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共讀第二天 看到自己的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共讀第二天 看到自己的思維模式


你有沒有過經歷因為一次失敗而對自己產生評判,產生定義?你有沒有一直想做卻因為自己不夠擅長而不敢去做的事?

有有有,非常多。


失敗的經歷很多:

高中感情上戀愛的失敗,人際關係的失敗,讓我感覺自己不被別人喜愛,自己不值得,自己不美,性格不好,總之評判自己的很多。讓我感覺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從神壇上下來。


我沒有關注在自己可以改變的成長的,雖然我想這麼做,但是總是做了一些遇到困難就不知道怎麼辦,就失去了興趣,不在努力。

我看人也是的,我似乎更喜歡那些看起來一鳴驚人的人,欣賞那些人,看不到那些普通的人,無視他們,正如無視我自己就是普通人一樣。


上大學之後,我每次都不認真聽講,上課睡覺,考試突擊,這也是別人常做的事情,我覺得別人可以我也可以,因為我不感興趣,我覺得自己很聰明,可以輕而易舉通過考試。不認為這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我很喜歡高中那段認真學習數學的時候,埋頭解題,越來越有感覺,那個時候把心完全沉浸下來,不去考慮其他因素。

但是其他學科一直沒有搞明白,很奇怪。

現在想來,我可以去詢問那些考試考的好的人是如何理解化學物理的,向他們請教學習,而不是自己一直在自己的理解中。這是一種成長型思維。


在大學我對自己感到自卑,但是林雯和晶晶一直是我的好友,我卻不會看到她們的優點,而漸漸離他們遠去,也許我也可以訴說我的痛苦,想要尋求成長,但當時我並不瞭解自己,無法訴說。


現在也是一樣,我的孤獨,我的害羞,都是我自己的,不會去尋找朋友訴說,也不會去解決這個問題,認為這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情,自尊心很看重,而不是看到自己可以成長。

工作上經歷過一次被辭退,那個時候自己處於不會學習的狀態,不去努力的狀態,自然被辭退認為不合格了。


我記得小學六年級,一次我的數學老師對我說,夏玉龍你很聰明,你是班上唯一可以比另一個班佳佳更好的。那個時候我很第一次被這樣誇獎,很高興,同時內心也種下了自己很聰明和與別人競爭的意識,認為自己聰明意味著不需要靠努力就得到,競爭意識意味著無形中把別人當成對比,讓自己陷入了過多關注別人而不是自己上。


畢業後,看到別人考公務員我也想考,每次買了材料回來卻遲遲沒有複習,總是感覺自己考不上,如果努力了考不上是不是很失敗,而且幾千人中選一個人,不會是我,就是是我,面試也不一定能夠,就這樣蹉跎了好幾年,而有其他的小夥伴一直持續的考試看書。


很多固定型思維在我身上提現,我就是那種感覺自己聰明,不願付出努力,只想快速成功的人。不敢想象我自己是個普通人會怎樣。


所以面對困難和挑戰,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去想不去問不去看,不去爭取,我不感興趣。而不是這也是一次學習的經歷,我也許可以的,試試看。


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自己很多,也瞭解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人生的面對失敗的經歷中,產生多少的作用,以固定思維模式看待自己,看不到未來的潛能,自我的拓展,以成長型思維模式看待自己,把自己從高人一等的神壇上拉下來,這個世界並不是你成功了我就失敗了,你失敗了我就成功了,其實並不是,學習獲得發展是對自己的交待,即使天才也是需要通過努力而成功,這也是所謂的踏實感。


非常感恩洛帥帶領我們讀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