旋律,只有單調乏味的重複。那時的我也會用一會兒想上廁所一會兒想喝水的各種小孩把戲想逃脫練琴。

如果我只是單純迷戀鋼琴家手下一瀉而出的美妙音符,僅僅喜歡樂曲中的悅耳旋律,那這樣枯燥的練習,早就把當時根本在琴凳上坐不住的我勸退了。

相反,考級的壓力,老師的督促,父母的鼓勵,以及自己的好勝心,多管齊下,才讓我後來,還是堅持了下來,一直到現在。

更何況,現在很多人不過是拿一句“不喜歡”,當作自己不好好工作的藉口。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殊不知,喜歡的工作,從來不是從天而降。而是需要我們不斷試錯,不斷磨鍊後,才能找到那個我們喜歡且能勝任的工作。

03 你的喜歡,需要底氣

根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各年齡層的第一份工作在職時間顯著縮短,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要幹上4年才換,80後和90後則分別是3年半和19個月,而95後平均7個月就選擇離職。

而其中的離職原因,60%的人選擇了工作不開心。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比起上有老下有小的70後和80後,以及已經經歷過一輪“社會毒打”的90後,95後大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大多沒有房貸和車貸,上頭父母可能還沒退休,生活也能自理不需擔心,甚至很多還有家裡補貼,也還沒有撫養下一代的壓力。

相比較職場老鳥,95後的確任性的資本更雄厚。

可是年輕的資本,總有一天會慢慢揮霍完,之後呢?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還有任性甩下一句“老子不幹了”的資格嗎?

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話:“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年輕的時候,年輕本身就是資本;

年紀越長越大,我們更應該為自己積累更多資本,財富、能力、專業、資源、人脈……

這些,才是為了未來某一天,我們終於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去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

而對於當前,面對這份可能不怎麼喜歡的工作,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幫手——成長型思維,打破我們被“不喜歡”侷限住的格局和思維,助推我們在職場上持續加速前進。

關於成長型思維

01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偉克在她的著作《終身成長》中,提出了“成長型思維”的概念。

她認為,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即使是在事情發展不順利的時候,也能擁有想要提升自己並堅持不懈的激情,從而讓他們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戰的時刻,依然可以茁壯成長。

相對應的另一種人,擁有的是“固定型思維”,認為他們的能力、處境和未來都是一成不變的,也希望是一成不變的。

他們安於一隅,構想完美圖景,給自己貼上標籤後,安逸地留在了舒適區。

他們要麼就在這份工作中慢慢消磨掉自己對生活的熱情,要麼就頻繁跳槽寄希望於有朝一日能找到一份滿足自己全部想象的完美工作。

02 成長型思維,對我們的工作有多麼重要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在工作中會有怎樣的優勢呢?

  • 更能在不確定性中,有反脆弱的能力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到了對抗脆弱的兩種狀態:

一種是強韌狀態,這種狀態下擁有較強的復原力,可以抵抗住外界的衝擊;

另一種是反脆弱狀態,不但不會被外界衝擊波及,甚至還能從中獲利。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這就好像,在這次疫情中,固定型思維的人只能認定這是一場天災,自怨自艾,僥倖保住工作已經暗自慶幸,丟了工作那也是無可奈何;

但如果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不但會提前讓自己有應對意外的準備,還會敏銳察覺到這次疫情中的機會,甚至開拓自己的事業。

  • 更珍視反饋,從失敗和批評中學習

固定型思維的人默認失敗是糟糕的,批評一定是不好的,所以會把自己侷限在安全區,儘可能避免一切風險和可能存在的失敗可能,更不能接受別人指出他的不足,最終的結果就是把自己的圈越畫越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但成長型思維的人,願意積極主動地擁抱挑戰。在各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與經歷中,為能有人參與和指點感到興奮,認為能從中吸取到自己過去不知道的東西。

就好像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一樣,把保持開放心態當作自己的人生準則,一旦遇見分歧,先默認自己是錯的,然後試圖從中分汲取有用的部分為我所用。

  • 更主動探索新事物,認為學習是終身的事業

比起固定型思維的人只想維持現狀,甚至一廂情願地認為現狀是不會改變的,成長型思維的人,卻始終在擁抱改變,始終在成長和進步。

在這次疫情中,很多人開始討論鐵飯碗的意義。而其實這世上,除了我們的學習力,從來沒有真正的鐵飯碗。

就好像蔡康永說的,我們可以無法從事一樣我們很喜歡的工作,但我們一定要去從事一樣能讓我們學到東西的工作,因為學習是快樂的。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既然成長型思維那麼重要,那我們該如何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呢?

