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探春或是宝钗,谁的性格更适合做高管?为何?

太阳慢慢爬山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探春和宝钗是非常出色的三个女子,她们三人性格迥异且对管理都各有心得且都做的非常出色,如果她们三个一起聚集到一个公司,那么按照她们的性格她们谁都适合做高管呢?

第一,宝钗适合高层管理,谋定而后动

宝钗是三个人里最适合做高管的人选,因为宝钗有一种世事洞明的通透,她做事的时候不出头,可是当其他人提出建议的时候她就会很快给出反应,这就是所谓的谋定而后动,宝钗做事从来都不是没有计划的,她想好才做往往一做就会很成功。

宝钗见多识广,辅助管家很有一套。宝钗被王夫人委托来帮着李纨和探春管理贾府,宝钗虽然很聪慧但是她保持了一贯的做法,她不关己事不开口,但是遇到需要她出谋划策的时候,她就会提出很多的完善建议。

探春提出了大观园承包责任制,因为探春只是一待在贾府的小姑娘,她虽然看到过赖大家管理他们家园子的办法,可是她的实战经验毕竟还是太少,对于“大观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宝钗就对这项计划给与了充分的完善--大观园田地的所得收入只要交足定份的任务剩余的便全部归于个人,再者拿出一小部分钱给其他没管事的人分一分就好了,这样对大家都好。

宝钗善于化敌为友。宝钗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好的一方面就是如何与人相处,宝钗做的非常好。宝钗来到了贾府,她得到了上下人等的喜欢,贾母当着众人夸赞宝钗比她们家的几个女孩都优秀。宝钗甚至通过一番话就和黛玉化敌为友,黛玉以前常常怼她,可是如今却把她当做亲姐姐一般对待,宝钗的收复人心的能力可见一斑。

宝钗非常冷静和理智。宝钗有一个特别神奇的能力就是,她极少感情用事,她处理事情都会非常的冷静和理智,当知道尤三姐自刎而亡,柳湘莲为她出家的时候,薛蟠和薛姨妈都很感伤,可是宝钗却让她哥哥不要无畏难过了,早点准备慰劳下人们才是正理。

第二,探春适合中层管理,稳重求变求

探春适合做中层的管理者,其实探春经过磨练也能够成长官高层的管理者,可是她现在的知识还比较少,因为养在深闺她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见过也没有经历过,当时机成熟也有了磨砺之后,探春可以成为一个特别棒的高阶管理者。

探春作为中层管理者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她能守住本心,不会为权利和利益所诱惑。探春管家的时候不会为了自己的母亲赵姨娘而徇私枉法,也不会仗着有权利就作威作福,探春管家全部都是按章办事,然后在符合原则的情况里稳重求变,提出种种可行的改革措施。探春仅仅只是代为管家,可是她管家时提出的三项改革措施都是很有用的,假以时日她必成大气。

探春不是那种娇滴滴的闺阁女儿,探春有着远大的报复和理想,如果她能够身为男子不必拘束于闺阁之中,她早就出门去顶天立地的闯荡天下去了。探春的不凡就是在这些方面,她不喜欢只被困在小小的天地里,她想要更大的天空去施展一身的抱负。

第三,王熙凤适合低层管理,简单粗暴威重令行

王熙凤从一开始就是贾府的大管家,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人组合在一起才能比得上她一个人管家的效果,所以对于管家王熙凤是很有一套的,她管家的方法很简单粗暴,威重令行让大家从心里的害怕和敬畏,这样她管理起来就很方便。

王熙凤可以作为高阶管理者,可是她的野心太大了,一不注意她就会迷失自己,正如她替铁槛寺的老尼姑净虚收钱办事拆散张金哥和太守之子,还有她背着贾琏偷用他的印鉴去给节度使送信请他办事,这都是王熙凤滥用权力的样子,而这些往往都是给自己招惹祸患的,所以王熙凤不太适合掌握太大的权利,这往往会让她迷失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



小说红楼


三个人都适合做高管,但由于性格、能力、品格各异,所能任高管的角色也各不相同。王熙凤——总经理;探春——董事长;宝钗——高级智囊或财务总监。

王熙凤——适合做总经理。

王熙凤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人,集聪慧、能干、狠毒、欲望于一身。王熙凤有如此鲜明的性格特点,很适合做执行者,如总经理之类。