3步擁有成長型思維,助力職場

01 篩選實力賽道,瞄準價值目標

1984年,王石創辦了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營從日本進口的電器和儀器產品。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此時,王石最想做的就是錄像機。

然而1985年,國務院對機電產品進口進行全面清理,進口電子器材、影視器材市場出現萎縮,王石覺察到了危機,迅速退出。

放棄了喜歡的錄像機事業,後來王石想過做金融和保險,同樣也是他喜歡的事,可是行業門檻高,當時他進不去。

而此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王石發現房地產事業表現出了強勁的勢頭,此時進入房地產行業更容易成功,所以雖然當時他不喜歡房地產行業,還是毅然決然地創辦了萬科。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對於這段經歷,王石後來坦言:

“相當長時間內,我一點都不喜歡房地產,也不喜歡商人,但形勢逼人,這個社會搞商業容易成功,搞房地產更容易成功。不喜歡是一回事,但這是你的職業,你得負責任。”

職場不接受情緒高低,工作也不理會喜歡與否。比起在這份工作中能收穫多少愉快的體驗,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我們如何根據自己的現有能力和價值,選擇一根最適合自己起跑的跑道。

第一步,進行自我盤點,瞭解能最大化發揮自己價值的工作特質:

在《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一書中,提供了一種花圖,從七個角度來自我剖析:

從共處人群角度:你最喜歡和什麼人一起工作,包括年齡、地域等;

從工作環境角度:你最喜歡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室內還是室外?小公司還是大公司?嚴格還是寬鬆等;

從能力角度:你最擅長或者眼下能夠做什麼;

從使命和目標角度:你期望自己和未來自己所處的公司是什麼樣的;

從知識層面角度:你頭腦中已知了解、感興趣的知識領域;

從期望的責任範圍角度:你希望獨立工作,還是作團隊成員,還是做團隊管理者,還是獨立創業等;

從習慣的地理位置角度:國內還是國外,南方還是北方,大城市、小城鎮還是鄉村。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第二步,找到花瓣指向的職業和工作;

可以自己去搜索,也可以去問問身邊的長輩或相關行業的前輩。

這一步可以寫下足夠多你認為自己可以嘗試的職業,從各個渠道去打探和蒐集相關的訊息,從真正的“圈裡人”那裡,就能瞭解到這個行業這份工作的真正面目,很多隻是被光環吸引的人,在這裡就會被勸退了。

第三步,“試穿”決定從事的工作;

這一步是打破對“我喜歡”的工作的幻象最重要的一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與其沉浸在我們一廂情願對所謂“喜歡的工作”的幻想中,不如真正去嘗試做一做。

覺得直播網紅很好賺,那就自己去直播一次看看,從寫腳本,到調試燈光,從面對鏡頭如何自然表達,到能夠吸引粉絲還能活躍氣氛,才會知道,真正的功夫從來都在直播間外。

02 積累職場資本,打造工匠思維

“不要追隨自己的激情。”這是卡爾·紐波特在他的著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書中寫的第一條規則。

紐波特認為,比起激情思維,工匠思維對於我們的職業發展更有幫助。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激情思維的人,關注自己從工作中有沒有獲得快樂和,更在乎世界能給自己什麼;

工匠思維的人,更專注於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進步,更看重自己能給世界帶來什麼。

激情思維的人永遠會對工作產生不滿,並抱有不切實際的幻象,認為外面還有更好的工作,而工匠思維的人,卻因為更專注於工作本身,在自己的事業上更可能取得成功。

而即使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中,工匠思維的人也會善於從中攫取價值,為自己積累職場資本。

那有人也許會有疑問,我現在從事的工作,和我喜歡的、更想要從事的工作完全不是一個領域的,那繼續工作下去是不是毫無價值,浪費生命呢?

再無聊再瑣碎的工作也有價值。而我們要培養的,正是幾乎所有工作都通用的可遷移能力。

在《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一書中,作者將可遷移能力分為三大類:和信息數據打交道、和人打交道以及和事情打交道。

信息和數據處理能力:執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

人際能力:共情力、觀察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

事物處理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

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這三大能力,唯一的差別只在於各有側重。

我們完全可以在眼下這份工作中,觀察自己在這三方面能力中,更擅長哪方面,或者更著重去培養提高某方面的能力,這就是在為未來的自己,積累職場資本。

這世上不存在為我們某一個人量身打造的完美工作,我們能做的,只有盡最大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從而努力爭取到一份儘可能理想的工作。

北野武這樣形容我們的工作:

“找工作的時候千萬別考慮自己喜歡做什麼,也別煩惱做起來有沒有成就感。如果你覺得現在這份工作沒有成就感,那不是壞事,而是良機,正好可以冷靜地審視自己的工作。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像是在固若金湯的社會堡壘上找石縫、把手指插進去,一點一點地往上爬。”

03 拒絕標籤思維,保持開放心態

德偉克在《終身成長》中提到,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一大特徵就是,不會隨意給自己貼標籤,或輕易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再沮喪,也願意承擔風險,直面挑戰,繼續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對於他們來說,失敗只是一段經歷。相反的,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卻會把失敗拓展成一種身份,把經歷失敗的自己,打上失敗者的標籤。

心理學中有一種效應,叫自證預言,又名“自我實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直接或間接地受自我預期影響行為,繼而使自己設想的預期成為真實的情況。

當我們用標籤來判斷一個人,而不是通過對話和相處,那標籤就會取代真正的瞭解和思考;

而當我們通過標籤給自己下定義,並因此武斷地給自己設計了人設,慢慢地自己的行為也會漸漸受到這樣心理暗示的影響,最終徹底困住了自己。

如果我們事先假定了因為這是一份我不喜歡的工作,所以我沒有熱情去做好,我也不擅長去做好,久而久之,我們就給自己貼上了標籤,束縛住了完全可能學習更多表現更好的自己。

寫在最後:

我們那麼強烈地渴望,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像其他那些在鏡頭前滔滔不絕講述自己有多熱愛現在自己的事業的名人巨賈一樣,就此走上人生巔峰。

可是,困難的從來不是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畢竟微博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討論一下“如果不考慮經濟因素,你最想從事什麼職業“的話題。

真正困難的是,如何讓你的喜歡長久堅持下去,以及如何讓你的喜歡能夠支撐起你的生活。

錢鍾書曾說過,很多人總是把對創作的熱情,錯當成創作的天賦。

工作不喜歡又不能辭職怎麼辦?“成長型思維”助你實現職場逆襲

而這背後,不過是我們總相信自己天賦異稟,一旦心動,就迫不及待地希望投身到一場“喜歡“中,擔心錯過,唯恐虛度。

可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凡的,就好像那平淡如水的婚姻,不論是萌芽於小鹿亂撞的一見鍾情,還是開始於理性溝通的相親談判,最終要面對的都是歲月和瑣事的消磨下。

相愛的激情不難,難的是不論貧窮富有,歲月流逝,你還願意維繫這個家庭的決心和努力;

跳槽的勇氣不難,難的是新工作下你依舊要面對打磨技能,提高能力的艱難躍遷。

永遠保持成長型思維,不斷學習和迎接挑戰的積極心態,才是讓你未來能走得更遠的職場硬通貨。

最後,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場對話中,知名經紀人楊天真是這樣回答提問的練習生的:

“如果你要過成功的人生,你必須付出自己的不開心,因為成功就是要犧牲很多自己的情緒的;

如果你想過開心又任性的人生,你也得有開心的權利和任性的權利。你先讓自己擁有任性的權利吧。”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和平凡的自己和解,畢竟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而這個世界,不會虧待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