她聪慧过。在作品中王熙凤一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贾母对她的评价是泼皮破落户。表面上是骂,实则是表扬。贾母在贾府的地位至高无上,能够得到贾母的宠爱,其聪明才能可想而

她杀伐决。王熙凤做事情果断干练。正如贾府里的人都说“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她控制欲强。王熙凤是一个对权利和金钱欲望很重的人。对权利的欲望体现在她的身份上,如果说当管家执事是基于她的能力的话,那么她在执事宁国府办丧事时的种种表现就充分说明了她对权利的热爱。还有她在对待自己正妻的权利上,连平儿这样一个身边人也是容不下的,更不要提对贾连其他的女人。

对金钱的欲望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她利用职务之便,大打时间差,拿公银出去放利吃息的事比比皆是。不仅如此,王熙凤还利用贾府的关系捞取钱财,替人买通官司,制造了一起起冤案,这也是缘于她对金钱的欲望。

贾探春——适合董事长,善决策,敢改革。

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适合做“董事长”、“总裁”之类。探

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如丧礼费一项,奴婢家眷本不该有,而她给的却高过身为姨太太赵姨娘的家眷。她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有才能,有谋略管理者和改革家。

薛宝钗——情商高,善于出谋划策,可做高级智囊或财务总监。

宝钗世故,冷峻,识时务,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贾府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甚至就连那个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说她:“很大方”,“会做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情商高”,会处理关系。

“情商高”,会处理关系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表现在她“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对院内发生的事情,充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与黛玉的遇事沉不住气、讲话尖酸刻薄相比,即见高下。

宝钗“情商高”,会处理关系,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上,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向袭人打听消息后,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宝钗只感到“奇”,急忙撇下袭人,跑去安慰王夫人。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她未来的婆婆王夫人,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

宝钗“情商高”,会处理关系,还表现在会利用周围力量。她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当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时,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名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在旁的袭人对她“会做人”又多了一份赞叹。

宝钗“情商高”,会处理关系。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来表现自己的才能。

当然,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蔺化林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在王熙凤、探春和宝钗三人中,最适合做高管的当然是探春。因为探春是一个心明眼亮、锐意改革、精明能干、志向远大、能审时度势、公平公正、恩威并济的优秀管理人才。


贾探春是赵姨娘的女儿,她以庶出的身份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排名第四,可见曹公对她的喜爱。

我说贾探春是一个高级管理者的合适人选有哪些理由呢?

一、心明眼亮。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题目《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 用了一个“敏”字,夸奖探春心明眼亮、眼光敏锐,平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了贾家存在的种种弊端,也发现贾家正逐渐走上穷途末路,从而想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探春所说:

“整个贾府个个都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中,探春又说道: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此处的流泪正是探春发现贾家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为贾家的前途担忧的表现。

而“探春”之“探”字,就含有“探索”、“寻求”之意,蕴含着探春在发现贾家的问题之后,努力想为贾家寻找一条出路,挽救贾家的颓败之势,所以我们认为探春心明眼亮,具有敏锐的眼光。

二、锐意改革。

在探春管理大观园时,为了改变现状,锐意改革,开源与节流并举,改革措施切中弊端,把一个烧钱的大观园变成了生产型的园子,增加了贾府的收入,充分表现了探春的管理才能。

开源:她在大观园中实行承包制,把大观园中能生钱的事项承包给专人管理,对承包者收租金,增加贾府的收入。

节流: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对各种开销重新进行分类,避免重复支取。如削减园内小姐丫环的各类开销;取消宝玉、贾环、贾兰等人的每年学里吃点心、买纸笔的生活补助等。

这时的贾府已经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探春的措施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贾府的状况,但总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她的措施之所以能够收到成效,离不开她心明眼亮,善于思考,能发现积弊所在,同时也表现了她锐意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三、精明能干。

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吴新登的媳妇来领赏银,要看李纨和探春的笑话。

李纨作主说赏四十两银子,探春让拿了旧账,参考往日做法,只赏二十,既妥帖又服众,让手下的管事媳妇不敢小看。

她一登上议事厅,几件事一过手,荣府的管事娘子们便感到这三姑娘精细处不让凤姐儿。

平儿向王熙凤汇报了探春理家的情形之后,就连凤姐都连夸了三个“好”字,说“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

就连善于识人的凤姐都夸她,可见探春高超的理家能力。

四、志向远大。

在《红楼梦》中,最有才气的当属黛玉和宝钗,发起诗社的却是探春。

黛玉和宝钗的才气更偏重于自我,而探春的才气更为外向;

黛玉和宝钗二人的才气更侧重于自我修养,而探春的才气更注重于经世致用。


正如探春的志向: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和番道理。

这句话既表达了探春对自己女性身份的无奈,也表达了想走出去干一番事业的见识和志向。

所以探春在贾府管家的时候,才有机会一展自己的管理才能,可惜终究权力有限,时间太短,又身为女性,终究难以实现她的远大目标。

她这种想挽救贾府的想法在贾府的后辈中是仅有的,这也充分体现出她的志向远大,敢做敢为的女中豪杰的品质。


五、审时度势。

不仅志向远大,探春还是一个灵活的人,善于审时度势,灵活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态。

比如在第四十六回中探春开解贾母的一段文字,尤为突显了她的这种能力: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探春也就是那么一听,马上明白了各人的处境,此时如果自己不出头,事情将会僵在那里,所以灵活应对,进来陪笑,一番话让大家得以解脱。

也正是探春这一番话,点醒了贾母,让贾母马上说“我也是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

探春这一番话,入情入理,既顾人心,又顾事理,并且表现了探春的担当意识,同时也表现了探春的口才和审时度势,应付复杂事端的能力。

六、公平公正。

探春管家时,她的生身母亲赵姨娘为了二十两银子前来闹腾,让大家看探春的笑话,探春虽然气得流泪,但是决不退让,

一面便坐了,拿账翻与赵姨娘看,又念给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 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

探春能保持一颗公心,就算是自己的母亲,她也毫不退让,不肯为她改了规矩,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循私情,这也是作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素质。

另外,在探春管家、兴利除弊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改革并非只针对下人,而是从贾府的公子、小姐身上下手革除冗余的开支,使她的改革具有示范性,就连最受贾母宠爱的宝玉尚且如此,别人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这样一方面增强探春自身的威信,另一个方面也为改革的施行增添了公正性,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探春有一颗公心,能公平公正地待人处事,能真正能够着眼于全局,为大局着想,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服众的管理人才。

七、恩威并济。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我们来看看探春的举动。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夜抄大观园时,全园的主子们都配合行事,只有探春敢于说“不”,后来还打了王善保家一耳光,态度鲜明:秋爽斋是我的地盘,我的地盘我做主。

王善保家敢于冒犯他的尊严,她就用耳光回敬,这与惜春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探春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自己属下的呵护,让属下增强归属感,提高忠诚度;同时也用一个耳光表明:谁若冒犯于我,我肯定不客气。

正因为这样,所以就连王熙凤带人去抄捡时也得小心解释,不敢任意而为。

这样恩威并济,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综上所述,贾探春具有心明眼亮、锐意改革、志向远大、精明能干、审时度势、公平公正、恩威并济等优良的性格特征,所以是一个出色的高级管理人才。


王熙凤与薛宝钗的不足:

王熙凤:

王熙凤大字不识,不利于管理。

而且王熙凤私心太重,只顾自己捞钱,任人唯亲,面对贾家败势,只是勉力维持,没有改革措施,没有长远打算,这一点也是探春与王熙凤的最大的区别。

王熙凤在秦可卿托梦以后,明知道购置祭祀田产对家族有利,但出于私心,并没有筹划和运营这件事,最后导致贾家抄家之后,再无兴起之机。

在待人方面,王熙凤待人太苛,“威”有余而“恩”不足,并且狡诈狠毒,让下属“畏”有余而“敬”不足。

所以,王熙凤并不是一个高级管理者的最佳人选。


薛宝钗:

而宝钗更不用说了,虽然宝钗才情极高,识文断字,而且有一定家族的管理经验,但是她的性格用王熙凤的话来说就是: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

这表明薛宝钗其人虽然待人宽厚,但是不易立威;

同时,薛宝钗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关心府中状况,这是一种缺乏担当、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这是一个管理者的大忌。

所以宝钗也不是一个高级管理者的合适人选。


“敏”如探春,空有“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能力,可惜生于末世,贾家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探春也难逃“千里东风一梦遥”的命运。

但是不管怎样,贾探春具有心明眼亮、锐意改革、志向远大、精明能干、审时度势、公平公正、恩威并济等优良的性格特征,是一个出色的高级管理人才。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